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李想集锦】(230)| 二十大这一年,我为国企舆论引领做了什么?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10-17 12:43:25
听新闻

【李想集锦】(230)| 二十大这一年,我为国企舆论引领做了什么?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后,我在12点38分完成《从五个“什么”读懂二十大报告主题词》,用55分钟完成3400字。

2023年10月16日,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一周年的日子。二十大来的这一年,我为国资国企舆论引领写了160万字的东西。大体上,二十大精神的研究解读占70万字,国企改革发展占40万字,调查研究与沂蒙精神研究占50万字。这些文字是报纸刊物、网络、出版物与自媒体上能见到的。

与种种国企智库比较,我在国企舆论研究传播中是起了“龙头作用”“主力作用”与“压阵作用”的。

感谢我们这个时代。党的二十大与国企实践为我的研究写作,带来活水,创造了条件;国企改革发展为我提供了强大“需求”,使得我这个“供给端”有活可干,显得每天都很忙。

全国第一个学者发表解读二十大报告的文章

记得去年10月16日的夜晚,我几乎一夜未睡,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报告,一遍遍分析,像文王演周易一样分析各种变化因素,预测20大报告的内容。到了16日上午9点,便搬了一个桌子,在电视机前一米多的地方,靠近听总书记报告。听报告是要写文章的,自然是最有效的学习。

大概是考虑参会者年事高的缘故,二十大报告读了不到三分之一篇幅,到11点43分便结束了,虽然标题也都出来了,但是发表全文是10天以后的事情了。因为国企改革的内容没有讲全,还不能解读,我一下子紧张起来了。于是马上决定,先行解读报告主题词。这是大会的主题,也是灵魂。这是全国国有企业的党委书记最关心的东西。对此细心揣摩,掌握要领,极为重要。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表面上看,这些词汇是常用的。然而用比较分析的眼光来看,变化是不少的。这是讲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对主题、逻辑结构与变化,还是有话要说的。

因为前夜的研究,马上能看出十九大报告与二十大报告的区别。于是,紧张写作起来,到了12点38分完成《从五个“什么”读懂二十大报告主题词》,写完一看时间是12:38,用55分钟完成3400字。发完稿子,自己一头是汗,是高度紧张的原因。

当天,转载者甚多,有一家叫做《办公室》的微信公众号,当天便有77000人点击。多家转载,有100多万人点击,政治性极强的题材,有这么多人自发点击,绝非易事。

后来查阅,这是二十大报告第一篇学者解读文章。一位央企党委书记告诉我,当天下午组织学习动员,报纸上找不到辅导材料,国资委也没有声音,只能找我的文章进行讲解。后来通过很多宣传部长了解到,二十大开幕当天央企国企的一二三级负责人很多是把我的解读文章打印出来,做学习动员与辅导的。

一年后看来,我的解读是站得住脚的,能抓住要害,说出新话,没有错误,心情自然是欣慰的。

【李想集锦】(230)| 二十大这一年,我为国企舆论引领做了什么?

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最早发表的解读二十大报告的文章目录与点击数量。

为国资国企理论研究与舆论引领做了13件事情

【李想集锦】(230)| 二十大这一年,我为国企舆论引领做了什么?

归纳一下,这一年大体上做了13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半个月我发表15篇解读报告的文章。我发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深刻意蕴——习近平关于市场经济最新论述解读》5700字,第三天发表《从国企角度解读20大报告》,接着发表《二十大报告对国企改革的新部署、新提法、新特点》《二十大后国企改革九大趋势》《国企改革主题在发生重大转变》《二十大报告对国资国企改革提法的10处变化》《二十大后国企党建抓什么?怎么抓?分析10大趋势》。在半月之内,我对二十大精神的国企解读,几乎一天一篇。从主题词、框架、国企改革、发展、党建,在官方新闻出版媒体尚未有解读文章出来时,我的文章密集发出,是国企主要辅导材料,自然起到引领舆论的作用。

第二件事情,集束发表全国第一批国企研究二十大精神的文章。在二十大报告全文公布第10天,在11月6日至12月7日,我带头并主持组织22个专题18个版面二十大精神的国企解读文章在《企业家日报》发表。是中国第一批二十大精神的国企理论文章。

第三件事情,主持党的二十大精神国企学习工程。我任主编的书38万字,是由我设计框架、逐篇组织且大部分文章是我写作与修改的,构成国资国企学习研究二十大精神的完整体系,也是全党全国唯一的二十大精神国企学习读本,可算项头号“政治工程”。

第四件事情,二十大后中央的10次重大部署,都是我站出来从国企角度解读,经常是唯一解读人。二十届中央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国资委地方负责人会议、首次深改委会议、首次财委会议、主题教育动员会,10次会议,我都从国资国企角度进行解读,多数是新闻联播后的当夜发表,每篇4000多字。总书记的讲话与文章,从国企角度进行解读的,大概也有10次。

第五件事情,对国资委党委与张玉卓书记文章解读。写了七篇大文章,分别是《对国资委新掌门人张玉卓的期待》(6100字、39000人点击)《张玉卓的国资国企“目标观”》(8200字、13900人点击)《读懂张玉卓国企改革的“大重组观”》(5722字、68000人点击)《读懂国资委的“一利五率”——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核心问题分析》(10036字、26000人点击)《国资委提出国资国企改革新话语体系》(7065字、18000人点击),这些文章最少5000字,多的达10000字。这些文章都是新闻联播后当夜写出,为新领导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对新任总理首次出发“一子定乾坤之高妙”,我的微信公众号为26万人点击、张国清透露改革重大信息为12万人点击。

第六件事情,对社会关切进行舆论引导。对于央企办医院、央企负责人薪酬、中央企业重组等社会热点问题,主流媒体报道少,多呈文件色彩,而社会特别关注。我是主要发声人,多是主要“点火人”。

第七件事情,《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微信公众号是中国国资国企个人办的第一大号。一年发表了158篇文章70万字。两天半一篇,平均每篇5900字。个人微信点击量平均每篇15779人,为若干家自媒体转载,转载点击量约每篇5万人以上。这样的效果丝毫不亚于一张报纸一本刊物。

第八件事情,对主题教育从国企角度发表了10篇文章。发表《主题教育会议九大要点速读》《国企主题教育第一课学什么、怎么学》《主题教育的调研方法》,为国企理论教育、调查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第九件事情,接受400多次媒体采访,是国资委与市场媒体的主要通道。在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等重大会议,各家媒体都是以我的声音为主调,其中,二十大召开后,《中国新闻社》《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证券报》《经济导报》《中国经济时报》《上海证券报》《金融家》等组织对我专访。国内媒体专访谈国资的多集中在我一人身上。

第十件事情,对国企改革形势与政策的解读。在几家刊物、报纸开辟专栏,仅此就发表30万字。(此类文章属于“一鱼多吃”,没有单独计算,如果加上这30万字,便是190万字了)

第十一件事情,对国企的课题调查与研究。

第十二件事情,对国企授课习近平国企改革发展与党建内容达40多场。

第十三件事情,一年写了三本书。一本二十大报告解读的,两本是关于调查研究的。

我的工作内容涉及国资委研究、宣传、新闻、培训教育与新闻发言人领域,自然是对他们工作的有益补充。

我的工作,有独立学者特殊优势,因为长期心无旁骛做一件事情,业务上形成专业、权威、引领特色。我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领导重要讲话和重要会议,通常是新闻联播后当晚写出3000到5000字解读,以引领舆论。总书记就任以来的11年,与国企有关的讲话都是我来解读,与官方主流媒体比较,时间快、数量大、分析有智慧,风格平易。例如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国企党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在新闻联播后动笔,当夜写出8000字的解读文章,在凌晨4点43分发出,在6点30分,为人民网、新浪网在头条全文转发,成为这一重要文献的第一个也是主要解读者。若干年后回头看,看来解读是准确的。

我曾经的业务追求是“历史趋势发现力、国家难题破解力、社会进步引领力”。在国企政策解读上,看来可以加上两条,“政策解读竞争力,舆论平台影响力”。值得自信的是,我的解读做到让人愿意看,却不出格,多次得到高层关注,没有犯过政治错误,似无大的过失。

从国企改革看我的“国家重大决策的跟踪调研法”

最近,我在写一本书《调查研究36法》,也是我在2023年的重大成果。其中第35法是《国家重大决策跟踪调查法》。国家重大决策的跟踪调研,按照我的分析,一般有七个步骤。1、确定跟踪的内容范围;2、对跟踪的内容进行研究;3、快速阅读、准确领会,把握整体,确定变化;4、寻找与确定新的思路;5、支持自己的理论框架和假设;6、写出解读文章,并且率先发表出去以影响和引领社会舆论;7、形成著作,为历史留下证见,为研究者提供资料。

这种方法需要五个体系支撑:第一,形成专注一事、长期追踪、信息管理和学习领悟的研究体系;第二,形成会议、文件、讲话与消息的调查对象体系;第三,形成追踪、比较、分析、联系、解读的方法体系;第四,形成上层决策、中层研究者、基层情况对照互补体系;第五,形成电话、自媒体、报纸、刊物与书籍传播体系。

这是我长期来探索形成并坚持运用最多的调查研究方法。在党的二十大以后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研究与观点传播,便是这种方法的运用。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结束以后,新一轮国企改革呼声日高。一度时间,以专业化重组为国企改革方向。我公开发表文章认为这是前一轮改革的惯性滑动,不是改革的主流主向。有人认为改革方向是世界一流企业的创建,我认为不能把世界一流当成一个“筐”,把改革都往里装。我明确表示目前是改革的过渡期,新的思路还没有出来。

我最早对二十大报告进行对比式研究,从而发现与认定变化。从语言的排序、字数增减的变化中,可以见出高层对于重大问题看法的变化。我把党的二十大关于国企论述与十九大报告比较,从100多字中找出10处明显的变化,发现增加2处删去5处改变3处。指出重大变化是“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加上“和国有企业”四个字;指出在“做强做优做大”后面加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竞争力前面加上“核心”两个字。

【李想集锦】(230)| 二十大这一年,我为国企舆论引领做了什么?

到了2023年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见成效,要根据形势变化,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道中仅仅出现核心竞争力,而在《求是》文章中出现“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这标志着新的开始到来。我马上写出文章,宣布新的改革行动“魂”已经立起来了。

在以后半年,我紧紧跟踪国家层面与国资委层面公开发表的国企改革文章。2023年4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国资委公开露面,7月18日新一轮国企改革部署动员会,9月28日国资委召开的改革专题推进会,10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文章《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每次,我都发表5000字左右的长文进行解读。最后写出长篇文章明确认定《当前国企改革重点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性改革》。

我常常从高层刚刚出现的片言只语中抓住一点火星,便很快地点起一团大火,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转而形成新的舆论。

从政治逻辑、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来看,国企改革的“魂”发生变化是党的二十大主题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主题要在现代化国家这一主题框架下推进。由此提出下一步以功能使命为主题的国企改革的难点破解任务。其实,我这种舆论上第一个表态常常在孤独中振臂一呼的做法,已经穿透新时代国企改革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做这件事情已经11年多了。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前50天,我写了37万字。那一段时间非常紧张,连睡觉时间也不敢太多。每天凌晨三点便起床研究写作,只有一天是4点起床的。到9点才吃早饭。最多一天写作18个小时。有时也有鲁迅“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感觉。当整个世界都在沉睡时,我在深山里面对黑暗的探索,是孤独的。可是当我比公鸡起得还早、喊出天下第一声时,自然有独自享受的感觉。如果我在黑暗中独自探索的努力,能够在天明时让人们得到一点智慧的亮光时,这便是我的价值所在了。

以智慧报国是文人的幸运。虽然,过去这一年我没有得到过上面一分钱的课题费与资助,种种努力与资金、名誉、利益、地位、职务似乎无关,仍然感到其乐无穷,不知老之将至,因为我属于“位卑末敢忘忧国”的那种人。

【李想集锦】(230)| 二十大这一年,我为国企舆论引领做了什么?

10月14日,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一周年前夕,李锦在盐城智库论坛做调查研究36法讲座。

(文/李 锦)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230)| 二十大这一年,我为国企舆论引领做了什么?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