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研之风,央国企怎么做?光明日报今发表文章,公布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研究制定调查研究“12417”总体思路。这是央国企关于调查研究分量重的报道。
李锦连日在多家国企讲解调查研究方法
国资委党委的调查研究“12417”总体思路
三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这是对中央决策的落实。
因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要想找到破解新难题的路径与办法,就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在国际风云激荡、乱象丛生之际,少数国家谋求对我断链、脱钩、打压。面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可以更好探求应对变局的思路和办法,在以变应变中增强走中国道路的信心、决心和底气。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学会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问题、全力以赴推进新兴产业、建设现代化新国企,都是新的战略要求,新任务。
光明日报的报道,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坚持调研开路,突出“深、实、细、准、效”,细化调研方案,分头领题调研,对标世界一流梳理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短板差距,全面摸清影响和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找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实践路径。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研究制定调查研究“12417”总体思路,即:
制定1个方案(《国资委党委大兴调查研究实施方案》);
构建“2个机制”(专题调研机制、基层联系点机制);
用好“4个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成果转化清单);
确定事关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和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的17项调研内容。
这些问题,在国资委历史上,多是第一次提出。从实践看,张玉卓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先后到南水北调集团、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公司、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公司、宝钢股份、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中央企业,深入生产车间、智慧工厂、研发中心、运行控制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进行专题调研。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国资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围绕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等,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
中央企业高质量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哪些经验?
最近,国资央企调查研究的新经验纷纷提出来了。
中国建材聚焦主责主业,明确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7个调研课题,建立大调研工作机制;
中交集团领导班子深入平陆运河、马东铁等重点项目一线,现场办公调研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中煤集团以“着力提高能源供给质量”为主题,开展“煤炭—煤电”“煤电—可再生能源”实施路径大调研,着力推动新发展理念落实落地。
中国建筑: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发展难题,高标准高质量抓好调查研究工作。
我们再以二级公司为例。
中建三局聚焦企业发展突出矛盾,不断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建立“一套体系”。结合领导分工,锚定增强国际化竞争能力、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流程信息化等重大课题,确定每名班子成员“1+1”调研任务,明确“周督办、月报告”工作机制,把握工作节奏,有序推进落实。
做到“三个不限定”。不限定调研范围,将调查研究与深化改革辅导团、深化中央巡视整改暨“六专行动”等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广泛涵盖调研对象,确保最大限度了解实际、掌握实情;不限定调研形式,依托既有的领导班子年度调研、基层联系点和联系区域工作机制等载体,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不限定调研方法,不搞作秀式调研,灵活采取SWOT分析、抽样检查、对标分析等现代管理方法开展研究,切实提高调研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建立“三张清单”。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对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分类,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纳入全面检视问题清单一体推进整改;建立成果运用清单,将成果运用与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行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以及当前进行的深化改革各项重点工作融合起来,突出建章立制,闭环式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跟踪问效清单,对于已经转化的调研成果,加强动态监控、链条推动、末端问效,完善信息反馈、情况通报、督查整改、责任追究于一体的跟踪问效机制,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建科工是另一家中国建筑的企业。他们直面“第三曲线”协同发展难题,不断寻求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形成“一套专项方案”。聚焦新产品业绩增长速度与高科技企业应有特性不符、成本管控及供应链体系依然薄弱等痛点问题,以“1+1”协同模式设立了产品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策略研究的调研课题。组建由领题负责人、课题联络员、课题专家组组成的“铁三角”课题项目组,保障调研有序推进。
坚持“两个导向”。把调查研究与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打造“科改示范行动”标杆企业相结合,以目标导向着力打造“钢结构”和“钢结构+”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以问题导向找准查实制约“第三曲线”协同发展的瓶颈问题。
用好“三套方法”。“走出去”对标取经,与多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合作推动产业链协同;“沉下去”蹲点调研,深入开展“做实做强城市公司结对帮扶专项调研”,推动组织协同;“贴上去”寻策问计,引入“智库”支持,逐渐建立“陪伴式”研究关系,为做强研发能力、研发能力、产品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落实“四清单管理”。制定调研清单下沉一线、建立问题清单躬身解题、建立整改清单逐项推进,形成成果清单推动发展,真正做到调有所获,研有所得。
目前的方法主要有:
当然,国企创建的经验很多,大体上有以下多种类型:
围绕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
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
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
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
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
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
国企调研的重点内容
根据综合情况,按照党中央的调研内容,结合企业实际,突出重点、直击要害,确定调研内容。大多在以下十八个方面: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企业本行业本领域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四是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建设。
五是加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专业化整合力度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六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生产、公共卫生等安全,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七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问题,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找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的实践路径。
八是对标世界一流梳理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短板差距,全面摸清影响和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九是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十是深化法治建设,加强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和流程管控,提升依法依规治企能力,防范应对法律风险等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十一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企业文化建设和新闻舆论引导等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十二是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中的重大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十三是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
十四是推进绿色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安全中的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十五是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大问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短板等主要情况和重点问题。
十六是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够强。
十七是解决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不担当不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等重点问题。
十八是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当前突出的问题是群众对国企大事参与度低
当前突出的问题是群众参与度低
对于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吃梨子,怎么知道梨子的滋味呢?”,李强总理说,“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基层,代表着广大人民。依我看,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群众对国资国企大事情参与度低,表现在多方面。因为二十大单独一节讲群众全过程参与问题,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试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群众参与问题为例。
“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群众参与度低。国央企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首先要充分调查研究、听取员工的意见,最后再由主要负责人发表意见。有的国企未遵守“主要负责人末位表态”的原则,存在一言堂、形式主义等现象。在提交决策前普遍缺乏调研论证,有些国企甚至存在参与决策的领导在讨论时才知晓决策事项的具体内容,使得决策议而不深,集体决策成了走过场。“三重一大”制度在群众中间存在认知偏差,误以为这只是企业领导的工作,在普及这项制度时缺乏传播的力度,或者说在制定制度前,就缺乏在群众中间调研,上级不了解基层实情,做的决策就难免在落地实操时遇到障碍。
还有不少问题。国资高管对最高层论述学习理解不到位问题,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问题,只重视资产的控制权,而忽视了资产的所有权问题,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结构布局不合理、观念陈旧、方法落后、风控机制不完善问题,缺乏对数字化系统的研究问题,激励机制失效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是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调查研究的表现,阻碍了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对于这些问题,国企领导很有必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改变本单位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开辟新的局面。我们要立出大大小小的题目,其实很多是小事情、大问题。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围绕国资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把国资委提出的构建“2个机制”(专题调研机制、基层联系点机制)、用好“4个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成果转化清单),得到切切实实落实。
这件事情,是刚刚开始,需要探索,好的做法赶快总结,加强引导。(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