发展新质生产力21个重要误解应该消除
—— 在长三角青年律师论坛上的主旨报告(节选)
重要观点提示:
这是篇一人谔谔的文章,不是千人诺诺的响应。
根据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讨改进措施”,我对当前影响发展新质生产力21个误解与错误观点,在调查研究中首次系统提出,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里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边界是可以确定的,不是新质生产力是否是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
提出新兴技术与未来技术,实质上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提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和估算方式,需要尽快有形成,某些地方为了数字好看,可能操纵或滥用计算方法,不可取;
提出新质生产力时间设计,在十五五时期找基础、2035年初步形成,2050年完成;
提出以资本换时间思路,中国大一点的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最近几年应该有一次对信息互联网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收购潮;
提出中国综合型教育是培养当官的人才,不是培养创造型人才,高校教育要大改革;
提出防范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严重过剩的覆辙,尤其是光伏、风能、锂电池要防重蹈老路。
提出有些地方可能脱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制定各种简单的指标来考核新质生产力增长,结果造成太热或太乱太滥。
7月6日,李锦在安徽合肥为长三角青年律师论坛做主旨报告。
刚才,讲了两个问题。习近平高质量发展及新质生产力思路的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与任务,现在讲第三个问题,发展新质生产力若干关键问题的误解应该消除。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表态,然而需要找准问题,破解前进中的难点、堵点、卡点,尤其是在思想上要打通。
我们知道,还有7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要召开了,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重要内容。为什么要改革?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就要解决影响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阻碍。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这里,对影响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的种种错误思想与论调做一个疏理。这也是我在近期调研中遇到的问题,在现在出版的书籍中,还没有一本回答这些问题的。
总体上看,党中央作出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部署,形势发展快,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出现催人奋进的好势头,出现很多鼓舞人心的好消息,这是事关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军,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在第三、四次工业革命条件下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中国经济塑造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机制,同时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同志在讲述新质生产力时要求我们“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讨改进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我们除了要从理论上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概念范畴及其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系外,还需要“分析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讨改进措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进入一些认识误区。
我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做得好不好,重要的是对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解决。这里列出的二十一个问题,是我个人在调查研究时的总结归纳,尽可能做些回答,希望对国家有用,对正确引导舆论有用。
(一)新质生产力是否是个框,什么都能往里装?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边界是可以确定的。不是什么技术都可以装进去的。人类的工业革命,经历了 “人力—马力—电力—网力—算力”五个阶段。人力,是工业革命前的生产力状况。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变化,都对应着不同质态的生产力,带来新的产业。我们现在讲的新质生产力就是以“网力”与“算力”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它的内涵边界是有确定的。
(二)新兴技术与未来技术,为什么要分开?
新兴技术与未来技术,实质上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电力和流水线,带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步;计算机与核能,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飞;智能与数字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曙光。新兴技术是计算机与核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阶段;智能与数字化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
因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在2013年5月刚刚提出,是在发展中的状态,没有定型。我们只是笼统地称新兴技术与未来技术。大家注意,在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0个方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便是新兴产业。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属于未来产业。2024年,总理列出的10个方面,这是上面已经分开了的。
(三)新质生产力有没有效能标准?
有人以“科技投入”算作标准,要求每家企业填报,这是传统的工作办法,并不科学。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核心标志,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和估算方式,目前还没有形成。某些地方为了数字好看,可能操纵或滥用计算方法。其实,统计上是可以对测量方法进行权威、标准化规定的。这个全要素生产率标准的提出,是一项创新,我们希望经济学、管理学特别是实践工作者早一天拿出来。
7月6日,江、浙、沪、皖、宁、黔等省律师论坛听取李锦的报告。
(四)新质生产力与改革开放是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这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背景下,因开放发展受阻,还因为对原有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难以进行,于是提出新的思路。这句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显得太被动了。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一次主动出击,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动作为。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因此加快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扩大和深化开放既是改革,也是创新,它可以有效地拓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空间。
(五)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是指质变还是量变?
新质生产力的“新质”,是指质变(生产力飞跃性突破)而非量变(生产力增长过程)。生产力质变与动摇产业基础逻辑的技术革命密切相关,从“人力—马力—电力—网力—算力”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代表质变,都形成新质生产力。这需要相当长时间实现的,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六)新质生产力时间上的限制与接续?
有人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口号,遥遥无期。当然每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形成的新质态的生产力,都有与其相适应的主导产业体系和结构。在当前的“算力”时代,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都是可能主导未来生产技术路线的新技术,将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预计在2035年初步形成,2050年完成,此前几年,也会有一个阶段,就是十五五时期。
(七)新质生产力有没有核心技术维度
有人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少数企业行为。开始是这样,以后要升级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智能技术推动,与推动第二、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技术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比如,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预训练大模型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算法、算力在研发层面上的功能性深度融合,技术通用性大大扩展,也更容易与自然语言形成融合,从而使这项技术可以真正融入千行百业。
(八)新质生产力有没有构成因素维度
有人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企业技术,其实是劳动者行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构成生产力概念的三种基本因素,在新质生产力范畴下,这三种因素也会相应发生新的质变。新质劳动者,主要是指熟练掌握了网络数字技术的知识型、技能型劳动要素。新质劳动资料,是指数字技术赋能的劳动手段。新质劳动对象主要体现为新材料、新要素,数据资源将逐步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
(九)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是不是一回事情?
我们认为一体两面,两者相辅相成、殊途同归,并存在动态的良性互动:第一,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相通,方向一致,两者具有融合性。第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第三,推进新型工业化能够培育新质生产力。
(十)新质生产力目的是否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关系?
总书记在3月19日到湖南调研时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为了产业创新。我认为科技创新是花,产业创新是果。新质生产力发展得好不好,要拿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否形成来说话。
在“马力”时代,产业体系和结构以纺织工业、手工机械工业等产业为主导;在“电力”时代,产业体系和结构以电力工业、石化工业、钢铁产业、机械工业等产业为主导;在“网力”时代,产业体系和结构以电子信息、网络通信等产业为主导;在当前的“算力”时代,现代化产业体系将由颠覆性技术孕育的未来产业、不断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的传统产业构成,而这正是新质生产力要求下的产业体系。
(十一)新技术形成经济效益要有一个周期,快不起来吗?
没有三五年,一项新技术拿不出来,形成市场则要更长时间,这是事实。耐心资本、长期资本,谁愿意呀。现在当官的一届两三年,谁有耐心?这也是真话。然而,可以以资本换时间,收购一个头部公司,就像样板戏《杜鹃山》雷刚抢一个党代表,我们产业链供应链买一个链主,上股市上买,重组收购。
美国从英国重组多少头部公司,这是美国快速进步的重要经验。推动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的力量与因素,主要有全球化的发展和深化、科技革命的兴起、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方式的重大革新。以信息技术进步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主导力量。我们中国的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应该有一次对信息互联网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有收购潮。现在还没有迹象,迟早会出现的。
(十二)传统产业能不能可以形成新质态的生产力?
传统产业能形成新质态的生产力。首先,传统产业是形成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基础与前提,关系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其次,所谓传统产业,是满足人民传统需求的产业,并不能简单地贴上“落后、低技术、高消耗”等标签。
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时间进程上处理好“新”“旧”产业的问题。用现代工业化思维和智能新技术对它进行改造和升级,不能把资源一窝蜂地集中放在未来产业培育上,可能很难实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良性循环。
(十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不是就是经济战线干、其他战线看?
不是这样,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场时代变革,影响各个行业。最突出的是教育战线。教育战线问题最大,中国综合型教育是培养当官的人才,不是培养创造型人才。“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三个重要特征,创新则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来推动,而人才培养又依赖教育,人力资本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关键的要素。具体来说,我们不仅要加快培养满足未来产业发展要求、能实现颠覆性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同时更要关注产业发展各环节需求,解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供需错位问题。
文化战线。文化创意产业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应用场景。新质生产力也为发展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模式,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让古籍、文物、非遗等焕发新的生命力。
医疗健康领域。新型科技模式、新型技术和药物等的迭代,能够强化慢性病管理和有效应对流行病威胁;医疗健康专业大模型库建设,有助于新药研发、疾病预防、诊断康养以及打造未来数字医院等等。
绿色发展领域。一方面,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能够加快形成高效生态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用新技术改造传统高能耗产业,也有利于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
(十四)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律师行为有没有关系?
总书记讲新质生产力决定新型生产关系,包括上层建筑。律师行业属于上层建筑。1.知识产权保护。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来保护创新成果,防止侵权行为,鼓励创新活动。
2.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背景下,个人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使用引发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新问题。法律规定需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确保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同时保障数据的合法利用。
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强调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环保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跨境法律协调和国际合作。全球化背景下,跨国交易和国际合作日益增多,这要求法律体系在涉外法律事务、国际争端解决等方面有更完善的规则和国际化的法律服务。
(十五)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不是就是先进地区的事情而没有“后进地区”的事情?
东南沿海等先进地区产业基础雄厚、先发优势明显;更有利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而以东北地区为代表的“后进地区”如何重振经济、摆脱困境,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破解的重要现实问题。以“算力”为核心驱动力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来临,也为资源型、重工业型区域“换道起跑”“换道超车”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下的“东北再振兴”,不是在“老工业基地”原有基础上的简单恢复重振,而是寻求新的发展动能、再造新的产能。
(十六)以“智改数转”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什么要更加注重网络连接?
更加注重网络连接,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一是集成陷阱。大型企业往往拥有多个信息系统,但系统间的集成性较差,企业的全局优化需求与碎片化供给之间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忽视系统间的连接与集成,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二是中小企业陷阱。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的“五不敢”;中小企业缺专业人才“不敢转”;缺钱缺技术“不愿转”;设备制式数据标准不统一“不能转”;缺后续服务“不会转”;头部企业示范作用不强,中小企业缺抓手“不善转”。
三是“智改数转”模式亟待变革。如果没有整个产业链规模化的“智改数转”,就无法快速降低“智改数转”服务商的边际成本,从而反向制约了“智改数转”工作本身的推进。“智改数转”改革要加强信息网络的链接,使“网络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十七)如何防范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严重过剩的覆辙?
确实,有些地方光伏、风能、锂电池在重蹈老路。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的一些产业生产严重过剩的覆辙在出现。“新瓶装旧酒”现象在出现,这也是难免的。如在实践中,一些政府官员在阐述政绩时,把一般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标榜为“新质生产力”。另一种需要防范的情况是,地方官员可能片面强调发展高技术产业,忽视传统产业改造,忽视适用技术发展,忽视对现有产业进行智改数转和网络化链接。
(十八)投资过度和严重的产能过剩是否要重视?
在赶超经济体制下养成的“产值、生产能力、投资”等习惯性偏好,这是最有可能被预测到的行为和现象。目前,国内新质生产力行业盈利并不容易。以大语言模型为例,现在国内有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智谱清言、云雀大模型(豆包)、讯飞星火等等,实际需要这么多模型吗?企业能盈利吗?严重内卷化的市场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消极作用。
(十九)用行政手段推动和下达指标、以各种补贴创造“洼地”是否出现?
事实上已经出现了。需要防范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界定了产业范围,必然会用行政手段推进发展,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二是各地可能脱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制定各种简单的指标来考核增长,结果造成产业发展搞得太热或太乱;三是不顾客观条件限制,以各种明补或暗补的方式,竞争性地追逐新质生产力项目,进一步导致地区间的非均衡发展,破坏统一大市场建设。
(二十)产业政策的重点是否只挑选输家赢家?
现在,出现了抢投资的现象。我们认为,没有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就事先挑选出赢家的办法,这样的产业政策只会鼓励企业对政府的公关活动并助长腐败。产业政策应该竞争化使用,避免只保护竞争而不保护竞争者,通过竞争提升国家高质量发展水平。实际上是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二十一)新质生产力是不是会促进多个行业的专业化,人才是最大的需求?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一次主动出击,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动作为。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队伍人才建设是一场全面改革与创新。中国最缺少的是“0-1”型 人才。优秀的是“1-10”型人才,最多的是“10-100”型人才。跟随的、听话的人才最多,创新的人才太少,这是中国文化造就的。人才是有效地拓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空间。譬如,法律服务行业的专业化也是当前的一项任务。一是法律服务需要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这对于鼓励技术创新和保护创新成果至关重要。二是法律服务行业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例如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芯片、量子技术、5G等领域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三是推动法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根据会场报告综合课件整理)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