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经济八大政策走向——基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预测
昨晚,公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消息。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明确了“稳”和“进”“立”和“破”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目标与方向。这表明“全力拼经济”已经成为举国高度共识。2024年的政策取向将更加积极,GDP目标定在5%左右的可能性较大,宽财政的思路较为明确。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向值得关注。
今年会议消息是4742个字,去年的会议消息是4716个字,前年是4754字,篇幅相当。会议纪要内容一般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上一年度经济工作的总结,第二部分是政策,第三部分是任务,第四部分是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会议基调。
2023年“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取得并不容易。第一季度像百米赛跑一样全力冲刺,到了第二季度,形势就差下来了。到了第三季度开始政策加码,第四季度应该说完成了。整体上还是保持“回升向好态势”姿态。这个过程让人心悬,第二季度甚至让人捏了一把汗。以至于下一步经济形势不被看好,甚至有人提出进入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看法。因为1-10月工业生产、社消零售增速分别录得4.1%、6.9%,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正因如此,会议强调,2024年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这个时候,中央提出了“以进促稳”的纲领性口号,这个口号就是要保增长。这个基调贯穿着整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宏观政策,是灵魂,也是核心。是起决定地位与作用的。
2021和202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政策总基调均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前更长时间则是强调稳中求进。我们可以看看两年会议的区别。
2022年的提法是: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2023年的提法是: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显然,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
“稳”依旧是根本,“进”是方式方法的变化。“稳”是“进”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是数量和速度层面的积累;“进”是“稳”的持续动力和目标方向,是结构、质量和效率层面的提升”。
我们认为,所谓“以进促稳”,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根据此次会议精神,政策方向或将保持在“稳定短期内外环境,为长期转型创造条件”这一主轴上。明年当确定5.0%左右的增长目标并辅之以积极政策,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在确立总基调之后,会议要求“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政策导向。今天会议将“逆周期”置于“跨周期”之前,政策“工具箱”有望提升力度、密度,稳信心稳预期。与主要着眼于熨平短期经济波动的“逆周期调节”相比,“跨周期调节”显然有更为长远且综合的考量,它需要兼顾多个经济周期,主要着眼于经济的长期健康运行与稳定增长,力图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系统性风险等长期问题,因此也必然涉及各种政策工具之间的关联配合。所以此次会议还特别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下行压力依旧严峻。“以进促稳”传递出加力、提质、增效的鲜明导向。在具体政策及其与形势的走向上,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预测:
一是财政政策
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适度加力”是首次出现。相比于今年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适度加力”意味着政策力度会适度加强,“提质增效”则预示着政策会更注重质量和效果。“适度加力”既表明地产拖累经济的背景下,2024年积极财政有望再度加码,也反映积极财政仍有边界。一方面,2024年财政赤字率不再固守3.0%的约束,不排除上调至3.8%或更高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广义财政赤字率有望上调至7%左右(作为对比,2020年为8.4%),且发力前置。而另一方面,2024年财政政策或面临付息压力、化债约束等现实考验,财政存在客观约束。预计专项债发行规模维持在3.8万亿到4万亿之间,一方面保证举债投资的长期可持续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也兼顾地方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要求。
二是货币政策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灵活适度”的提法在历史上曾不止一次出现,如2020年为“更加灵活适度”,2022年为“灵活适度”,重回灵活适度,未提合理充裕。
而这两个年份都有连续的降息、降准操作,政策基调稳中偏松。
未提“流动性合理充裕”或预示宽货币重在降息而非降准,“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更为紧迫。
三是产业政策
会议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与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相比,显示出高层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此外,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无疑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支撑,但就当下而言,“房地产-基建-金融”的旧三角循环或仍需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先立后破”的领域之一。
四是科技政策
前几天政治局会议将其放在货币、财政两大政策之后,领先其他领域政策。突出了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去向进一步明晰。预计2024年重要会议仍将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科创相关政策支撑有望加力。
五是扩内需政策
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与去年会议提出的“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相比,更加强调投资和消费两者之间的关联。
会议强调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
消费领域讲得具体。
可以认为消费发展带来的需求扩张,也会反过来拉动相关领域的投资,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创新等,由此来实现供需匹配、良性循环。
六是防风险政策
会议提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今年以来,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小阳春之后,房地产市场陷入“价格跌—销售弱—回款难—拿地下降—投资下滑”的负反馈链条,市场仍处于寻底阶段。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没有再提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对地方债务领域,预计隐债化解工作将继续推进,不排除2024年继续发行特殊再融资债,更重要的是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地方债务管理机制,部分债务高风险地区举债可能受到限制。
七是重点领域改革政策
去年关于改革有一段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只是讲到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与核心功能,比去年内容要少。
没有提出新的内容,是表明继续做下去。
但是对民营经济给予充分的阐述。
提出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还是向前推进一步。
今年以来,从出台“民营经济31条”,到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最高决策层不断出大招改善营商环境,破壁清障,提出“体制机制”,是条件具备了。
八是社会政策
去年只是强调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今年强调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会议强调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估计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都将有新的政策出台。
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以上对政策与趋势的分析。可以肯定的是,思路的变化,经济政策和措施都会跟着变的。会议强调“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对2024年经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我们应当有信心。可以预测,随着人们的期待,一系列新的政策将会出现,一些新的气象也会陆续呈现出来。
(文/李锦)
附件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李强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会议认为,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六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七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八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要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要雷厉风行抓落实,统筹把握时度效。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并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会议要求,要做好岁末年初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会议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附件文字来源:新华社 )
(来源: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公众号)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