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听取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深入研究现阶段需要加大力度协调推动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力以赴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攻坚,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谭作钧、袁野、王宏志、苟坪出席会议并结合分管工作作了发言。四位副主任都是副组长。
这次会议,属于工作会议,但是对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视,展示国企改革的新方向,同时提出功能性改革与新型生产关系结合的问题,值得关注。
前一轮改革三年行动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形成新的方案。在去年年底的论坛上我提出按照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修改与充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并且根据一些堵点,提出从13个方面推进的建议。
01
主题: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次会议,给人一个突出的感觉,主题是完善国资国企体制机制,打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的堵点、断点,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就是“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次会议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回顾前一阶段工作,二是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三是提出要求。这句“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第三段。然而是新话,也是主题。
先看标题。“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添活力,好理解,是改革的意思;增加动力,是“新动能”的意思,为新质生产力增加新动力,也就是为高质量增加动力。
再说主题。在首段中并没有突出“核心功能”等词句,而是“深入研究现阶段需要加大力度协调推动的重点难点问题”,可以推知,重点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问题。全力以赴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攻坚,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主题出现在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的充分发挥委内外协调机制作用,切实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仍然说的是这件事情。看来,春节后上班,重点就是抓这件事情了。
02
部署10项任务,重点仍然是新兴产业
再看任务。第二段落,在主题句后,讨论安排了10件事情。
这10件事情都是用分号标出,脉络分明。其中3、4 、6 、7,是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问题,分别回答统筹谋划、优化配置指导问题;激发科技人员能动性问题;技术研究开展中长周期考核激励问题;考核指挥棒打通产业链堵点问题。这四件事情,实际上是构建新型生产关系问题,也是改革问题。
其它各项,分散在“两非”“两资”相关处置出清、“两非”“两资”相关处置出清、“压缩管理层级、董事会、公司治理与党建问题,属于日常工作。
1、积极开展“两非”“两资”相关处置出清工作,强化跟踪监测和考核约束,建立健全识别预警长效机制和部门联动绿色通道;
2、推动中央企业“两非”“两资”相关处置出清,遴选试点项目,协调政策支持,提高企业存量土地盘活积极性;
3、强化统筹谋划、优化配置资源,指导中央企业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4、充分激发科技人员能动性,提高科技成果研发效率和质量,使更多科技创新者在创新中受益;
5、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主动加大改革力度,持续深入推进“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6、深化精准考核,树立更加鲜明的价值创造导向,深入推进“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对原创性技术、基础性技术等研究开展中长周期考核激励;
7、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方向,精准施策,用好考核指挥棒,助力打通产业链堵点;
8、突出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着力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
9、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发挥好各治理主体的功能作用,形成治理一盘棋合力;
10、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化提升党建工作效能,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力推动改革发展。
03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是对中央提出改革任务的落实
这次会议,没有像前几次特别强调功能性改革问题,而是强调新型生产关系。这要从三方面看。
一、新型生产关系的任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性应用与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既可以成为新技术革命产生和发展的“催生婆”和“加速器”,也可能成为新技术革命产生和发展的“桎梏”和“抑制器”。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的重点突破不断推动而形成的,它的发展同样需要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社会制度的支撑。因此,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必须形成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国资委提出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对习近平论述的落实。
二、打通堵点卡点的机制改革。习近平强调通过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进持续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要求是具体的,就是机制改革。现在还没有全面铺开,国资委先从上面打开,譬如新能源汽车、首航企业等。到全面推开,还有一段时间。
三、新型生产关系与以核心功能为主的国企改革是一致的。实际上这是对生产关系的完善。结合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就是科技领先这一核心功能的实现。习近平在两会解放军代表团强调“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出来”。国资委在第一季度做的事情,新兴领域改革中对生产关系的探索。
张玉卓本月曾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部长通道”活动上,进行针对性阐述。彼时他指出,产业升级一定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他还提到,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中央企业要树立在新质生产力上有所作为的理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要靠大家一起来营造,中央企业要开放,摒弃过去一些落后的理念,比如短期投资、短期收益。连同袁野、苟坪的公开的讲话中,都涉及新型生产关系内容。
04
需要把功能性改革与新型生产关系结合起来
显然这次会议,是例行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并没有对新型生产关系进行专题研究。只是提出问题,然而解决问题需要时间。
国企改革要服从国家改革。2月1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透露我们正在谋划和实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令人期待。这句话本身并未直接指向今年内将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然而,结合中国近年来的政策走向和改革节奏,不难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无疑将会是这场重要会议所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二十届三中全会议题必然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国家发展的重大关切。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发必然是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议题,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也会具体化。为此,需要密切关注后续相关报道和文件,以获取最新的信息及解读。
现在,改革进入新的过渡阶段。我们不必等到三中全会再充实。新一轮国企改革,从2022年12月到2023年5月才明确,7 月份才通过。然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新的一轮改革将要到来。怎么结合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推进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是现在就要考虑的问题。这件事情不能等,等久了,耽误事情。
05
新型生产关系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我在去年提出过新型生产关系的内容。昨天的文章中明确表示几条:
发展理念的转型。由于大多数新兴企业在发展初期,即使处于亏损的情况下也需要大量投入,与传统企业追求中短期确定性收益的模式存在较大矛盾。“近期利益观”是国企管理者的死穴,怎么转变?这是必须过的关隘。
其次是发展思路转型。传统企业是先确定边界,再确定业务。而创新型企业往往是业务先行,边界后置。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往往是没有规矩做起来的。
重要的是机制转型。用传统方式治理新兴企业,肯定会治死的。这些问题后面,隐藏着很多比较深刻的东西。特别需要调整内部的管理制度、考核方法和人才激励政策。
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国企改革必须与新质生产力结合起来,需要新型的国企改革,造就新型的生产关系,造就新型的国有经济。
附
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部署要求,听取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深入研究现阶段需要加大力度协调推动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力以赴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攻坚,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谭作钧、袁野、王宏志、苟坪出席会议并结合分管工作作了发言。
会议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资央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中央企业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崭新态势,考核导向更加鲜明,政策保障更加精准,体制机制类改革持续深化,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切实得到加强,形成了上下联动、高效协同抓改革落实的强大合力。
会议指出,今年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要聚焦重点难点任务全力攻坚,紧盯重点任务和关键时点,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积极开展“两非”“两资”相关处置出清工作,强化跟踪监测和考核约束,建立健全识别预警长效机制和部门联动绿色通道;推动中央企业存量土地盘活利用,遴选试点项目,协调政策支持,提高企业存量土地盘活积极性;强化统筹谋划、优化配置资源,指导中央企业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激发科技人员能动性,提高科技成果研发效率和质量,使更多科技创新者在创新中受益;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主动加大改革力度,持续深入推进“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深化精准考核,树立更加鲜明的价值创造导向,深入推进“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对原创性技术、基础性技术等研究开展中长周期考核激励;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升级需要为方向,精准施策,用好考核指挥棒,助力打通产业链堵点;突出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着力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外部董事素质和履职能力;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发挥好各治理主体的功能作用,形成治理一盘棋合力;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化提升党建工作效能,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力推动改革发展。
会议强调,要优化机制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动真碰硬,有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完善国资国企体制机制,打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的堵点、断点,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委内外协调机制作用,加强沟通协调,积极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倒排工期、加快推进,推动问题分层分类及时研究解决。在改革穿透基层上狠下功夫,持续深化双百行动、科改行动等专项工程,结合新一轮改革任务的特点,准确把握各方面改革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督查督办,切实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副秘书长,有关厅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