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李想集锦】(243)| 去年年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工作是怎样部署的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2-05 09:17:27
听新闻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快要召开了。根据规律,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周,一般有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经济工作,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子。

年年做中央政治局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连续十多年了。根据以往规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在12月17日至20日召开。这两年都开得早,去年12月6号开中央政治局会议,8号就开中央经济工作会了。到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没有召开,按说也快了。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党的二十大以后召开的。而今年二十届三中全会没有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更为人们期待了。我以为,要改变目前灰色的预期,亟待一个经济振兴计划提升内需,改变预期。许多该讲的话是要讲的。

去年年底的政治局会议在12月6日召开,在保持了整体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下,新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的说法。同时,会议强调未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强调“精准有力”。会议淡化了具体产业的部署,强调了风险防范的重要,并增加了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要求。今年以来,世界百年变局深度演化,中国经济持续经受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考验。2024年,中国经济能否重回合理增长区间,能否以自身宏观经济稳定性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将在哪些方面发力,国内外高度关注。

因为会议没有召开,不便预测。现在转发去年12月7日我对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解读,帮助大家理解,为学习今年会议精神做个预热。

转载 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2022年12月7日文章

政治局会议释放2023年经济11大信号

李 锦

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12月政治局会议被视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前奏”。今年的会议召开时间较早,和去年一样相对较早。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也靠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推动经济从疫情之中快速恢复将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议对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和今年一样,依然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次政治局会议在11个方面值得关注。

看点1.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是当务之急。

会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今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止是冲击居民和企业收入,更重要的是对预期和信心的挫伤。当前居民、企业等微观主体预期有待进一步提振,出现避险化的趋势。在经济增长压力大的困难时期,信心比什么都重要。我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科学防疫,让社会经济生活回归正轨,将极大地提振各方信心。后续必将会出台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的实质性举措。经济的常态化运行,会极大增强大家的信心,进一步强化对经济增长的预期,餐饮、旅游、住宿等服务业将会迎来复苏。

看点2.稳增长为重,明年经济增速目标预计在5%或以上。

从表述看,对稳增长的诉求有所增加。明年非常重要非常艰巨的任务,就是促进经济增长重回合理区间。这三年,中国经济实际增速低于潜在增长率,这种情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政策措施要聚焦到影响增长的关键点上。2023年的增速目标预计在5%或以上,这既和当前的潜在增速相符,也符合中长期的发展目标。要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从2020年起第一个五年,未来五年特别是2023年,推动经济增长重回合理区间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如果2023年上半年能够大步或者全面摆脱疫情冲击的影响,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实到位,实际增速可能更高一些,2022-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左右。

看点3.新发展理念加上“完整、准确、全面”,是有所指的。

会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些重要词汇其它没有动,只有新发展理念加上“完整、准确、全面”。不能因为低碳,弄得发不了电,不能因为防疫而停止生产,教训多多,故此提醒。两个更好,值得思考。

看点4.提出三“稳”方针,放在突出位置。

会议突出了一个“稳”字,新闻通稿共14处提到“稳”。把三“稳”列在一起,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稳增长是推动2023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实现稳就业、稳物价、防风险、调结构、促升级等其他目标的基础。稳物价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看点5.扩大内需是重要路径,消费有望实现平稳增长。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到疫情冲击、外部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需求不足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外需高位回落甚至一度转负,消费疲弱、近期增速,投资靠基建投资勉力支撑。此次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高达64%,稳住了消费就稳住了经济的基本盘。自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疫情优化20条措施以来,多地相继调整疫情管控措施,昨天,新10条公布,明年我国经济将呈现由弱转稳的趋势。

看点6.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明年赤字率预计为3%或以上。

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五大政策,共同发力,财政为先。和去年年底的会议相比,多了“加力”二字。2023年财政赤字率将提升至3%左右,比今年设定的2.8%提高0.2个百分点,绿色、转型和科创将成为财政支出的重点。为促进经济快速复苏,专项债发行节奏可能继续显著超前,以支持二十大确定的中国式现代化要扶持的领域,如国企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小微企业、“双碳”、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乡村振兴等等。

看点7.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发挥作用,总量宽松似成定局。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发挥作用、支持特定领域。中国当前通胀率约2%,预计明年中国的通胀仍将保持在温和区间。明年货币政策总量宽松操作仍有一定空间。明年的宏观政策在总体上不能以应急作为主基调,而应该以未来的持续复苏、持续稳健增长作为核心,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于深层问题的处理,比如说集中系统性出台房地产市场和中小企业困境的解决方案,从而将中国经济导入持续的新发展格局加速落地期。

看点8.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这一条,对企业特别重要,畅通经济循环的前提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国有企业要争当现代产业链“链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现代化产业集群为载体,有效整合利用海外创新资源,加快布局区域产业链体系,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构建长效科技创新机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重大技术攻关,具有指向性、长期性,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负担,国有企业依靠制度优势,依靠资金、人才实力,聚焦主业发展,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关键业务的重组整合,主动承担重点专项、重大项目等,填补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提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要通过补链强链,加速推进产业协同,形成一批主导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链主”企业。提升对产业链核心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掌控力,全方位塑造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

看点9.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

会议提出,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去年以来,粮食的丰收和能源价格的稳定。中国天然气和石油价格与国际水平基本一致,煤炭价格保持平稳,大力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这对中国电价保持基本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提出,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农民工工资发放,是春节前的重点,估计领导人很快会为农民工工资问题喊话了。

看点10.“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是新提法。

会议提出“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第一次讲了四敢,“地方敢闯”也是第一次提出。为什么出现四不敢,需要研究,重点是“让干部敢为”。

(文/李锦)


01

附:2013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告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2020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十年磨一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定力,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纪检监察机关要始终坚守党的初心使命,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坚决贯彻党的自我革命战略部署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锻造纪检监察铁军,深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以强有力政治监督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及时发现、着力解决“七个有之”问题。要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对享乐奢靡之风露头就打,对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坚决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工作中层层加码、麻痹松懈、任性用权、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科学精准靶向整治。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严的要求贯彻到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醒悟、知止。要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胆大妄为者作为重中之重,深挖细查、严惩不贷,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进一步铲除腐败滋生土壤。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更好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情况和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准备情况汇报。

会议同意明年1月9日至11日召开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02

附去年《上海证券报》对李锦专访,对国企改革趋势预测

李锦:核心竞争力将成为衡量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的新标准

2022-12-16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王子霖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王子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核心竞争力将成为衡量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的新标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高度重视,下一步,现代企业制度将成为国有企业加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是改革着力点。”李锦说。

关于现代公司治理,李锦认为,一方面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改革重点是进一步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责边界,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李锦认为,在改革目标方面,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将成为下一阶段衡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标准,预计下一步会对国企核心竞争力的评判标准进行统筹与分解,对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过程式与系统式分析,并可能研究作出新的部署,包括发布相关文件等。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243)| 去年年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经济工作是怎样部署的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