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香港市场迎来年内最大规模的公开发行:京东集团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股份代码“9618”。
618对京东意义特殊。1998年6月18日,25岁的刘强东怀揣12000元初始资金,在北京中关村租下柜台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开启创业历程。
2004年,京东首度在6月18日推出店庆日促销活动,到现在,618和双11已成为国内最火爆的促销季。
2020年,京东迎来第17个“618”,也迎来了二次敲钟上市,使之成为继阿里巴巴、网易后,第三个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
当天,京东集团开盘较发行价226港元涨5.75%,报239港元,总市值约7400亿港元(约合950亿美元)。
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在致辞中提到:“京东集团满怀着感恩之心来到香港,不仅是因为我们希望与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分享我们的发展成果,更是因为我们对中国和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北京举行的“云敲锣”仪式现场,京东集团战略执行委员会(SEC)成员首次集体亮相,他们是京东集团的核心管理层。
如今的京东,业务遍及零售、数字科技、物流、技术服务、健康、保险、云计算、AI,定位从零售平台,逐步发展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展望未来,有电商行业分析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京东未来的增量空间,包括继续探索低线市场,增加用户规模,继续进行品类拓展,通过C2M反向定制等方式,做精细化运营;此外,在大健康、保险、工业品等垂直业务板块也快速切入,同时,控股的达达集团赴美上市后,京东有望继续推动部分业务独立上市,包括京东物流、京东健康等。
募资超297亿港元,投向供应链、物流等技术创新
此次上市,京东共发行1.33亿股,发售价226港元,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为297.71亿港元。若超额配股权悉数获得行使,额外募集资金净额约45.08亿港元。
在香港发售时,京东获得了约178.9倍的超额认购,体现出香港投资者对新经济股的热情。
为什么要二次上市?这并不是因为京东差钱了,截至2019年底,京东的自由现金流已经增长至195亿元。京东在港二次上市,离京东的主场市场更近,可以使得自身的投资者更加多元,增加亚洲特别是中国投资者的比重。
京东称,拟将全球发售募资净额用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投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关键技术创新,以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及提高运营效率。
二是投资一系列关键运营系统,如智能定价及存货管理系统、智能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及全渠道智能零售平台,以进一步提升零售技术与客户参与度。
三是投资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可靠服务,建立内部系统,如仓库自动化系统、优先路线规划系统及智能硬件,以实现物流数字化。
四是提升整体研发能力,吸引和培养世界级软件工程师、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专家及其他研发人才。
这区别于2014年5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的思路。当时京东赴美上市,募集到的十几亿美元并没有投向流量,而是投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截至2019年底,京东已在中国7个主要城市建立区域履约中心,在89个城市运营700多个仓库,拥有中国所有电商公司中最大的全国性物流基础设施。
现在,京东的物流投入已入收获期,赴港上市后,京东将全面加注技术创新。
回望2014至2020:市值翻了3倍,也曾度过“黑暗时刻”
6年前,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发行价19美元,按首日表现计算,市值约300亿美元,现在京东的市值已超过900亿美元。
相较于竞争对手阿里巴巴、拼多多,尽管都在社会零售向线上转移的大潮中,获得了长足的增长,但三者路径各异,京东的模式是从“重”走到“轻”。
长城证券研报称,从自营模式来看,京东在供应商处采购产品后,通过前期搭建自有仓储和物流打造全网物流体系及时运送给客户,配送覆盖全国99%的人口,超过90%的自营订单可24小时内送达,使京东拥有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
从技术来看,围绕供应链,京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领域下功夫,从而提升运营效率,模块化流程以保障平台的可扩展性和高效率。在供应链和物流上较重的投入,形成规模效益后,开始持续产生正向反馈。
从2014年到现在,京东的交易总额和净收入大幅提升:GMV从2014年的2602亿元,攀升至2019年的超2万亿元。净收入从2014年的1150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5769亿元。年度活跃用户从2014年的9660万,增长至2020年一季度的3.874亿。
2016年,京东实现扭亏为盈,全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10亿元。2019年,京东物流从亏损到达盈亏平衡点,进一步提振京东利润率,使之全年持续业务的经营净利润达到118.9亿元。
业务的投入只是公司发展的一个方面,赴美上市后,京东也曾陷入迷茫期,但能通过一系列的架构调整,重拾增长,体现出组织能力的韧性。
2018年一季度,京东的收入增速首度放缓,净利润低于预期,警钟敲响。至2018年底,京东的年度活跃用户数录得3.053亿,同比略有增长,但环比数据则陷入停滞甚至下滑。当年,资本市场对京东的信心出现动摇,京东的股价从2018年初的40美元,掉落至年末的20美元。
刘强东在内部信中回忆,在公司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管理、文化体系的搭建和更新并没有跟上,大企业病、傲慢、山头主义等问题开始出现,整个公司失去了活力,腐蚀了竞争基础。2018年京东来到了“至暗时刻”,内外问题的集中爆发将京东推上了风口浪尖,士气一度非常低下。
对此,京东在2018年底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成立战略决策委员会(SDC)、战略执行委员会(SEC)、HR委员会(HRC)、财务委员会(FC)、技术委员会(TC),用一年多的时间按照战略、组织、机制、人才、文化、业务六条线进行了梳理。
在人才层面,京东淘汰不符合要求的10%以上高管;文化上逐步重新梳理公司新的定位,新版使命和新的价值观;业务上全面授权给业务领导人,并且逐步达成有质量增长的共识。
2019年,京东重回增长轨道,二季度净收入1503亿元,创单季收入新高,净利润达到3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5亿美元大幅提升。刘强东称,过去几年连续布局的很多业务,开始陆续迎来了盈亏平衡甚至盈利,比如京东物流,大量订单使得履约费用率稳步下降。
2019年至今,京东推出社交电商产品京喜进击低线市场、京东物流进一步对外开放、战略投资国美、与快手合作,以开放姿态拥抱直播带货新形态。
体现在股价表现上,京东从2019年初的20美元底部反弹,近期触及62.42美元的新高。
2020之后:技术为本,国际化,低线市场
两地上市后,京东需要回答资本市场的问题是:京东的增长空间还有多大,下一个增长点会是什么。
除了继续进行精细化运营,提效增量,京东正希望突破零售公司固有形象,将技术向外输出。
今年5月,刘强东发布内部信,阐述“京东是谁”,刘强东说,2019年京东体系所属上市及非上市企业合计研发投入179亿元人民币,成为对技术投入最多的中国企业之一。
京东的技术体现在零售、物流这些它所长期积累的领域。
据京东方面介绍,过去几年来,京东已经在积极利用智能供应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帮助上游制造企业洞悉市场,降低商品通路成本,从而使企业端效率提升、成本降低。
其中,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技术、大数据等分析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新品和C2M反向定制产品,是京东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以海量数据为基础,京东C2M通过交叉分析,精准预判潜在消费需求,挖掘具有畅销潜力的新品特征,并以此反推上游供应商和品牌商研发新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跟传统方式相比,京东C2M将产品需求调研时间减少了75%,新品上市周期缩短了67%,并且成功概率大大提高。
在物流方面,京东物流以亚洲一号为代表的智能物流仓群、以无人科技为代表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均在抗疫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一季度有疫情的冲击,京东物流在2月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投入已逐渐产生回报。财报显示,京东的技术服务收入截至2019年底,占集团总收入比重已达到12.3%。“我相信未来5年,我们技术服务收入的增长会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成为我们收入和利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刘强东此前表示。
刘强东提出,今年京东已经正式更新了京东集团的战略定位:京东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代表了京东要将供应链的优势发挥放大,并应用于产业的场景中,和合作伙伴一起降低行业成本,提升社会效率。
此外,低线市场的空间依旧巨大。光大证券研报提出,低线用户的线上消费习惯在2019年开始迅速由低价商品向高价商品升级进化,因此可以看到京东单季度新增用户规模从2019年一季度开始出现逐季提升,并在2019年四季度达到了2800万的高点。
基于此,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在今年初提出,未来三年,将在下沉新兴市场再造一个京东零售。
京东还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化。刘强东在内部信中表示,京东在去年明确将国际业务作为未来3-5年的战略重点,如果说,互联网的上半场是“全球到中国(copy to China)”,下半场则迎来“从中国到全球(from China to the world)”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