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素有“海运之王”之称的中远海控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69.3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约74.91%。
就在前不久,中远海控发布的2022年年度业绩,创造了历史最佳。
近两年,航运市场的火爆,让“一箱难求”的集装箱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作为集装箱海运龙头公司,受益于集运市场的高景气度,中远海控不断刷新盈利水平。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全球运力市场暴跌,集装箱需求锐减,“一箱难求”的盛况不再,随之而来的是运力过剩和空箱堆积等问题。犹如过山车的业绩对比背后,是全球海运市场发生的巨大变化。
从15000USD降至900USD
海运费跌成“白菜价”
“舱位有,箱子也有,超低价收货”“舱位敞开,价格优惠可谈,欢迎询价”……今年以来,在青岛从事货代生意的陈先生,朋友圈的画风与以前有了明显不同。
“白菜价了,去年出口欧洲,一个20英尺的小柜15000USD都抢不到舱位,现在900USD舱位还很充足。”谈及海运价格,陈先生也很无奈,“每年三季度是全球集运市场的传统旺季,但去年三季度海运价格并未如期上涨。今年以来,海运市场价格更是进一步下跌,几乎跌至疫情前水平。”
海运是中国及全球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运价的波动,给各个环节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20年以来,受国外需求增长、船舶周转率下降、港口拥堵、物流不畅等因素影响,航运市场火爆,集装箱出现“一箱难求”的局面,作为客户与船公司的“中间人”,曾经的爆舱潮,让货代人迎来后疫情时代的春天。
但是去年以来,全球航运市场出现了供求反转,在过山车式反复震荡中,市场已然从“货找船”变成了“船找货”。
“空箱压港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从疫情开始,集装箱生产商就接了许多订单,加班加点赶生产,当时我国平均运出去5个箱子,只能回来1个,国外箱子堆积如山。大概从去年9月份左右,随着市场需求的减弱,海运价格持续下跌,越来越多集装箱回流,估计后期会出现箱子泛滥的情况。”陈先生说。
“每月能休十多天”
集卡司机接单量大幅下降
从业六年,来自福建厦门的外贸集卡司机张先生正经历着从业以来最困惑和迷茫的时期,外贸订单的大量减少,已经影响到张先生的生计。
“工厂不出订单,我们也无单可接,过去每天可以跑一趟中长途业务,或者跑两趟短途业务,每个月休息两到三天,现在每天只能跑一趟短途,每月休息十多天。”连月以来,越来越多“空闲”的日子充斥着张先生的日常,看着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堆在码头,空荡荡的集卡车排着长队却无单可接,张先生颇为无奈。
厦门某码头排起长队“休息”的集装箱卡车(受访人张先生供图)
对于一直奔跑在路上的集卡司机来说,方向盘的转动意味着流动与生计,但是“停下来”的日子,困住了车也困住了人。
“去年年初,公司就取消了驾驶员的长途补贴,每个月降了1000元薪资。今年3月1日起,公司再一次降薪,每个月又减少700多。我们公司目前有驾驶员20人,半年前有驾驶员辞职后就没再招新人,现在已经有两辆卡车停运了。”张先生表示,高油价和业务竞争下的低运费让物流公司负担加重,一些车辆被迫停运,有的车队没能坚持下来,倒闭了,有些车队在苦苦支撑着。
“只要工厂出货订单减少,我们的业务量就会受影响,去年年底,厦门一些码头空箱堆积的情况尤为突出,不过目前已有好转。”张先生说。据了解,去年以来,市场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一些集卡司机转行,还有一些司机仍在等待和观望中。
外需走弱
箱源过剩短期难改善
无论是为“船找货”的货代人,还是拉着集装箱四处奔走的卡车司机,他们的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字——“货”,而货的背后是订单。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在国务院新闻办4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已回收的广交会1.5万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订单下降、需求不足是遇到的主要困难,这和预期是一致的,今年的外贸形势严峻复杂。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陈伟杰告诉风口财经,2020年疫情爆发,在国际“钱多”+“产能不足”和国内生产稳定的背景下,2021年我国的外贸出口十分强劲,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从我国进口大量的物资,中美航线运价暴涨,导致美国港口长期处于拥堵状态,集装箱箱源严重不足。
“当时为缓解集装箱箱源供应问题,一方面集装箱生产厂商加大产能,进一步增加箱源;另一方面港口方也采取各种措施对箱源调配进行组织优化,如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用中心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箱源供应不足的问题。“陈伟杰表示。
陈伟杰指出,2022年,在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美国通胀指数持续位于高位,多次创历史新高,美联储多次加息“大水漫灌”导致需求放缓,全球贸易收缩。加之国际层面采取宽松的防疫政策后,生产活动(产能)逐步恢复,全球贸易活动基本回归疫情前水平,导致与我国的贸易订单减少。
2022年全国出口商品贸易(制造业)同比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官网(http://www.customs.gov.cn/)(受访人陈伟杰供图)
从贸易量来看,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全国出口商品贸易(制造业)同比指数,自2022年8月,全国出口商品贸易(制造业)贸易数量指数开始下行。“在2021年箱源供给增多以及2022年贸易需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国部分港口出现空箱堆存和空箱过剩的现象。2023年,美联储加息步伐尚未停止,贸易需求持续疲软,预期箱源过剩局面短期难以改善。”陈伟杰表示。
政策加力
一季度我国外贸运行“逐月向好”
外需走弱、订单下降是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以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迫不及待。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对稳增长稳就业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要针对不同领域实际问题,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
会议还提出,要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
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外贸专家白明在接受风口财经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形势面临的压力很大,但仍然展现出韧性,这和之前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措施密切相关。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助外贸形势一臂之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提振外贸企业信心。
“短期内稳外贸组合拳将以对外贸企业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强化金融支持为主,同时还会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以及着力降低企业管理外贸风险成本,增强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等。”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王青认为,长期来看,稳外贸应当向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要动力,这包括继续鼓励民间首创精神,为外贸新业态发展壮大提供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考虑到2022年RCEP落地对我国外贸增长的提振效应明显,今年我国会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也包括签署一定数量的双边经贸合作协议等,进一步推动贸易便利化,并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白明指出,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要注意各部门各政策之间的配合和衔接,使之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发挥最大效力,避免出现相互掣肘的情况。2022年中国外贸走出了“M”形轨迹,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到外贸形势好转需要一个过程,今年有望在二三季度增速迎来回升。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进口4.24万亿元,同比增长0.2%,呈现出开局平稳、逐月向好的态势。可以看到,随着国内疫情平稳转段,复工复产加快推进,以及稳外贸政策组合拳的加力提效,我国外贸进出口正明显回稳。(来源: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石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