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调研问题的“双九条”
——在李锦书院讲解调查研究
5月21日,临沂大学商学院党委组织师生专程来李锦蹲点调研馆学习。
连日来,我在沂蒙山区九间棚村接待来客,有党政干部、学生、记者、作家、将军,更多的是学校师生。随着调查研究的气氛一下子热起来,我的书院成了调查研究的场所。据说,中国有两个调查研究展览馆,一个是江西寻乌调查研究展览馆,是研究阶级关系的;一个是九间棚调查研究展览馆,是研究党群关系的。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新形势下扎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我讲的课程,除了国企治理思想、国企改革,便是调查研究了。最近连续几次为国企、学校讲调查研究。
昨日,临沂大学商学院党委组织师生专程来李锦蹲点调研馆学习。领着年轻学子走调研路,我心愉快。我在书院为他们讲解蹲点调研的体会。为年轻学子树立志向、明确目标,提供方法。
来的人,看展览,看石棚,看我的书,看我的日记,听我讲课。我生活的地方,成了调查研究的课堂。点点滴滴,都有东西可讲。
从马克思开始,到恩格斯、列宁等,我一位一位地介绍他们调查研究的事迹与故事。
我向学生们讲解万元户发现的过程。这个展览,多是我调查研究的故事。一个例子,说明一个观点。我正在写调查研究36法,也是用的这个路数。细细地讲,能讲两个多小时。
进了我的家,刚刚收到的一个企业的材料,有10多斤重。我告诉同学们,马克思的调查在大英图书馆,我则是研究来自企业材料,几十斤,要一页一页地翻过去。
展览馆内,有一个石碾,我在五年间在上面写了8本书。师生们看到这里都驻足观看。
学生们在看介绍我在九间棚调查研究的电视片《水乳交融》,神情专注。
我讲了课,学生代表发言,临沂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孔霞做了讲话。希望年轻一代从调查研究学起,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第一个系列,关于调研的九个问题
关于调研问题
第一,提前定好调研的目标任务。对解决什么问题、覆盖哪些对象、确定哪些重点、采取什么方式,列好调研纲目、做好统筹谋划,切实以目标导向指引调研方向。过去调查研究中有一种不良倾向,就是没有坚持问题导向,不敢正视问题、不善于发现问题。这次,一开始就要明确。
第二,调研选题切口要准。这次大调研活动,选题调研内容文件上写了12个方面,这是一个方向。各地要去找到若干个和自己地区、部门、领域的中心工作、主要业务职能最相关的主题。题目切口越小,越实,越具体,越好落地,越好出成果,不要盲目追求什么大而全的东西。如果处级干部一人一个选题,肯定要从你自己单位选,一个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是长期难以破解的。一个是热点,一个是冰点。
第四,调研方式方法是要下去,脚眼耳鼻手,五官俱到。调研一定要到现场,放下架子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多一些现场看、随机点、当面听、直接问,组织“七嘴八舌式”的讨论,走在田间地头考虑问题,扎在群众中间问计于民,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工作落实的堵点淤点。
第五,要调研先做朋友。你到群众中调研,先让群众觉得你与他们是一样的人,都是人,分工不同,甚至觉得你是求他,总是觉得你是一个当官的,就远了。是一样的人、能吃苦的人、替他们着想的人,是为着他们的人。学会从啦家常入手,从一起喝酒碰杯开始。千千万万不要当钦差大臣,兴师动众,尽吓唬人。你把我放在心上,我把你捧在胸口,手拉手肩并肩,要达到这个效果。
第六,调研工作要求是问题导向。通过调研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一个是提高站位,也就是搞清楚谁让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又是在为谁解决问题。还有一个是群众路线,搞清楚群众的问题究竟是怎么样的,再去思考怎么样依靠群众去解决问题。还是毛主席讲的“我们应当相信党,我们应当相信群众。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了。”
第七,调研要学会“解剖麻雀”。“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方法依旧值得在基层实践中深入学习与发扬运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剖几只典型麻雀,即可总结得到对所有麻雀共同本质的认识。作为一种重要的调研方式和领导方法。在愈发复杂的现实情境下,通过见微知著的调查方式有利于开展工作部署和发展谋划。这次调查,蹲点式的方法会大量使用。力戒“问题秀”,善于握紧“竹竿”求实、解剖“麻雀”求深、剥好“洋葱”求细,通过研究分析典型现象和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得出具有普遍规律性的认知,更好地透过“一管”而窥“全豹”。
第八,学会听汇报尤其要听没有准备的汇报。听汇报,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常见的一种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也是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听什么、怎么听,却颇有讲究。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出京视察途经徐州,刚下火车就提出听汇报。徐州市负责人表示,事先不知道毛主席要来,没做准备。毛泽东说,我就喜欢听没有准备的汇报。针对照本宣科式的汇报,他甚至明确表态:“谁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以示反对。”这给人颇多启发。
听没有准备的汇报,会因为没准备而不刻意去雕琢、去粉饰、去加工,更原汁原味。调查对听汇报的人也是一种考试,你从没有准备的汇报里一眼看出道道来,对你也是一种考试,考平时的积累和储存,考反应能力,更考眼光。你心中有数、脑中有事、肚里有货、手里有牌,就能提出问题,也在现场会归纳问题。
第九,研究重于调查。研究决定调查的深度,是调查成果的实现。调查研究前期重点在“调查”,重头戏在“研究”,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开展研究,要通过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结论深刻化,直至抓准问题的本质规律。当然,还要善于运用网络的力量去做好收集和观察。什么问题,从百度上都能找到。
第二个系列,关于调研要解决问题的九点认识
学习是为了运用,调研是为了解决问题。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一定要写出调研报告。
第一,要抓住影响全局的、主干上的问题。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要重点聚焦实践过程中的新问题、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抓重大问题。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付诗禧介绍铁昆柳龙工程的做法,创造了14项世界第一,就不是对标,无标可对,是创标;安监部翟永昌介绍的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安全问题,是改革的内容,这方面过去很少从改革的角度来认识;深圳供电局付佳介绍的品牌建设,南网能源院吴鸿亮介绍公司劳模成长经历,从整体上回答技术、管理、品牌、人才四方面内容,就是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四个方面。都有大问题、小切口的特征,我觉得南方电网党校上课,办一次培训,每个人都围绕主干写一个报告,这种让学员做调研课题的方法很好。
第二,要解决“中梗阻”和“断头路”问题。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现在很多问题是出在中间不能落实的问题。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着力点,集中力量破解调研中的“中梗阻”和“断头路”,做到及时调查,使调研内容符合现实最紧迫的需求。
第三,要抓住利益这个关键。“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不管出什么事情,利益是关键。也有一些问题出在比如精神状态、体制机制上,症结是在经济上。调研的结果,一般是充分发掘、整合、分配资源,去解决机关、产业、群众利益上和动机上的问题。
第四,让汇报会开成办事会。汇报会要办成听真话、取真经、摸真情、求真知的会,开成解决问题、务求实效的会,让汇报者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既受激励、又受鞭策。调查不能浅尝辄止,把听到看见的问题照单全收;有的表现为听风是雨、添油加醋,夸大事实博眼球;有的表现为避重就轻,对真问题大问题避而不谈,缺乏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这次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要调查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五,拿出“真知灼见”。学习调查,从表面问题入手,重在挖掘固有本质和典型材料,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功力、见真章。解决问题的思路、探出路、找办法,不断提高权力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调查研究结果转为“真知灼见”“为民良方”。
第六,要写好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不千篇一律,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调研要讲清三个部分,第一是问题,第二是原因,第三是结果或者建议。调研也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特别是写好第三部分。这个建议不是理论,有理论指导,但是属于操作的东西。不是发表论文,要解决问题,本事在这里。
第七,调研成果要变成新文件与新的方案。调研往往是从一个方面切入,要注重一体发力、链条推动、末端问效,系统分析,牵涉到各个方面、问题形成的各个因素、工作链路的各个卡点,对研究成熟的调研成果,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调研报告重视“受关注”“得批示”,进入决策层。更要重视贯彻落实,把自己思想上取得的成果体现在实践上。
第八,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落实清单。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定期对调研对象和解决问题等事项进行回访,注意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切实把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变成工作实绩的“成效清单”。
第九,建立长久的调研基地。基层群众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感受最直接、最敏锐、最实在。了解不同阶层群体的多样性、差异化诉求,需要走进寻常百姓家,用“我心”暖“民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通过不打招呼的开放式调研、不预设主题的经常性走访,用“揭锅盖”“翻被褥”的方式,了解老百姓的温饱需求,掌握一手的真实材料,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同时,作为长期的调研基地。
3月22日,在山中为北京的部门讲授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什么建?建什么?如何建?
5月22日,李锦在沂蒙山的家中院子为全国社会保障系统某单位线上讲授现代化产业体系。讲授主要内容:1.中央对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定位的变化;2.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的背景,不能走金融至上的路;3.将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洗牌;4.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内容。
调研花絮
军队退休的两位老将军,专程到九间棚来看调查研究展览馆。在我家西边的泉边,我告诉说迟浩田将军在这里喝了泉水,他们也喝了起来。
记者们拍下我的调查研究日记。
济宁市关工委主任步士金,到展览馆把许多版面拍了下来。到家中交流调查研究的体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党委书记王立胜来看过展览馆时说,“一个调研馆,半部改革史”。学生们常常对改革过程感兴趣。(文/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