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推动旗下债券展期的远洋集团,发布了2023年中期业绩及对市场的看法。
该集团表示,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先扬后抑。一季度市场在政策放松、需求集中释放等因素推动下活跃度提升;4月下旬后随着积压需求释放完毕,地产政策力度不及预期,购房者收入及置业预期日益低迷,市场“小阳春”后遇“倒春寒”。
因销售长时间低迷,2022年底中央出台金融“十六条”和“三支箭”政策支持地产融资,但金融机构依然对地产投放抱持谨慎态度,多数房企融资举步维艰。自2021年下半年至今,房企已承受两年销售回款下降同时融资净流出,现金流已至极致。
在此番行业环境下,远洋集团也未能独善其身,上半年业绩黯然亏损。
公告显示,上半年远洋实现协议销售总额356.60亿元,同比下降17%;营业额为208.07亿元,同比下降11%;毛损为1.25亿元,毛损率为约1%;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83.69亿元,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2.412元,中期不派息。
远洋表示,录得亏损主要由于在报告期间,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导致营业额及毛利率下降,以及对物业项目计提的减值拨备增加,及分占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业绩下降。
营业额中,物业开发业务保持着最大贡献,营业额约占总营业额的83%,其中来自北京、环渤海、华东、华南、华中及华西区域的物业开发收入占比分别为11%、25%、14%、13%、33%及4%。总销售成本达到209.31亿元,主要由土地成本和建筑成本组成。
期内,远洋物业开发业务的平均土地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的每平方米约5300元上升至每平方米约8500元;物业开发业务的平均建筑成本,从2022年上半年每平方米约4900元上升至每平方米约5700元,主要因一二线结转项目较多。
此外,上半年远洋录得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净额112.94亿元(2022年上半年0.50亿元)。该减值损失净额,主要是由于期内受宏观市场和行业不景气、融资艰难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远洋对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等计提了预期信用损失拨备。
因营业情况不佳,远洋上半年投资动作极少,集团及其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仅购入2幅土地,平均购买成本为每平方米约3600元。期末,远洋集团及其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的土地储备为4095万平方米,其中权益部分为2154万平方米。
去年,远洋集团录得归母净利润为-159.30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幅度有扩大趋势。更令市场关注的是,远洋集团在手现金和短期债务的情况。
公告显示,期末远洋现金资源总额(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受限制银行存款)共计76.50亿元,其中受限制存款及现金为45.04亿元。与此同时,该集团借款本金总额为909.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达到446.16亿元,大大高于在手现金的规模。
截至2023年6月30日,远洋的净借贷比率(即贷款总额减去现金资源总额,再除以权益总额)约326%,较2022年末的183%大幅上升。主要因上半年销售额显著下降,行业融资环境严峻等极端因素叠加影响,行业利润被侵蚀,资金回笼速度慢,使净借贷比率上升。
远洋方面表示,2023年下半年,刺激房地产市场政策有望陆续出台,集团也将继续积极主动进行债务管理,持续专注物业开发项目的交付回款,改善净借贷比率。
目前,远洋集团还在推进旗下债券的展期工作。8月28日至30日,远洋召开公开发行2018年公司债券2023年第三次债券持有人会议,拟将“18远洋01”的本金兑付期限调整为自2023年8月2日起12个月,并以北京远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0%股权收益权提供担保。
同时,远洋集团两个股东中国人寿和大家人寿,为加强对远洋经营情况的掌握,此前还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并聘请了财务顾问,为其在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工作开展提供服务,目前相关工作仍在进行中,远洋集团也在积极配合。
8月24日,中国人寿董秘、拟任副总裁赵国栋在中国人寿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公司高度关注远洋集团经营情况和近期面临的风险状况。中国人寿认真履行股东职责,督促远洋集团竭尽所能平稳经营和化解风险。公司持有远洋集团的股份,属于财务性投资,其项目对公司的总体投资资产的影响可控。
展望未来,远洋集团表示,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积极信号,政策环境持续向好,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有望进一步放开调控措施,大力度推进城中村改造,利于核心城市需求回归。然因宏观经济承压,政策效应可能被削弱,市场复苏不可乐观。
中长期看,持续看好未来中国房地产10万亿元左右市场规模、及其中蕴藏的结构性机会。告别“高风险、高盈利、高周转”模式,中国房地产行业真正进入“中风险、中盈利、中周转”的新发展模式,随着行业出清,竞争环境趋好,前景可期。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