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40年后,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走进董宇辉的直播间

来源: 文化视界 2024-03-21 10:15:30
听新闻

40年后,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走进董宇辉的直播间

3月19日,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做客与辉同行直播间,与东方甄选高级合伙人董宇辉展开对话

40年前,张瑞敏走进了还叫作“青岛电冰箱总厂”的海尔。那时的他,35岁,年富力强;而那个小厂,负债147万元,人心涣散。

40年后,张瑞敏走进了董宇辉的直播间。这时的他,75岁,功成身退;而如今的海尔,全球营收3718亿元,位列世界500强。

记者采访海尔已有12年,当听说张瑞敏要开启直播的时候,就和很多老海尔人一样感到不可思议。直播开始前两小时,我们还坐在一起疑惑地问着彼此:“张首席不是一直反感直播吗?”

观察海尔多年,记者采访过张瑞敏多次,对他的性格稍有了解。张瑞敏是个低调且严谨的企业家,“老派”是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走进直播间,确实不符合他的“人设”。因此在直播开始时,张瑞敏坦言,他其实还是有些排斥直播的。

可转念一想,张瑞敏走进直播间又很符合他的性格,因为他是一个充满热情、喜欢变革的创业者,对于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异于常人的敏锐度,走进直播间,确实符合他的性格。因此在直播结束时,张瑞敏承认,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5000本书

张瑞敏不喜欢直播,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结果导向”。他曾不止一次表示:“所有的直播带货,最后都逃不过一句话,那就是‘全网最低价’。”

张瑞敏讨厌“价格战”,可能不仅是他,对任何一个渴望创造名牌的企业家而言,“价格战”都不是他们的追求。所以当张瑞敏带着他的著作《永恒的活火》走进直播间时,每一个关注张瑞敏的人既期待又紧张,大家都想看看不喜欢直播带货的张瑞敏,会如何推介自己的作品。

40年后,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走进董宇辉的直播间

张瑞敏的著作《永恒的活火》

不出所料,张瑞敏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没有进行带货,而是阐述起自己的管理学思想,讲述了他与海尔同行40年的故事,从砸毁76台冰箱,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再到人单合一模式,最后到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变革。

一个半小时的直播,张瑞敏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有海尔的管理理念,也有独到的哲学思想。

但在他传递的所有内容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张瑞敏总是在用独到的视角看待问题。

谈起阅读,张瑞敏说他的办公室里放有5000本书,每一本都是他读过且做过标记的。同时,他每周都会阅读两本新书,以此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直播间的观众对此评价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可张瑞敏却用了另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这是他独到的视角。他看到的不是“知识让我走了多远”,而是“我融汇了知识后,又创造了更多”。这很符合海尔的创业精神,颠覆、变革、自以为非,然后创造更多。

作为接触过张瑞敏的人,他独特的视角与独到的认知,对记者而言,绝对是印象深刻的。2017年,在记者所属媒体成立15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张瑞敏题词。当所有人还在纠结于“15年”“初心”“再创佳绩”这些关键词时,张瑞敏却写下了更为深刻的内容: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真实是财经的真经。

40年后,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走进董宇辉的直播间

张瑞敏的题词

没有多余的字,可每一个字都戳在媒体人最在意的事情上。一位同事曾说,“张瑞敏比媒体人更了解媒体人。”

这句话没错,却不算全面。其实从海尔40年的创业历程中看,张瑞敏不是笼统地理解“人”,而是对“人性”有着更深层次的思考。

人的价值

张瑞敏对“人性”的思考是什么?

用海尔集团前董事局副主席、总裁杨绵绵的话来说,张瑞敏的一生都在思考如何激发人的全部潜能。

也就是,人的价值最大化。

在海尔的文化里,有一句话叫“人人都是CEO”。这其实就在强调发挥每一个人的价值,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相信自己拥有价值。

海尔内部还有一句话,叫做“赛马不相马”。这就要求每一名海尔人要学会自驱动,成为自主人,主动拥抱市场,自主创业,靠着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以此脱颖而出。

成为自己的主人,也成为自主人。张瑞敏对“人性”的独特思考,成就了海尔人单合一的管理范式。每一个海尔人都成为创客,对用户和市场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创造市场价值,实现自我价值。

张瑞敏说,企业管理最高的境界是“太上,不知有之”。看起来很深奥,但道理其实很简单,无非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

40年后,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走进董宇辉的直播间

在海尔的文化里,有一句话叫“人人都是CEO”

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提出于2005年,不仅在那个年代,即便时间再向后推十年,人单合一的理念依旧非常超前。

超前到什么程度?沃顿商学院荣誉教授马歇尔·梅耶在接触人单合一模式后曾表示,这个模式非常好,但不可能实现,因为一个如此庞大的企业,想要打破科层制,让每个人释放自我价值,这等于颠覆根基,形同“自杀”。此后十余年,梅耶每年都要来到海尔,目的很简单,就想看看海尔“死”了没有。

海尔当然没有死,只不过在实现人单合一的过程进行了短暂的“降速”。用张瑞敏的话来说,就是给飞机换引擎,不是一次性换完,而是一个一个换,短时间内飞机会降速,但未来会飞得更远。

那么海尔飞得更远了吗?答案是肯定的。除了全球营业额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外,海尔也化作了一个创业创新的热带雨林,让创客们在这里创造着“新物种”。

比如海尔生物医疗的创始人刘占杰。在成为创客之前,刘占杰是一名大学老师,而在进入海尔的创业平台后,刘占杰与他的团队不仅创立了海尔生物医疗,更让公司成为青岛市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为海尔拓宽了大健康产业布局。

同时,海尔也打造了海创汇这样一个面向全球创业者的加速器平台。相较于孵化一个创客,海创汇更类似一个孵化科创企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时常会找到一些新颖又前沿的创业公司,它们涵盖生命健康、半导体、人工智能、通用航空等多种领域。截至2023年底,海创汇累计加速孵化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300家。

砸掉标签

每个人可以自由、自主地创业。

这是张瑞敏在直播间里对海尔未来的一个展望。到目前为止,海尔孵化创客这条路探索得很有成果。

张瑞敏同时还有一个期望,那就是让海尔成为一个生态。

让企业成为生态,怎么理解?

借用《失控》作者凯文·凯利的话来说:“所有的企业都难逃一死,所有的城市都近乎不朽。”

企业是封闭的,因为难以改变,所以很难适应新的环境。但城市是开放、运动的,会不断完善自己的生态系统,故而富有生命力。

成为生态,放到如今的时代来看,其实非常容易理解。不仅是海尔,华为、小米、谷歌、微软……每一个站在市场前沿的公司都在强调生态的作用,但海尔还是很不寻常的那一个。

因为早在2012年,海尔就提出了生态的理念,彼时的全球市场还处在互联网的大潮之中,巨头们享受着资本红利,在并购与垄断中杀红双眼,却鲜有海尔这般强调打造一个开放的生态平台。

早于行业十年就开始探索生态的海尔其实是不易的,而这种不易很大程度来源于外界的声音。这就像海尔当年在美国建厂时,《提醒张瑞敏》的报道一样,很多人对于海尔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掉队”“式微”“竞争力不再”的质疑与否定甚嚣尘上。

但海尔终究有它独到的一面,很多事情,看不清并不代表做不到,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时候未到。

海尔的这些探索,用如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的话来说,就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修屋顶。

当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日臻成熟的今天,没有人再质疑打造生态的正确性,只不过海尔头顶着质疑艰难行走了很久而已。

40年后,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走进董宇辉的直播间

海尔从传统的家电制造企业变成了更加多元的生态体。图为海尔打造的卡奥斯平台为能源行业提供智慧解决方案

付出会有回报,如今的海尔也从那个传统的家电制造企业变成了更加多元的生态体。它聚焦着智慧住居和产业互联网两大赛道,做强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创汇创业加速平台和海永顺跨境服务平台,做深大健康产业互联网、城市治理产业互联网、汽车产业互联网、新能源产业互联网等四大垂直行业。

智能家电、工业互联网、生命健康、智慧城市、物流与供应链、汽车产业、绿色能源……海尔已经不是那个老一辈人嘴里说的“厂子”,而是成为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

不需要深刻理解物联网生态品牌的概念,只需要明白一件事情:海尔砸掉了过去的标签。

人和河流都变了

直播间里,董宇辉问张瑞敏,海尔过去成功的经验放到今天行不行?

张瑞敏斩钉截铁地回答:“当然不行!”

一个成功的企业案例,特别还是走上哈佛商学院讲堂的案例,被它的缔造者说出“不行”时,自然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张瑞敏借用了赫拉克利特那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做出了解释。但他的解释依旧与众不同,张瑞敏说:“人和河流都变了。

这句话具有哲理,却不难理解。而如果换成张瑞敏常说的另一句话,那一切便非常清晰了。

那就是,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40年后,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走进董宇辉的直播间

海尔与每一个人并肩前行,从员工到创客。图为海尔生态体验中心中,海尔砸掉企业“科层制”的雕塑

海尔是时代的海尔,曾经的经验适用于过去,但未必适合当下。这恰恰也是海尔一直变革、一直探索的关键所在,在不同的时代踏出不同的步伐,方能不被淘汰。

在塑造产品质量的时代,海尔砸毁了76台有瑕疵的冰箱;在品牌出海的时代,海尔走出国门,坚定地自主创牌;在互联网时代,海尔开始了“创客制”的探索;到了物联网时代,海尔聚焦着场景与生态,开始新的实践……

时代的海尔,未曾掉队,这值得海尔人骄傲,也值得青岛人骄傲。毕竟这是一个为城市缔造了制造业传奇的企业,过去很辉煌,如今仍在奋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这何尝不是海尔探索的事情?青岛因制造业而强,青岛制造又以海尔最为出彩。再看看海尔的探索,他们有日日顺供应链为海尔及外部企业进行智慧物流、智慧供应链赋能,有卡奥斯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海尔既扩容了生态,又强化了智能家电主业,这就是基于制造业,又服务制造业的创新。新质生产力是时代抛出的课题,但看看海尔的探索,同样可以看作是青岛的路径,换句话说,因为海尔,所以我们有备而来。”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时代的海尔,它的价值就像《永恒的活火》中的一句话:不但自己运动着,还能推动万物的运动。

它与每一个人并肩前行,从员工到创客;它又与城市共同成长,从过去奔向未来。永恒的活火到底是什么?就是创新着,创造着,与时代同频,与每个人共生。

在海尔创业的第40个年头里,张瑞敏走进了直播间,没有推介他《永恒的活火》,但海尔“永恒的活火”,一直都在。

(来源:商周刊 记者 尹为鉴)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