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约,青岛与海信面向未来的同频共振。
这是一个城市与一个企业的“五年之约”。
6月22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海信集团主持召开海信发展规划工作专题座谈会,听取和研究海信提出的《青岛智慧城市与高技术产业登顶计划》发展规划,并现场办公回应诉求、解决难题。
随王清宪一起来的,还有青岛市市长孟凡利、两位副市级领导、三位区委书记及十几位局长。
顶格倾听的这场座谈会,自然有着特殊分量:
海信提出,依托青岛制造业和海信在智慧城市领域的独特优势,将青岛打造成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的全球首个“智慧5新生活之城”,到2025年,海信全球收入要突破3000亿元,为青岛贡献规模达3600亿元的产业生态。这对2019年营收1269亿元的海信而言,意味着5年后要实现收入翻番的目标。
这是一个企业的雄心,也是一个城市的远见。
而这个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约,见证的则是城市与企业面向未来的同频共振。
从稳健到“想象力”迸发:另一个海信
一个城市与一个企业的共振,在海信身上体现得尤为具体。
在中国的家电企业中,海信算不上特别突出。长期以来,海信以低调稳健著称。但穿越半个世纪的风雨,淬炼出了海信独特的气质。
海信因海得名,又因城市扬名。作为青岛家电电子产业的一个代名词,海信是青岛一个时代的缩影。
截止到2019年,海信电视机已连续16年中国第一,全球出货量第四;海信冰箱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二,出口额全球第三;海信接入网光模块产品连续9年全球第一;海信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国内第一……
“海信生在青岛,长在青岛,必须为青岛做出更大的贡献。”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说。
这正是海信毅然打破过去的成长路径,寻求跨越式增长的“情怀出发点”。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所有重大的变革,有两个因素,其一是制度的创新与勇气,其二是技术带来的破壁效应,前者可逆,后者绝不可逆。
从价值链低端迈向价值链高端,从一家仅有数十人的地方小厂到拥有两家上市公司的大型跨国企业,从以传统家电为核心的B2C板块到以智能交通、光通信、精准医疗等为代表的高科技B2B板块。总结海信发展经验,核心是四个字:技术立企。
随着技术的迭代,海信正在变成“另一个海信”。
近年来,在智慧交通、精准医疗和光通信等B2B产业,海信已经形成了成熟完善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2019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排行榜发布,海信集团以超过833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跻身前20,位列第14位,在家电企业中排名第一。
早在5年前,周厚健就在行业内首次提出,海信要打造从家庭到社区到城市的全场景智慧新生活。各项布局随之展开。
在座谈会上,海信集团总裁贾少谦展示了一幅海信和青岛的“共同蓝图”——
以应用为导向,围绕从家庭到社区到城市,整合资源,将青岛打造成为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的全球首个“智慧生活之城”,引领智慧城市发展;以示范带应用,以应用带集成,以集成带产业,以产业带生态,发展青岛高技术产业,到2025年,为青岛市带来3600亿元营收的产业集群。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颇富想象力和挑战性的“小目标”大冒险。
从稳健到“激进”,也让人们看到了当下的另一个海信。
从1000亿到3000亿:再造“海信”
“激进”的面孔下,隐藏着海信躁动的内心。只不过,多年以来,人们更多记住了海信沉稳的一面。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写道:“人类的一切智慧都包含在四个字里面:等待、希望。”
“等待”恰是海信的必杀技。
海信早在1998年就进入智能交通领域,而这个行业“隐形冠军”真正被外界熟悉是十年之后。2008年,海信击败国外对手,成功中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交通项目,在智能交通领域以黑马姿态崭露头角。
在光通信领域,海信也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坚持。在2003年光通信行业最不景气的时候,海信成立光通信公司涉足这一陌生领域,行业风云变幻,海信岿然不动。如今,海信光模块产业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六、国内第一,其中接入网光模块产品连续八年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
在智慧城市领域,海信已有20年建设经验。截至目前,海信在全国近15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相关业务,并在行业内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云脑技术架构,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和使用的技术门槛。2019年,海信在贵阳建成了全国首个5G智慧街区。
可以说,每一次“等待”,等来的都是一次产业的变革。而这些变革,标注了海信产业版图的一次次大调整、海信转型升级的一个个里程碑。
如今,海信不再等待,高调曝光其“蓄谋已久”的心思,再造一个新海信。
在全球拥有18个研发中心、近万人研发队伍,在7个“新基建”领域中的5大领域有业务布局,手握近2万件“新基建”相关专利,主持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近200项……这些都是海信的底气和决心所在。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智慧城市是美好生活的标配。据研究机构预测,到2023年,仅中国智慧新生活市场规模就将超过2万亿元,全球市场更为广阔。
扮演了超前实践者角色的海信,携其20年厚积薄发打造的智慧城市“样板间”,这次从容站在了风口的中央。
从海信到青岛:城市和企业的相互成全
即使实力强大如海信,也不免带给人这样的疑惑:一个企业的发展规划,缘何会成为一个城市的战略总动员?
“海信既是一家企业,又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它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青岛城市产业发展的方向。”王清宪书记表示,在这个意义上,对城市而言,支持海信已不是简单地支持一家企业,而是支持青岛的产业生态。
重塑产业生态,正是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攻坚期的青岛,不能回避的现实挑战,也是必然选择的升级路径。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近年来,伴随着新兴产业发展提速,“制造之城”青岛的产业特色有所褪色,一些城市后浪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正在赶超或追上青岛。
青岛主政者亦发出提醒:“从城市竞争的格局上来讲,作为北方第三城,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押注”战略性新兴产业,青岛拿出了孤注一掷的勇气和魄力。
2019年,青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6.5%,占全市投资比重30%,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4%,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4个百分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建项目2349个,比上年增加1099个;全市“四新”经济共有在建项目2644个,比上年增加1217个。
有人说,青岛在做新时代的合肥。过去近20年,重金砸向面板、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合肥成了全中国最敢“赌”的城市,也一举成为明星城市中的后起之秀。
都是“豪赌”,青岛与合肥有着截然不同的逻辑。与合肥倾尽所有将企业引进门不同,青岛则是全力支持本土龙头企业,以“舐犊”之心成全企业和企业家。
青岛提出,发展“雁阵型”产业集群,打造新兴产业的高山与群峰。包括海信在内的“五朵金花”,过去几十年代表了青岛产业的高度,如今责无旁贷地成为一座座高山。
海信之外,去年以来,青岛“五朵金花”纷纷提出超常规发展规划:海尔提出《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发展规划,青啤集团实施“三年倍增发展计划”,双星集团实施“千亿规模企业发展计划”等。
“金花”绽放,城市飘香。“支持海信发展就是成全青岛发展”,深意恰在其中。
一个企业成全一座城市,过去的激荡40年里,有着太多这样的故事,华为之于深圳、阿里之于杭州、格力之于珠海、富士康之于郑州、京东方之于合肥等等。
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华为营收8588亿元,杭州阿里营收3768亿元,而青岛海尔、海信营收分别为2800亿元、1269亿元。头部企业对青岛城市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尚有巨大空间。
可以说,青岛更需要这样的一次成全。
“青”心之“信”:逆天改命的背水一战
青岛对话海信,“青”心之“信”,将书写怎样的青岛故事?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依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
从海信之变,可以看到,青岛的关键时刻,“金花”不是旧世界的经典物种,而是新时代的自我颠覆者。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陷入低迷。在“寒流”中,中国家电业陷入危局。
彼时,国内液晶电视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但日韩品牌彩电占据了半壁江山。更重要的是,以日韩企业为主的上游企业完全控制了液晶面板,垄断了核心器件,留给中国彩电整机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行业命悬一线。
这一年,在一次国际展销会上,周厚健与一家海外模组企业谈合作,对方说海信拿回他们的模组产品拧上四个螺母就可以装机销售。这让周厚健非常不安:如果只剩下拧螺母和打价格战了,中国家电企业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周厚健决定在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面对压力,海信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出击:自主研发42英寸LED液晶电视;建立第二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将产能提高到300万台以上;在埃及建立第4个海外生产基地;研发国内第一款音视频领域数字处理芯片……
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开拓,一系列大动作,让海信成了当年家电市场的绝对主角。以自主研发技术为利剑,直接与日韩等全球龙头企业肉搏,海信不但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也支撑了其在中国彩电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12年前的危局自救,成为海信史上最浓重的一笔。也就是从那时起,海信更加坚信:危难从来是创新者的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远程诊疗到城市管控,海信成为科技战“疫”的一个标杆。
海信开发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成了很多定点救治医院的“刚需”,尤其是为定点医院隔离病房安装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使医护专家不用进入隔离区就可以诊治患者。
海信网络科技推出基于交管云脑的疫情防控系统,充分挖掘数据价值,针对重点车辆精确识别、精准排查、布控预警,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切实帮助;
针对轨道交通环境下人员流动性大、密集度高、新冠肺炎易传播等特点,海信通过技术手段辅助轨道交通运营单位高效完成乘客体温测量、戴口罩等控制措施,降低交叉感染……
而经此一疫,也更加暴露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城市向更智慧升级仍需提速、加码。
在此次座谈会上,海信不仅提出了以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的智慧新生活为发展战略,还提出了整套作战方案,包括打造“一基地两中心”创新生态体系、实施“一芯两硬”高端制造业跨越计划、研创“一云脑三平台”智慧新生活解决方案、建设“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头雁工程等。
行业观察者称,海信提出的发展规划,无论是“创新生态体系”,还是“高端制造业跨越计划”,还是“一云脑三平台”智慧新生活解决方案,抑或是“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头雁工程,每一项都能牵动起多个产业链协同“进化”,进而让整座城市的产业生态向更高质量发展。
“海信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担起青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的重任,助力青岛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球前列,并通过技术链和产业链建设为青岛带来高技术产业集群。”贾少谦表示。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站在新一轮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关口,时代给了这座城市、这个企业最好的机会。携手同赴产业升级之路的青岛和海信,给共同的“自己”,决心打赢这场逆天改命的背水一战。(陈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