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月,
九间棚现象与乡村振兴论坛在九间棚召开。
明日九间棚山上将再次大咖云集
一年半期间200篇国企评论是怎么发出来的?
明天九间棚会议将揭秘——
调查研究、理论写作与新媒体传播结合
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力 。
政治学、经济学、新闻学、文艺界
讨论李锦调查研究做派、道路、规律
感受“入则深山悟道,出笔引领乾坤”境地。
这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
一次文化之旅
这是到深山挖掘宝藏的
一次精神劳动
消息:“李想集锦”出版200期暨李锦调查研究论坛明在九间棚村举行
九间棚的春天、秋天好看,冬天有雪景。夏天来看云看水看瀑布,也好看。而且山上气温低,晚上要盖被子。
8月4日,“李想集锦”出版200期暨李锦调查研究研究论坛将在山东省平邑县举行。会议将就中华网创办“李想集锦”200期来的运行情况、主要特点、基本经验与社会影响力进行研讨。并就李锦调查研究与国企研究、新媒体传播结合 ,保持强大舆论影响力探讨,对李锦的调查研究道路、规律与特征进行研究。
自2021年11月10日起,中华网与文化视界网同时开辟“李想集锦”专栏,发表李锦关于国资国企方面的政策解读、理论文章、经济评论与调查报告,平均每周三期。这些文章都是李锦的原创。仅仅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解读,就发表15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在国家重大政策出台当天晚上发表,以主题重大、反应迅速、独立主见与口语特征形成特色。每篇文章都为5万人以上点击,社会反响强烈,发挥对国资国企舆论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本次活动由中华网、中国国资国企研究院、临沂大学商学院联合举办。
研讨活动在全国基层组织与乡村振兴典型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举行。这里是李锦33年前蹲点调查的地方,2015年在这里安家,“李想集锦”出版200期的文章大部分是在这里写成的。会议期间,参观了九间棚精神调研展览馆暨李锦蹲点调研陈列馆,并参观九间棚村的九弯十八园工程。
去年九月,九间棚现象与乡村振兴论坛在九间棚召开,明日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国资委、山东省社科联、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和临沂大学的专家学者20多人。出席会议的专家有:
还有平邑县理论新闻与文化艺术界朋友
会议材料
调查研究、理论写作与新媒体传播结合形成的舆论影响力
——中华网“李想集锦”专栏200期的内容、特征与经验
每天早上五点,李锦便在家门口面对树林写作。这是路过的杨国莹随手抓拍。
从2021年11月10日到2023年5月12日的一年半时间里,《中华网》和《文化视界》开设“李想集锦”200期,发表了李锦的200篇原创文章,基本上每周三篇,正文80万字。连同附录的有120万字,平均每篇文章为5.5万人点击。
李锦是国企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国国资国企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专家,曾经担任新华社山东分社副社长、中国企业报原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原副会长,兼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11所大学教授、研究员。他的经济理论、国企时评、政策解读与调查报告,都是原创,以题材重大、观点鲜明、预测准确与最早表态,而在国企界与整个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华网》《文化视界》的支持,使得李锦在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领域形成第一等主题、第一时间、第一个解读、第一个传播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国资国企重要舆论中心,发挥其在国资国企界舆论主导与引作用。
开辟“李想集锦”专栏过程与主要内容
2021年11月9日,在中华网山东频道,李锦与钱捍、梁洪文等交流业务看法。《中华网》山东频道董事长梁洪文提出,可以开辟专栏,要有一定的量支撑,而且要有独特的观点,有人愿意看。这两点李锦是符合条件的。李锦年轻时就以有思想在业内著称,当时钱捍提议就叫“李想集锦”。
第二天是11月10日,第一篇稿《一张照片的断想——回忆40年前<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照片》,稿件发出为8万多人点击,显示出平台影响力。《李想集锦》开设第二天,十九届六中全会开幕,《公报》有7600字,而《决议》有36000字。找准“两个核心”的思想,“四个阶段”的划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三大课题”。发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不以社会主义主题,也不是马克思主义为主题,而是以中华民族振兴为主题,这样对“四个阶段”“三次飞跃”的认识就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很快就写出稿子,《中华网》《文化视界》有10万人点击。六中全会第二天,画出学习引导图。从11月11日至28日的半个月内,作者基本上每天写一篇文章,写了11篇。在那以后的37天,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四天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召开,四个重要会议接连召开,“李想集锦”发表文章21篇,13万字的东西,每天出成品4000字,平均每篇文章总点击阅读量是7万人以上。这种舆论影响力,似乎比办一张报纸、一本刊物也不差。从那以后,“李想集锦”两三天一篇文章。一直坚持到200期。
“李想集锦”文章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习近平重要讲话及高层会议精神解读;二是国企改革政策,大的范围是企业,具体是国企,焦点是国企改革;三是重大经济与国企新闻;四是调研典型案例与沂蒙精神、九间棚精神。
习近平重要讲话及高层会议精神解读,是“李想集锦”的拳头产品。例如,二十大报告的解读,总书记报告结束是11:43,作者在12:38便拿出3000多字的解读文章,可算是学界天下第一声。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半个月,“李想集锦”发表了《二十大后国企改革围绕现代化国家主题深化》《从国企角度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等15篇解读报告的文章,从主题词、框架、国企改革、发展、党建,一天一篇,在官方新闻出版媒体尚未有解读文章出来时,“李想集锦”的文章是国企主要辅导材料。在党的二十大后中央的10次重大部署,都是作者站出来从国企角度解读,经常是唯一解读人。二十届中央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国资委地方负责人会议、首次深改委会议、首次财委会议、主题教育动员会,10次会议,作者都从国资国企角度进行解读,多数是新闻联播后的当夜发表,每篇4000多字。这期间包括习近平的讲话与文章,从国企角度进行解读,大概也有10次。
在“李想集锦”200篇中有167篇是国企内容。这一阶段,基本上国资每有大事必发言。这200篇文章,《中华网》平均每篇有2.3万人点击,《文化视界》平均每篇为3.2万人点击。连同“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每篇平均7000人点击,每篇文章有6万多人点击。
这种好文章与好平台的结合,相互倚重,相互支持,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国资国企舆论中心,成为习近平国资国企重要论述影响最大的传播中心。
“李想集锦”主题重大、发布最快、观点独特、专业引领的特征
中央最新精神的国企解读,是作者的看家本领。第一重大主题、第一时间解读、第一个发表,第一个传播,加上观点独特、专业引领的风格,形成作者在国资国企理论界界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李想集锦”的国企解读,抓住重大主题,领先全国解读,对舆论起了定调与引导方向作用。总书记就任以来的11年,与国企有关的讲话都是由作者先行解读。与官方主流媒体比较,时间快、数量大、分析准确,智慧含量高,且有风格平易的口语化特征。对中央会议从头到尾的国企解读,国企理论界通常是作者一个人长期坚持在发表看法。加上《中华网》等媒体传播,助其成为解读最高层关于国企论述的舆论中心。
“李想集锦”的国企解读,以快取胜,倚马可待,第一个发声。领导重要讲话和重要会议,通常是新闻联播后当晚写出3000到5000字解读,以引领舆论。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将对二十大精神进行披露,作者在新闻联播后便写出。比如说每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11点做完报告,解读文章在13点就上天了。长期做到第一个解读、第一个写出文章、第一个得到传播。
“李想集锦”的国企解读,观点独特,常常与众不同。中央发出《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文件,首次提出对世界一流企业16个字标准。作者连夜完成对16个字标准的理论解读,发挥传道授业、解疑释难和传播普及的作用。《中华网山东频道》是3.3万人点击,《文化视界》是5.1万人点击。在发表后第二天,《企业管理》杂志、《企业家》杂志、《企业家日报》《现代国企研究》《华夏时报》《中智咨询》等刊登了《李锦:解读“世界一流企业”16字标准》的文章,《企业家日报》是整版采用。接着,新浪财经、腾讯新闻、百度学术等转发。这篇解读,为几十家甚至几百家网站和微信号的转载。因为内容重要,需求紧迫,出现一天内多家同时首发的“奇观”。多起事例说明,一个文章有好的观点群,可以为若干家报纸、刊物、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转载,起着“观点通讯社”的作用。
“李想集锦”的国企解读,以智慧取胜,解疑释难,起智囊作用。一些局长说,常常在新闻联播后等看过作者的文章才睡觉。他的文章具智慧价值,事抓得准,话说得透,能让人听明白。就是“张良陈平式”的智性语言,而不是文件式或者教授式语言。
“李想集锦”的国企解读,是下了功夫研究的,有专业引领特征。作者在中央发表文件后,常常围绕一个主题做独立的深度研究。在二十大报告全文公布第10天,在11月6日至12月7日,李锦带头并主持组织22个专题18个版面二十大精神的国企解读文章在《企业家日报》发表。是中国第一批二十大精神的国企理论文章。接着主编党的二十大精神国企学习读本。设计框架、逐篇组织与修改,构成国资国企学习研究二十大精神的完整体系,也是全党全国首批二十大精神国企学习成果,可算项“政治工程”。
“李想集锦”的国企解读,现实效果好,成为国企理解政策的重要平台。二十大开幕当天与隔日,很多央企国企的一二三级负责人都是把《李想集锦》的解读文章打印出来,做学习动员。中企联会长朱宏任说,上面文件没有下来,报纸没有文章,我们先找李锦的文章做学习动员。
九间棚龙泉旁的水池也涨满了。
“李想集锦”专栏成功运行的基本经验
从“李想集锦”的国企解读文章看,保持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在于作者学习力、调查研究力与破解难题的能力,也在于《中华网》“李想集锦”等的有效传播。有几点值得研究。
适应社会需求,填补官方媒体不予回答的空白。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上任后,“李想集锦”发表五篇长文章,分别是《对国资委新掌门人张玉卓的期待》(6100字、39000人点击)《张玉卓的国资国企“目标观”》(8200字、13900人点击)《读懂张玉卓国企改革的“大重组观”》(5722字、68000人点击)《读懂国资委的“一利五率”——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核心问题分析》(10036字、29000人点击)《国资委提出国资国企改革新话语体系》(7065字、52000人点击),这些文章最少5000字,多的达10000字。这些文章都是新闻联播后当夜写出,为新领导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对新任总理首次出发“一子定乾坤之高妙”为26万人点击、张国清透露改革重大信息为12万人点击。
解决问题,对社会关切进行回答与舆论引导。“李想集锦”对现实有用、有利、有效。每过一两个月,总要设计一个题目,在舆论上卷起小小的风浪。央企总部下一步有哪几家迁移的,《中华网》是2.7万人点击,《文化视界》是4万人点击。按说,这样的分析是有风险的。国资委并不回答,也不方便分析。然而,社会非常需要。文章据此分析并提出了大企业带动战略等观点,建议稀土总部建在江西。由此,引发央企总部迁移的舆论出现了高潮。以后,作者接受了20多家媒体的采访,《南风窗》《南方周末》《每日经济时报》《中国报道》等五家发表了专访,包括各省市的和海外媒体。每家专访多是4000字以上,而且是不同角度。最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台》都发表了新闻综述。对于央企办医院、央企负责人薪酬、中央企业重组等社会热点问题,主流媒体报道极少,且多呈文件色彩。这些题材,社会特别关注。“李想集锦”是主要发声人,多是主要“点火人”。
发挥新闻效应,“新闻不过夜”,倚马可待,挥手就发。这种习惯在自媒体时代实际上更需要。第一时间,第一篇稿,第一个发言,这正是思想者的舆论生命力所在。比如说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深改组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两会开幕、总书记总理关于国企问题的讲话,只要听到这些讲话,作者马上投入战斗,就像一颗子弹飞出去,迅速地把中央精神解读出来,最快的是一个小时文章就上天了。比如中央提出保民生就业,保市场主体,作者看到几个“保”字排列,马上写出中央首提“六保”,值得关注。“六保”这个词,是在“李想集锦”喊出来的,后来变成习惯用语了。
解决社会问题,多次引起舆论场的风暴。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时间发生了《中央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意味深长》,引起舆论场的风暴。这篇文章,在“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有14万人点击。《文化视界》有22万人点击,各媒体总数有百万人点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消息公布,作者发现“以经济为中心”这句话,马上想到有几股潮流相继出现,一股是对改革开放40年重新评价的事情,还有一种议论是对待资本垄断要搞一场红色运动,使得人们紧张起来;还有在强调共同富裕时,出现了一种平均主义的议论出来。这三种思潮影响都很大,企业家担心出现“翻烧饼”的现象。文章引起国内很多理论家和经济学人响应,一下子炒热了。因为形成了一个“台风眼”,这个旋风也超出了企业界、理论界,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一篇文章,使得作者的微信粉丝一天就增加1100多人。
提供新鲜做法,为基层提供学习典型。“李想集锦”中的200篇文章,150多篇是国企。有三种情况,一个是别人对企业报道的评论。比如说“中国一重”的报道,经济日报搞了,国家发改委也搞了,作者分别作出评论。第二种是自己去调研,包括作者讲课时的调研。山西太原煤炭国际公司是总书记曾经去过的,云南云天化集团的双循环。这些速成品的典型经验,往往是媒体报道的空白,发表出去都很受欢迎,企业自己往往就有四五千人点击。
相互成就,收到了共建共赢共享的效果。作者的实力与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能力的结合,使得相互成就共同办起一项事业。《中华网》《文化视界》对“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的作用的发挥起了一个推波助澜作用,作为编辑,“李想集锦”对标题的制作、排版,都是下了功夫的。使得李锦的观点能够有效传播出去,对于扩大其影响力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李锦每年接受800多次媒体采访,成为国资委与市场媒体的主要通道。例如,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等重大会议,各家媒体都是以作者的声音为国资国企主调,其中,《中国新闻社》《每日经济新闻》《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证券报》《经济导报》《中国经济时报》《上海证券报》《金融家》等组织对作者专访。国内媒体专访谈国资的多集中在作者身上。
调查研究、破解难题,对“李想集锦”创刊200期的支撑。李锦的个人能力支撑着中华网“李想集锦”这个专栏的创立和持续发展,没有他的实力,这个专栏是不能成立也不能持久。调查研究是李锦的看家本领,作者发现国企改革的难题很多,自己写调查,也评价人家。可以说,如果没有作者的学习能力、调查能力、研究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支撑,不可能在瞬间便提出看法,而且大量的政策解读文章,都需要在对策方面提出预测与建议。例如《煤电大战何时了?央企供电保卫战何时休?》文章长达6000字,在文章最后一部分提出从短期有五条建议,从长期看,有六条建议。关键是体制改革,依靠重组来破题。这样的文章基本上是一个课题的框架。在短时间一挥而就,全靠作者长期调查研究的厚积薄发。
从“李想集锦”200期专栏的成功,可以回答一个长久讨论的新闻话题。不少新媒体人曾经信奉“流量为王”,到后来才认识到流量的源头依然是好的内容,于是又开始举起“内容为王”的旗帜。一个好的媒体平台能否经营下去,关键在于它有没有满足用户需要的内容好的内容,优质内容是媒体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好的专栏则需要好的作者。当然,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内容为王”内涵更加丰富、能量更加充沛,始终保持内容定力。“内容与作者定力”具有对新媒体具有定盘星与压舱石的作用。这也是《李想集锦》200期给予我们的一个启示。
我家在高高的山顶上,左上角灯亮处是我的家。我的文章大多是在山顶上写出来的。
我除了一年发表160篇国企原创评论,每年还为报纸发表30多个整版文章,接受媒体800多次采访。孩子们到我家中参观,我就在报纸版面面前向他们讲励志的故事。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