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钢创新团队”以张连钢命名,今年60岁的他,无疑是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
李永翠,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副总经理,同事们口中的“翠总”,是“连钢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很难把眼前这个身材纤细、语调柔和、如同来自江南的IT女工程师与内蒙古大草原走出来的“女汉子”联系在一起。
李永翠平常爱好天文学,喜欢看《三体》等科幻小说,微信头像是一张一个人站在浩瀚星空下的照片。作为自动化团队IT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她拿出了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穷尽的精神头,全程参与了自动化码头建设,与团队一起拼、一起干,让科幻小说中的自动化梦想变成了现实。2017年,作为自动化码头团队的代表,李永翠收到美国旧金山全球航运大会邀请并登台演讲,第一次代表中国女性站上了国际自动化的舞台。荣誉面前她并未止步,而是和团队一起继续前行。
2018年初,在自动化码头效率提升分析过程中,李永翠发现桥吊双小车的平台访问逻辑总是不尽人意,效率受到很大影响。大家通过分析生产数据找原因,但改了好几个方案都没解决问题,项目陷入了瓶颈。
与西方业内专家更重视数据不同,到现场解决问题是山东港口青岛港的优良传统。“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光对着电脑和数据,要多往现场跑,善于在现场发现、解决问题。”这是张连钢对团队说的最多的话之一。
不甘心失败的李永翠叫上项目组成员刘耀徽和陈强,一起爬上桥吊现场研究。50多米高的桥吊,别说女同事,就是很多男同事爬上去也会吓软了腿。大伙都劝李永翠通过视频观察,可李永翠却说:“只有去现场看到作业全景,才能准确判断问题根源,桥吊大梁就是最好的位置。”她换上棉袄,戴上安全帽,冒着零下8度的严寒爬上了距地面56米高的桥吊大梁。
风越刮越大,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但这是一个偶发性的问题,谁也不知道下次出现会是什么时候。桥吊下面的人看着空中的她,心都揪得紧紧。大家劝她下来,李永翠却笃定地说:“数据肯定没问题,那么就是其他地方有问题。我就不信找不出影响效率的原因。”经过近2个小时的等待,预想中的问题果然又重现了,这一次,李永翠从桥吊上看到了设备配合的全过程,心里一下子亮堂了,问题解决的方案也清楚了,而此时,她的脚早已经冻得不听使唤,最后在同事帮助下半挪半爬下了桥吊。
就是靠着这股拼劲,李永翠带领团队解决了很多系统问题,完成了多项系统优化。自动化码头开业至今,主要系统累计升级183次,优化功能2000多项。先后连续5次打破桥吊平均单机效率世界纪录,创造出平均作业效率36.2自然箱/小时、最高作业效率44.6自然箱/小时的世界纪录,超过全球同类码头50%以上。
2018年英国伦敦举行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自动化码头荣获了“全球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李永翠受邀出席并发表主题为“自动化码头如何提升效率”的演讲,中国港口人再一次站在世界自动化码头技术交流的顶级舞台上。
曾经是西方国家“自留地”的自动化码头讨论会,以前从不邀请亚洲港口参加。而今,中国港口不但应邀参会,而且以分享经验的形式登场。在自动化码头领域,中国港口终于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
除了张连钢、李永翠,“连钢创新团队”的核心成员还包括李波、张卫、吕向东、周兆君、潘海清、修方强、王延春……在自动化码头建设过程中,无论是50多岁的“元老级”工程师,还是正值当打之年的中年骨干、新锐大学生,为了“追求完美,干到极致”,大家在一轮又一轮的自我否定中磨砺成长,把“中国模式”一点一点打磨成型,引领中国港口自动化码头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孔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