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时代浪潮中海信的变与不变——专访贾少谦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8-04 08:55:20
听新闻

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地,来自海信的产品随处可见,海外园区、研发中心的落地,也使得企业的链条向世界范围持续延伸。从业二十余年,海信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少谦从基层出发,一步步成为海信集团的“当家人”,同时他也见证并带领着企业“出海”,向价值链的上游不断攀登。

时代浪潮中海信的变与不变——专访贾少谦

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海信以高端化的产品叩响国际市场的大门,在国际化浪潮完成从中国品牌到世界品牌的蜕变。并踏足新能源等高附加值的新兴赛道,跟进国家战略在国际化、多元化的道路上不断攀登。

作为海信的“老兵”,一直以来贾少谦陪伴企业不断成长,在机遇来临之时及时应对,在变和不变之间寻找发展的最优解。谈及这段过往经历,贾少谦首先感谢了时代创造的机遇,也将这份成果归于海信本身的厚积薄发。在他看来,多年来海信一直坚持在技术创新上不断拓展自己新的领域,开拓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并在人才、技术、底层架构上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也正是这份积累使得海信能够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不断跃升。

时代浪潮中海信的变与不变——专访贾少谦

立足过去,放眼未来,无论对于海信还是对于贾少谦个人,过往的积累都是通向未来的财富。如今新的机遇正在形成,海信也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成为世界级优秀企业为目标,贾少谦将继续带领海信深入世界市场,迎时代浪潮不断前进。

踏实只能成就一个不错的企业,但是仅靠踏实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

记者:我们现在了解到,海信的经营团队现在是您带领的“70后”团队了,有这样一个团队的调整,您接下来会怎么运营?

贾少谦:我想年轻的班子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在接触新的事物上会有很好的优势,就是在变革和传承当中寻找一个最好的契合点,传承好海信技术长期创新的理念,传承好海信把财务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上的思路,传承好海信风清气正的文化。

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变革和创新,因为现在的情况和五年前、十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不能用一套打法去面对未来。海信要敢于眼睛向外、刀尖向内去变革自己,让整个企业发展脉络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大势的需求。

时代浪潮中海信的变与不变——专访贾少谦

记者:您刚刚提到,“眼睛向外,刀尖向内”,是不是基于海信大部分员工都是从海信一路成长起来的?

贾少谦:对,海信好的地方是海信人很扎实,稳定性非常好,努力付出,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团队。但是另外一方面因为大家长期在一个组织里工作,眼界、视野、格局和认知力上难免有一些牵绊。

之前组织大家去敦煌拉练,当时那个教练做最后总结的时候说他说没见到这么好的团队,大家团结一致都很努力,非常hard,但是大家不够smart。在面对挑战的过程当中,很多人就是逮着一个任务努力向前,跋山涉水最终达成了目标。这很了不起,也值得表扬,但是实际上还能有很多路径,让你走得不那么hard也能够快速地实现目标,但大部分干部还是认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时代浪潮中海信的变与不变——专访贾少谦

记者:但这也某种程度上是踏实的体现。

贾少谦:仅仅是踏实其实是不够的,踏实只能成就一个不错的企业,但是踏实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后续还会让大家多走出国门,去海外看世界发展的态势,从而打破一些惯性思想和固有模式。

全球化的核心应该是本土化。

记者:2004年,也就是企业成立35周年的时候,海信第一次提出了海信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那么现在实现了没有?

贾少谦:应该是基本实现了。所谓基本实现其实讲的是到去年为止,海信1849亿营收当中的757个亿是实现在海外,占了41%,家电板块已经超过了53%,也就是说一大半的家电营收已经实现了“在海外”。

但那时我们说海信的发展未来大头在海外,主要还是在说海信的国际化路子。2004年的时候海信才刚刚走出去,此前是以贴牌为主,后来要开始做自己的品牌,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快。

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我们现在的产品结构高端化方面还要继续前进,在过去中国产品能卖到300美金是不可能的事,现在激光电视可以卖到5000美金了,有了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海信品牌也好,中国品牌也好,目前还是在高端化的过程中,还有比较长的时间的路要走。

时代浪潮中海信的变与不变——专访贾少谦

记者:过去是借船出海,现在是造船出海,一字之差,在这个过程当中您有没有什么心得体会和其他的中国企业分享?

贾少谦:刚开始的时候海信和中国大多数企业一样,靠贴牌代工赚取中间一点点的加工费,那个时候中国产品属于低质量、低价格的批发的感觉,所以说必须要把自己的品牌做出来。刚刚出海的时候海信自主品牌不超过10%,现在海信自主品牌已经超过了83%。那就意味着海信真正把品牌输出出去了。

同时在这个时候,海信又开始走全球化的本土化布局,把研发中心、工业园区销售公司,分布到全球各地去。在海外建了18个工业园区,13个研发中心,66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有26000人在中国之外的区域为海信服务,达到产研销一体化。

记者:在海信的发展战略当中,您是如何平衡它的全球化和本土化?

贾少谦:我认为全球化的核心恐怕应该是本土化。一开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是产品输出,后面慢慢变成品牌输出,再后面应该走向本土化运营。本土化运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定不是中国管世界,而是世界管世界。所谓世界管世界,就是无论你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要在当地的模式中去提供就业、提供纳税,履行社会责任,包括对原有品牌的尊重和重塑,这才会让品牌走得更加长远。

实际上中国企业和中国文化的包容度是比较接近的,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是讲究人心的文化,是一个开放度较高,包容度较强,融合性又非常强的文化理念。西方管理文化更多讲管理的硬度和科学度,中国文化把硬件和软件的东西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中国品牌要走出去,很大程度上来讲应该对世界多元文化包容,对各个民族尊重。

时代浪潮中海信的变与不变——专访贾少谦

记者:未来海信还有什么打法可以给我们透露一下?

贾少谦:海信的目标还是相对比较远大,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优秀企业,或者叫一流企业。海信希望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伟大的企业,但这个过程当中恐怕得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冲向这种伟大。

疫情之前,2019年我们提出目标,说到了2025年海信要做3000亿,实现倍增,实际上那时候不仅仅是一倍,因为2018年的时候我们的收入只有1200个亿。所以提出3000亿的目标那肯定很大。后来很多同事包括外界也跟我们一块讨论,说大环境这么困难,要不要把目标调一下。我们想没必要再调了,因为目标是一种导向,会把所有的资源和企业的向心力往那个方向上去努力,未必说实现3000亿就意味着你很伟大,实现不了你就很渺小。问题是要为实现目标培养出来长期能力,这更有意义。

所以说尽管当前国内国外的挑战都很大,海信还是坚持一个高的目标追求。

时代浪潮中海信的变与不变——专访贾少谦

企业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迎难而上,能够在不可能、不确定性当中寻找可能、寻找确定性。

记者:董事长,您获得了“青岛市行业领军企业家”称号,未来您会带领着海信在发挥雁阵效应上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贾少谦:因为海信是青岛培养出来的企业,我个人也是青岛培养出来的企业带头人,所以海信始终以一个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环境。

市委市政府重视企业、重视企业家,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也造就了今天青岛的品牌效应。它不是偶然的,它应该是政府的积极引领、企业家自身的作为相辅相成、相互成就,才形成了今天的态势。

时代浪潮中海信的变与不变——专访贾少谦

过去几年中,海信努力带领中小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上的一些企业共同进步和发展,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海信仍然还要发挥链主的效应,让整个产业链因为海信而得到良好的发展。

没有那么多上下游企业的通力协作,哪个企业也做不起来,一个企业不能脱离开环境讲自身。今后的这个时代是更应该讲究协同共生的时代,不光是上下游企业可以合作,我们同行都可以合作。我认为同行之间的相互推动、相互促进才能够让海信这样的企业共同来取得进步,互相学习、互相成长、互相进步,这就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时代浪潮中海信的变与不变——专访贾少谦

记者:您现在是怎么理解企业家精神?您觉得什么样的精神能够成就一个企业家?

贾少谦:企业家本身确实是一个少数人能做的事情,到今天为止也不敢讲我是个企业家,只能讲我还是个企业经营者或者企业管理者。

我想企业面临的困难会很多,企业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迎难而上,能够在不可能、不确定性当中寻找可能性、寻找确定性。当一个企业顺风顺水的时候体现不出企业特质,也体现不出企业家才华,只有碰到危机、碰到挫折、碰到不可能、碰到不确定的时候才能真正把这种创新创业能力展示出来。

所以说不断地迎接困难的挑战,主动寻找发展的空间,创造一些前所未有的机遇,并抓住可能转瞬即逝的这种机遇,这是企业家的要求,应该是他们共同的特质。

(来源:回澜听涛公众号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