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山东省出台《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为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胶东五市握指成拳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威海融入胶东经济圈的意义不言而喻,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该怎么看?怎么办?近日,媒体重头报道,聚焦威海如何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文章指出,作为海洋经济大市且拥有无限潜力的威海,首选的是打响“海”字牌,扬长补短!凭借海洋资源和产业基础的优势,借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补齐海洋新经济占比不高、海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等短板。
文章既有宏观考量,又聚焦先行先试企业,在山东港口威海港进行蹲点式采访。文章指出,自去年并入青岛港集团后,借力于青岛港集团的资源优势,新增9条海上航线、“青岛—威海”双向对开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威海港原有的区位优势得到了更大的发挥,陆路交通末梢的短板被补齐,规模并不大的威海港一跃成为“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交通枢纽。
融入胶东经济圈,威海打响“海”字牌
“根据《威海市招商引资攻坚突破行动方案》,文章梳理出59家骨干企业拓链招商关联目标企业和290个平台,涉及胶东企业和单位27家,其中青岛市14家。近期,市里将组织有关企业赴青岛及相关胶东经济圈城市进行一对一的洽谈、对接。”6月4日,在威海市发改委,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份《重点产业链融入胶东经济圈对接清单》,每家威海企业对应的胶东经济圈城市的企业,都列得清清楚楚。
这是威海落实两市全面合作协议的一项具体举措。5月14日,威海党政考察团赴青岛市,对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有关事宜,青岛市政府与威海市政府签署了《全面加强合作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
威海是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市、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全国唯一同时获得海洋领域四个国家级试点示范的地级市。海洋经济在威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融入胶东经济圈,威海要打响“海”字牌。
可以说,威海有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产业基础也很扎实,但海洋新经济占比不高,海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制约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青岛涉海科研院所多,海洋科研实力雄厚,两市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截至去年,威海已与青岛6家“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机构签订进驻协议,聚焦海洋生物和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涵盖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海洋牧场、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等多个领域,进驻25个海洋人才团队,建设29个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海大3号是我们与中国海洋大学李琪教授团队合作开发的一个新品种,被养殖户称为‘黑金牡蛎’。”乳山华信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品种提高了乳山牡蛎的品质和档次,打破了牡蛎高端品种被国外掌控的局面。围绕做大做强牡蛎产业,乳山充分发挥地处胶东经济圈的优势,借力青岛当地的科研院所和优质企业,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大生物集团等广泛开展合作,探索出牡蛎“秋播春收”养殖技术,引进了三倍体牡蛎良种苗,重点推广“海大1号”“海大2号”“海大3号”等牡蛎新品种,研发出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产品,规划发展48万亩海洋牧场,打造了2.5万亩海洋牧场示范区,逐步实现从育种、养殖、加工、销售到品牌建设、废弃物再利用等全产业链培育。
“乳山牡蛎产业已经尝到融入胶东经济圈的‘甜头’,可以预见,随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推进,乳山牡蛎产业发展的科技瓶颈更容易打破,青岛科研院所的更多科研成果将走出实验室,助推牡蛎产业攀向价值链的高端。”乳山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5月18日,威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透露,威海市将按照“一城三核、科技引领,多区布局、链式贯通,条块联动、全域覆盖”的思路,全力推进全域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科技城分为三大板块,其中,位于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的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是目前国内唯一在建的综合性试验场,建成后将具备国内领先的海洋装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测试服务的能力。
“我们正在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进行对接,争取与他们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国家浅海试验场。”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相关高校院所的沟通将更加顺畅,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也更加密切。试验场将集聚国内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构建具备多种海洋高端装备研发能力的多学科研发平台,打造‘研发-测试-孵化-人才供给’完整的链条,成为全国海洋装备科学研究、成果孵化和产业转化的新引擎,为威海乃至胶东经济圈海洋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四港联动”,威海港小港变枢纽
近期,山东港口威海港喜事连连,每件喜事都与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密不可分。
4月1日,仓储能力2.4万吨、距离码头仅200米的山东港口威海港冷链运营中心投入运营,该中心采取保税仓储+港口服务的模式,为冷链进出口企业提供港口装卸、船货代理、仓储、物流配送等全程物流服务。“之前,冷链物流一直是威海港的短板。现在,我们不仅补齐了短板,还将成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联通内外’的冷链物流通道枢纽。”山东港口威海港董事高冰说。
“对于港口来说,大不大,看吞吐量;强不强,看集装箱吞吐量。”高冰介绍,今年1-5月份,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威海港仍实现了吞吐量1075.81万吨,同比增长9.1%,集装箱吞吐量39.3万箱,同比增长26.79%。
威海港实现逆势“双增长”的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得益于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以前,威海港是个小港口,资源少,业务量小。融入山东港口集团后,借助大集团的资源优势,开发出了大量新业务。”高冰解释说。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是,自2019年7月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大局以来,威海港新开通了至滨州、潍坊、烟台、日照、连云港、太仓等港口的9条集装箱航线,建立起辐射辽东湾、渤海湾的集装箱海运网络,威海港的集装箱和客滚班轮航线也因此增至20条,而在此之前,威海港已经近10年没有增加过航线了。
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以前,威海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优势很突出,短板也很明显。从区位上来说,威海港是我国距韩国西海岸最近的港口,距仁川港220海里、距平泽港238海里,到韩国仅需13小时,可以达到夕发朝至;但它也是陆路交通末梢,存在运输距离远、费用高的劣势,拓展陆向腹地困难大。加之受制于缺少国际远洋干线、威海地方铁路运营费用高等因素,威海港在与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的同行竞争中处于劣势。
融入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大局后,威海港在山东港口的谋划下,海上航线增加,“青岛—威海”双向对开海铁联运班列开通,发展路径更加明朗——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海向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
同时,威海港的发展定位也更加明确——全面参与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发挥邻近日韩的优势,打造中韩经贸桥头堡,建设承接辽东、渤海湾,对接韩国和日本的物流枢纽。这种定位,更加契合了威海市推进威海—仁川“四港联动”国际物流一体化建设思路。
“四港联动”,就是充分利用威海与仁川在区位、交通、政策等方面的优势,依托两地海港、空港开展多式联运,实现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构建中韩及世界各国货物通过威海、仁川转至日本、欧美乃至全球的双向物流黄金通道。
“四港联动”的优势从跨境电商和海运快件业务上可见一斑。2018年,山东港口威海港辖属威海国际物流园跨境电商对韩出口业务量位居山东首位,跨境电商进出口达485.16万单,同比增长93.2%,货值达2.77亿美元;海运快件进口达211.84万单,是2017年全年业务量的6倍,货值达2.52亿人民币。2019年,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同比增加12.5%、海运快件进口业务同比增加68.5%。今年1-4月份,受疫情影响,跨境电商出口业务量有所下降,但海运快件进口业务仍实现同比增长10.61%。
“这是因为,我们有‘海运的价格、空运的速度’。”高冰解释,“从广州、义乌、苏州等南方地区对韩进出口货物,每年有约4万TEU(国际标准集装箱运量统计单位,以长20英尺的集装箱为标准)‘舍近求远’从威海口岸进出。”
高冰算了这么一笔经济账。一公斤货物从上海空运到美国旧金山,运输成本是7元左右,同样是一公斤货物,从仁川空运到旧金山是3.5元左右。如果货物来自内陆港郑州,从郑州陆路运输至上海和威海的成本和时间相当,而经威海港至仁川港再至仁川空港后空运至旧金山,运输成本将降至5.5元左右。“从威海到仁川,海运夕发朝至,而飞机一般没有夜间航班,海运在时间上完全不耽误。”高冰说,“一集装箱空运货物,轻则数吨,重则十几吨,每箱的运输成本相差一两万元。”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班锐减,每公斤货物从上海空运至旧金山的成本暴增至100元左右,从仁川空运至旧金山则暴增至40元左右,而从郑州经威海港再至仁川空港的运输成本仍是2元左右,两条路径的运输成本相差了58元之多,价格优势不言而喻。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让先行一步的山东港口威海港“甜头先尝”,也“重担先挑”。高冰说:“区位优势是不可复制的,但‘四港联动’模式经再创新后完全可以复制推广到其它港口。比如,我们正在尝试口岸通关一体化,既能提升效率又能节省成本,对于港口物流发展至关重要。”
记者从威海市发改委获悉,威海市在加快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将推进口岸通关一体化建设。建立完善口岸联络协调机制,加强口岸跨市协作,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互联互通合作机制,推进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开放企业评价结果信息查询功能,实现“通关+物流”数据点对点对接共享,推动胶东经济圈通关一体化便利化。以“四港联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中韩口岸协作,推动两地海关开展信息互换及以企业为单元的通关、认证许可、标准计量等。加强中日、中韩海关间“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建设中日韩“海陆空”跨境电商高速物流通道。(彭辉、陶相银、王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