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写成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解读,全文达11000字。分为四个部分,标题为一、“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的提出二、“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的内涵三、“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的国企改革阶段”的特征四、提高增强“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的正确途径因为是刊物约稿,不便先行发表。《现代国企研究》、《企业家日报》等报刊相继发表。今起,新一轮国企改革纲领性的分析《新一轮国企改革背景、内涵、特征与前景分析 》将分四期连载。今天发表第一篇《新一轮国企改革思路的形成》。【按语】
新一轮国企改革背景、内涵、特征与前景分析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解读
7月18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以下简称“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动员会”)提出,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意味着国企改革开启“两核三做”(“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与“做强做优做大”)新阶段。至此,中国国企改革迈入新的征程。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动员会前后,7月13日至14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7月25日至26日举行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主题都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的改革,是每一家国企面对的核心命题。
改革是属于时代的,需要解决时代前行的新问题,不同时期的改革,必然既有历史的继续,也必然有面向未来破解新难题的需要。“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是怎么提出来的?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如何把握“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改革阶段特征?怎样提高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这成为当前国有企业必须面对与回答的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
“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的提出
我们有必要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动员会与2020年9月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进行比较,以求对改革主题的理解。
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很明显,三年行动是对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落实,顶层设计是2015年9月出台的,也就是三年行动是对前四年的继续。强调的是“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等方面内容,显得非常突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突出强调“增强活力,提高效率”,这是对国企改革本身来讲的。
对照一下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动员会,会议强调,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切实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两者相比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基本上是一致的。当时的背景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现在则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去国企改革的重点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现在的重点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
前一阶段完成三年行动任务后,从2022年年底到今年4月,国企改革重点讲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后来又提出现代新国企,我们眼前呈现“试点—双百行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现代新国企”这样一个变化过程。这些做法毫无疑问是对的,还是必要的,然而更关注下一步一些重大问题。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的提出过程与履迹。
核心竞争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其中,核心竞争力取代了过去的“五力”(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和防风险能力)。
在一个多月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出现了几个变化:一是把“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变成国企改革的目标;二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提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问题;三是重新提出分类问题;四是同时提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与做大民营企业的问题。针对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求是》杂志刊发《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国企改革明确了方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见成效,要根据形势变化,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谋划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方案。”这个讲话时间是2022年12月10日。
可以做出这样的分析,核心竞争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提出来的,核心功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的国企改革思路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
“两个核心”的具体落实,可以从2月17日《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发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署名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国资央企更大贡献》找到证据。文章对国资央企的改革发展创新进行全面描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乘势而上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更大力度打造现代新国企。”
4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人民论坛》杂志发表文章《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指出:“国资国企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定不移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资委党委在《人民论坛》发表的文章,表明要求已经明确,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聚焦方向,就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施改革方案和落地措施。这个口径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动员会精神是一致的。此时出现国企改革五项任务的说法,内容是:一是围绕增强产业引领力深化改革,更好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围绕提升科技创新力深化改革,有效发挥在新型举国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围绕提高安全支撑力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水平。四是围绕打造现代新国企深化改革,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五是围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化改革,更大力度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
古语云,“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国企改革的一切变化,都可以从宏观经济形势的大局变化中找到依据,也可以从实践中找到出处。回顾十年来的改革口径,基本上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融合作为主要矛盾提出来的:从2013年11月份的中央决定改革的文件,2015年的指导意见,2020年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是一条线走下来。我们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影响这些变化的是国内国际形势,也就是国情、世情、企情与改革的情况。2018年为分界线的世界百年巨变之大局,形成影响国企改革的五大走势:一是国际环境变化的深度冲击,中美贸易冲突激化,并走向经济全面对立。二是连续三年的疫情使得国计民生、社会服务的功能越来越突出。三是经济风险增加,使得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经济安全越发突出。四是经济低迷的形势对科技自立自强、统筹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五是党的二十大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主题确定对国企改革目标确定起决定性作用。
当然,“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在党的二十大及其稍后时间相继提出,是从实际差距出发做出的决策。目前,国有企业资产收益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分类不到位、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仍然突出,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与战略支撑作用的要求不相适应。
张国清副总理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动员会强调要心怀“国之所需”,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提出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的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引领性。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