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国企改革“核心功能在前”的17次“啼血”呼吁
——党的二十大以来国企理论的三次分野(之一)
李 锦
首先申明,分野是不同范围的区别,不是分歧的意思。因为分歧就有对错,就有正方反方。
再说“杜鹃啼血”,传说古代蜀国的杜鹃鸟,每日啼鸣哀嚎,她的嘴角上都是血。表示这鸟的坚持与顽强,已经做到竭尽全力了。
还要说的是,我感谢党和政府,让学者能够自由发表见解,并且允许报纸上发表,而且能够在大事上能吸收学者的意见。证明我们国家学术研究气氛是民主的。补充一句,学者的探索,对国家是有用的。
下面,再进入正题。
党的二十大以后,我国的国企改革进入又一个关键时刻。这时出现三种思想分野,一是国企改革主题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是国企改革路径是核心功能在前,还是核心竞争力在前;三是新国企的标准,是中国式,还是西方式。还有一些分野,大体上可以分列于这三个范围之内。我这一年半的理论研究,突出的,是围绕这三大问题展开的。在这三个问题的深入研究与舆论引领上,我写了几十万字,可以算是一员舆论主将了。因为这是三对矛盾,极具冲突性,其中的努力过程是很有话说的。
2022年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结束,对于下一步继续改,北京出现了很多的议论。一个是国企改革方向是专业化重组,我认为提专业化重组还不如提产业化重组,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联系起来,专业化重组面太窄了,是“手指”与“胳膊”的区别。应该强调的主题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二种说法,是世界一流,把什么事情都朝世界一流里这个框里来装。还有一种做法,让企业自己拿方案,由上面批准。我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还没有开始,主题还没有定,目前是过渡阶段,这个事情急不得。明确表示了我的不同看法。确实,2023年国企改革与发展有分野。在这些分野中,我往往是首先发声者,而且常常是孤独的发声者。说是孤独,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说, 并且是要写出文章来的。当然这种发声,多是重大会议与文件发布的时候。其实,我在99%的问题上,是保持高度一致的。而不同观点也是属于建设性的,常常只有10%甚至1%。而后来的事实往往能够证明,我这个10%甚至1%,都是有价值的,都正确的。
当时,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式现代化,还是市场经济。第二个问题是,国企改革的主题是专业化重组还是现代产业体系。第三个问题是国企改革的逻辑关系是核心功能在前、还是核心竞争力在前。第四个问题是,现代新国企是侧重西方现代化还是侧重“中国式现代化”。按说这四个问题都是核心问题、原则问题、关键问题、根本问题。超深处说,是牵扯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当然牵涉国企改革的方向、立场、主题与原则问题。很多事情,看起来无所谓,细究起来,是大问题,甚至牵涉到国运。当然,第一二个问题可以合并同类顶。
在这三个重大问题上,我都是率先发声的。至少我自己写出来之前,是没有发现别人已经讲了的。实际上,这里充满着思想斗争,思想的交锋。从重重矛盾中走出一条新路来。这个斗争不是与别人的斗争,是与我自己思想的斗争,就是敢不敢想、敢不敢说、敢不敢写、敢不敢发表与敢不敢”说错“。现在,单就国有企业核心功能问题,排了一下,一年间,我以十七篇文章发表观点,也叫十七个回合。这些文章少则3000字,多则13000字,6000至8000字的居多。
第一个回合:提出有效发挥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写出《 二十大报告国企改革的新部署、新提法、新特点》《二十大后国企改革九大趋势》,在论述“在改革途径上,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成为重要任务”时,我写到“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有效发挥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是首次提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这当然还是初步提及,说明思想深处有这个意识。
第二个回合:批评忽视国有企业核心功能现象。
2022年12月12日,我为中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讲授二十大精神与国企高质量发展。做完报告后发表文章《国企承担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功能,很多人忽视了》文章开头说“关于国企经济布局结构调整问题,我有一个观点要与大家分享一下,也是学习研究二十大精神时的一点思考。就是国企的功能问题是发生重大变化的,很多人还没有注意”。我认为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对此,国有企业要有更充分的认识、更自觉的要求、更明确的思路”。下一步,国企改革的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就要按照这个口径来做。目前,这个思想还没有贯彻下去,大家也都理解不够,重视得不够。尤其是中央企业,这一块刚刚开始注意这个问题”。“这是前些年没有遇到的,下一步,要解决。我只是向大家提醒一下,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空间,矛盾要解决,怎么解决,慢慢来”。“国有企业功能的提出,就是出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的需要。我们国企要为党和政府解决这一个矛盾,国家的矛盾、企业矛盾、社会矛盾和群众矛盾的协调解决”。显然,这时候我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这些话,都是文章中写了的。这说明,我的观点不是从别人那里批发的,是我自己说出来的,原汁原味。
第三个回合:重要时刻,写出“ 一份可以上达天听的国企改革建议书”,建议重新明确国企的功能任务。
就在我批评“目前,这个思想还没有贯彻下去,大家也都理解不够,重视得不够”的6天以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了。当时新华社消息,提到增强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出现“核心功能”这个词。我这次建议,是一个关键性的举动。
2022年12月16日,我发表一篇文章《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资国企改革精神》 。那天晚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消息公布,国企改革的内容有99个字:“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照文件原意,写下第一个标题“国资国企改革进入以国企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阶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向前走了一步,在核心竞争力前面加上一个词,变成“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国资国企改革这一段,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做优、做大的结果落在哪里?就落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过去的“五力”,现在合并成“一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想了一天,我觉得心中有话,如鲠在喉。在12月18日我写下一个标题《一份可以上达天听的国企改革建议书——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国企改革的建议》。用“上达天听”这个词,是提醒有关部门上送。这份2300字的经济评论中,我提出一条建议“国企的功能任务要重新明确”。坚持分类改革方向,现在的国企是四大功能,也就是战略安全、行业引领、国计民生和社会服务。我看大部分人对后面两条都没有进入角色,国企的功能是变化了,多数人不太在意后面两条。国有企业不能光顾自己赚钱,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国家责任都要讲。分类是功能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前些年提出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这是对上面一条国企功能的补充,重要的是最后一句:”以上,是我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思考。有需要者,将其压缩一下,对上呈内参,材料也够了“。
按照内参的格式,一般两三千字。我建议“对上峰呈一内参”,因为文件上这时并没有出现”核心功能“,我提出“国企的功能任务要重新明确”,自然会引起一些方面的关注。
第四个回合:在经济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出“国有企业必须担当使命任务,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2022年12月24日,我的微信文章用了一个显赫的标题《什么是国企核心竞争力?怎样通过深化改革提升?》这一天《经济日报》发表了我的文章《深化改革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文章一开头就是“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必须担当使命任务。应综合施策,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这里,我明确提出通过担当功能使命来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首次,触及核心功能使命与国企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第五个回合:提出防范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思维方式。
2023年1月16 日,我发表《国企党委二十大报告学习得怎样了?请看总书记今天文章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学习会议上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这个讲话在《求是》杂志与《人民日报》正式公开发表。党二十大报告从10月26日正式公布,已经80天了,各地组织学习。我提出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关系,更加坚决地防范照搬照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思维方式。我写了一篇13000字的文章。与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新国企联系起来学习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现代新国企,是一个链条。我提出“希望国企的党委书记们,党群部长们都认真看一看,按照总书记的要求重新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的差距有多大”。其实,我已经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了,我的话是有所指的。不按功能只按竞争力谈新国企是不行的。
第六个回合:提出国企的功能不光是赚钱,提出新兴产业引领的央企的核心功能。
2023年2月4 日,我借《国企办医院,国企改革的新动向》提出:国企的功能不光是赚钱,有四大功能,国企功能分类是一件大事。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量子计算等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产业集群。这些更要扩大,不会动摇。这是央企的核心功能决定的。
第七个回合:关键时刻,公开提出《国企核心功能与竞争力,两者意义不同》,把核心功能放在前面。
2023年2月12日,《求是》杂志发表了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次讲话出现“核心功能”一词。不过,表述时核心竞争力放在核心功能前面,并且把它作为国企改革主要内容和重点。总书记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见成效,要根据形势变化,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我发表文章《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解读今日发表的习近平关于国资国企改革讲话精神》我当天是这样写的:
“我认为核心功能决定核心竞争力”。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作为一个专家,一个学者,是需要这股勇气的。这里,分析了五层意思,我明确写下一个小标题《国企核心功能与竞争力,两者意义不同》有意把核心功能放在前面。
我的文章写到:“功能是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竞争力从功能中产生,符合核功能的竞争力才能承认。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也是达到功能的效果。核心功能既是一个评价标准,也是一个结果。所以,我们现在更需要研究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求是》杂志重要文章,都是全党极为关注的。我当天写出建议,也是为了第二天一早各部门搜集信息时能够反映上去,军情如火,晚不得。我觉得,这一次观点需要异常鲜明。在领导同志文章发表的第一时间,我的声音便出来了。应该能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视。
第八个回合:提出对国有企业的功能使命要进行一次思想解放的大讨论。
2023年3月26日,我发表《五个月来,国企改革口径的变化及走势》。因为3月25日,我在国企管理智库2023年年会上做主旨报告《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大趋势》,我认为,习近平在2016年10月国企党建讲话中解决的是国有企业性质与地位问题,现在重点是解决国有企业使命功能与能力问题。过去要回答为什么要有国有企业,怎样建设国有企业,现在是要回答国有企业有什么用,国企要有什么能力。随着改革深化与整个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国有企业的功能使命要进行一次思想解放的讨论,在重新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可能会出现大规模、大跨度、大格局的重组。现在,思路仍然在变化之中,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才能完成这种转变。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问题,功能使命问题,需要在新的方案中得到落实,这牵涉到新一轮改革的指导思想、方向与路线问题。这种联想,是我长期跟踪的思考。我这些话,有点历史学家的口吻了。不知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人重复我的话。
第九个回合:提出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是当前最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
4 月22日,因为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我发表《对新一届党中央关于企业改革行动纲领的解读》。在”看点之五“中,我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是当前最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国资国企改革是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的。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始终将自身的发展使命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认为使命是企业组织存在的理由,使命决定战略,企业组织基于战略进行有效运作,在市场中计划运筹、组织协调各种资源,最终实现自己的使命,这是企业组织运行的基本逻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仅仅把企业作为一个具有“经济人”特性、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组织,企业就很难做大做强做久。卓越的企业从来不把营利作为终极使命或者唯一目标。企业必须有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崇高使命。
第十个回合:提出新一轮国企改革决定于国企的功能使命,以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考虑新国企内容。
6月5日,我在中国式现代化四十人论坛上发言,以《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功能使命与改革任务》为题,认为党的二十大以后,新一轮国企改革怎么进行,决定于国企的功能使命,而国企的功能使命则决定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背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条标准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的新国企,起码包括使命现代化、发展观念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经营现代化、治理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等方面。与当时的一些提法是不同的。
第十一个回合:提出国企功能分类是真正的国企改革大问题。
国企改革的新的方案,此时仍然没有公布。7月13日,在第十八届中国管理五环峰会上的演讲,我发表了《对当前国企改革三种趋势的判断》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结束以后下一步怎么搞?很多地方提出让企业自己制定方案,企业自己怎么制定方案呢?有些单位的方案很可能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池深”之风险。对于“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三种理解,提出核心功能是什么?核心功能,现在是不是讲得清楚了。核心功能是什么?核心功能首先要分类,从2024年到2035年,这十年的规划,起码关于国企功能分类问题,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安全问题、行业引领问题、新兴产业问题,这些问题是真正的国企改革大问题。
第十二个回合:全面论述“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关系。
8月15日,我发表《新一轮国企改革背景、内涵、特征与前景分析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解读》,提出“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是怎么提出来的?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如何把握“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改革阶段特征?怎样提高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这成为当前国有企业必须面对与回答的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
我们再来讨论国企核心功能的内涵与意义。企业具有什么样的核心功能,是企业不同的目标决定的。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国有企业的首要功能是为国家服务,国企改革也要服从国之所需。
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国有经济肩负的使命任务和功能定位,推进国企改革。使命是企业组织存在的理由,使命决定战略,这是企业组织运行的基本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核心功能决定核心竞争力,使命功能出题目,能力做文章。
第十三个回合:针对国企改革方案口径“竞争力在前,功能使命在后”,明确提出“功能使命在前,竞争力在后”。
9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这是新一轮改革第一次推进会,实是众目睽睽。
9月30日,我发表《国资委强调国企改革“有灵魂”,深意何在?---新一轮改革行动方向、任务与要求》。我写了四个部分: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方向与灵魂——是功能使命为主,还是体制机制为主;二,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任务—— 一月台账、一年任务与三年效果;三,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要求——避免重要遗漏,突出重要亮点;四,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焦点---是按西方标准分类,还是中国式现代化标准分类。写了11000字。我认为:
“功能使命性任务是这一轮改革的最大亮点。国有企业就是要急国之所急、应国之所需,尽己所能、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功能使命在前,竞争力在后。功能使命决定你干什么,竞争力决定你干什么的能力”。因为此时上面的口径仍然是“竞争力在前,功能使命在后”。我的呼吁,由写上功能使命为主调,转向功能使命在前为主旋律。并且认为所谓“魂”,就在这里。如果这个问题说不出,或者说不清楚,就是“魂”没有立起来,就会头晕脑胀,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了,就会瞎子摸象,各执异说,乱加揣测,乱说一通了。“提升”重在功能使命任务,“深化”重在于体制机制。
第十四个回合:系统阐述国企改革重点功能性改革。
10月1日,第19期《求是》杂志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我立即写出解读文章。我提出的第七条是,这次改革定位是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文章第三个标题是“突出抓好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的功能性改革”,强调推动国有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三大作用。目前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就是一场功能性改革。觉得打造现代新国企,必须在功能使命方面有一条,否则不仅有站位不高的感觉,甚至与主调距离远的感觉。我的理解是:
一、从逻辑关系上看,功能使命在前,竞争力在后。功能使命决定干什么,竞争力决定你干什么的程度与能力。
二、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提升”,重点在于承担功能使命性任务上,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深化”,重点在于体制机制改革上。
三、承担功能使命性任务与体制机制改革上目标不同、风险不同,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和效果也不一样,如果现代化新国企,仅仅讲体制机制,没有功能使命,怎么能立得起来?
四、讲功能使命,必须从分类开始。这是值得继续探索与研究的重大问题。
第十五个回合,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生产力,核心功能是生产关系。国企改革重点是解决核心功能问题。
12月22日,在国资国企管理界年度会议——第九届国企管理年会暨2023国企管理年会上,我发表演讲《新质生产力与国企改革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国企解读》,我的发言,联系新质生产力理念对国企“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功能”内涵与本质做出新的解释,对国企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建议。我的观点是,核心竞争力是生产力,核心功能是生产关系。
第十六个回合,“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出现。
《围绕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形成新鲜的、完整的落实体系—— 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的理解》,最为突出的是提出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五大价值体系,使得“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体系、实现途径、检验标准、任务要求、落实措施。形成一个扎实的体系。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重要指示的落实。从标题中见主题变化。标题是会议的眼睛,是会议的心声。本质上是不会变化的。然而从具体的变化,可以看出每年工作重点的区别。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第十七个回合,为核心功能在前,核心竞争力在后重大改变而欢呼。
2023年12月28日,我发出文章《一个重大改变:核心功能在前,核心竞争力在后——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再解读》开始,有人提醒我是不是时间太紧张,写错了。然而,我没有错,就是核心功能在前,核心竞争力在后。我告诉他,上面改了,我也改了。上面是什么时间改的?就是前天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改的。会议标题是《以进促稳推动高质量发展 勇担使命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是的,“核心功能”排在前面,“核心竞争力”排在后面。
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就提出了核心功能在前,核心竞争力在后。整整呼吁了一年。现在我的建议与上面的精神统一了,怎么能不高兴?因为我提得早,而且写的文章都发表了,现在自然是有种属于智者的那种成就感。围绕国企功能在前,我再次重申五个基本观点:
第一个是,核心竞争力属于生产力,核心功能属于生产关系,第二个是,功能是核心竞争力的先决条件。竞争力从功能中产生,符合核功能的竞争力才能承认。第三句话是核心功能决定核心竞争力,使命功能出题目,竞争力做文章。第四句话是在对国有企业功能使命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与确定竞争力问题。第五句话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0月10日的讲话,重点是解决“要不要国企,要什么样的国企”问题,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是讲“要国企干什么,国企要有什么能力”的问题。
我曾经建议,领导同志关于核心竞争力再做一次讲话,就是基于对问题本质的认识提出来的。核心功能就是要国企认清你是谁,要你去干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是个定位的问题。核心竞争力是指的能力,是你的本事,是第二位的问题。因为国有企业姓“国”,他爸爸姓“国”,“企”是他的名字。要知道你是谁的孩子,你从哪里来,要听谁的话问题。
关于国企功能问题,我过去一年发表过17篇长文章,都是5000字以上的长文。譬如《2023年,中央企业干什么?怎么干?》《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2023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解读》《解读新发表的习近平关于国资国企改革讲话精神》《三年行动后,新一轮国企改革究竟要改啥?》《新一轮国企改革站位更高、格局更大、任务更急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国企改革大趋势》《读懂国资委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的新话语体系》《新一轮国企改革背景、内涵、特征与前景分析》 《新质生产力与国企改革发展》。这些文章,对国有企业功能与竞争力多有涉猎。
我研究了一年,呼吁了一年,到了2024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面开始改变了口径,把核心功能放在前面,核心竞争力放在后面。听说国资委主任传达了这个精神。有种种传闻,我也不管了,只能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回顾这个过程,我真想哭。国家改革太难了,太难了。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坚持与维护一个真理太不容易了。家贫出孝子,国难思良将,这是中国一句古老的话,也是国家形势发展的规律。在需要智者做出贡献的时候,我没有沉默,没有气馁,没有后退,没有埋怨,没有与人议论的机会,虽然是一个人孤苦而坚持求索。
国家期望智者发挥特殊的、重要的作用。新质生产力,智者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
一年多来,我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写了不少文章,提了不少建议。我不属于“千人之诺诺”的人,是属于“一人之谔谔”的人,常有一个人的独立主见。行动上,坚决按中央与国资委说的办,因为我是文人,办不了事情。但是作为智库专家,就是建言。敢于第一个发声,而且常在大问题上说些对国家有用有利有效的建议,哪怕有点风险。
为国企的核心功能,我持续呼吁整个2023年,就像啼血的杜鹃,满口通红,然而我不悲哀。我的价值追求是历史趋势发现力、国家难题破解力、社会进步引领力。
党的二十大以后,国企改革三大问题的探索,每个问题的探索过程,我都能写上一万字的回忆。在破解三对矛盾过程中,我是真的用了心的,对习近平关于国企重要论述的学习、领悟、研究、解读,我是真的做到竭诚尽力的,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其中的努力是很有话说的。
一个文人,坚持真理,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冒险,敢于决断,敢于坚持,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确实需要无私无畏的”国家至上“的精神。如果他们给我课题费或者评奖什么的,我也是断然不会提出一点点相反意见的,因为他们是金钱与雇佣关系,也有交换关系,是只说好话不能提意见的,这也是一种职业道德。看来,文人脱离官、职、位、名、禄、势、利的诱惑,才能有胆识、有骨气、有勇气、有毅力,才能做出真的学问。现在一个课题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也不知道成果到哪去了,钱到哪去了。我是没有得到一分钱课题费的,因为官、职、位、名、禄、势、利,一样也没有抓,所以我的手里能抓到真理。自己也能说出真话,对现实也有真用。
虽然自己分文无所得,然而我的胶袋是装满了真才实学。为国企改革思路的清晰,我能写一万字的叙述,历史上倘留下一笔,便值得了。过去一年多,我研究解决三大问题的,对于另外两个问题,我也能写上这样的一万字。我说的这些话,多是实在有用的,说明我是一刀一枪拼打出来的。所以,我能如数家珍般说出一篇一篇文章的名字与时间。讲一堂课,我能说出100多个文件名、时间与人物,因为我是真的用过心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我是真用功的,也是有用的,虽然干这些活没有拿过一分钱课题费,而我创造的国企改革的思想知识财富,是让国家与整个国有企业享用的,我的文章点击量也是高的,这也算是一件大善之事。回想起来,自然是快乐的。
李锦为甘肃酒泉钢铁集团讲授新质生产力与国企改革
李锦近期主讲课程
1、习近平国企改革发展与党建重要论述解读
2、国企改革趋势与当前重点
3、新质生产力与国企改革
4、调查研究理论与36法案例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