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小米持股90%的天星银行宣布正式开业,成为香港继众安银行之后的第二家正式开业的虚拟银行。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发布微博称,小米金融旗下的香港虚拟银行——天星银行,今天正式开业。雷军称“这是小米金融业务新的里程碑”。
据了解,天星银行由小米集团和尚乘集团共同成立,其中小米集团持股90%,尚乘集团持股10%。天星银行于2019年5月9号获得了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的虚拟银行牌照;随后,在今年3月31日开放了大约2000个名额供天星银行、小米香港和尚乘集团内部员工参与试运营;6月11日,宣布正式开业。历时13个月,建立了一间虚拟银行。
小米对此表示,今年三月开始的试业反应正面,客户最快5分钟内完成开户,扭转了客户对香港银行开户体验的评价。下一阶段,天星银行希望将银行服务提升至客户的生活层面,将会开发更多创新银行服务,让客户可以一个APP在手,轻松掌握理财消费分析及规划各种生活目标。
目前,天星银行APP仅面向持有香港身份证并在香港纳税的用户。
虚拟银行是什么?
根据金管局的定义,虚拟银行是采用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电子传送渠道提供服务的银行,不设实体网点降低运营成本,且能提供7×24小时服务;以个人和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提供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零售业务。
记者了解到,当前,香港金管局先后下发了8张虚拟银行牌照,分别为Livi VB Limited(中银香港、京东数科等合资)、SC Digital Solutions Limited、众安虚拟金融有限公司(众安银行),金融科技公司Welab Digital Limited、蚂蚁商家服务(香港)有限公司、贻丰有限公司、洞见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平安壹账通有限公司。
其中,众安银行是香港首家正式营业的虚拟银行,从在港市民的体验情况来看,最注重的是虚拟银行的科技感和便民快捷。虚拟银行可以提供7x24小时服务;30分钟内获得贷款审批结果;人脸识别远程认证;以及凭借香港身份证5分钟手机开户和手机一站式多币种存款、转账。据新华社报道,在港营业一个月的众安银行,最快开户纪录为2分14秒。
众安银行行政总裁许洛圣认为,虚拟银行是在传统银行之外给客户增加一个创新型选择。“虚拟银行的业务范围相比传统银行不会缩小,传统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都可以通过虚拟银行进行优化。”
而中国平安证券(香港)分析师李永琛认为,虚拟银行可能的定位,要么是找到新的突破点去抢占传统银行的固有市场,例如利用大数据计量风险和快速审批的借贷,要么是成为助力其他金融业务发展的工具,例如作为在线支付服务和在线理财服务背后的融资结算平台。“对于非银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虚拟银行牌照是发展全面的金融业务的入场券。”不过,他提醒,“考虑到经验和专业知识领域的局限,首批持牌虚拟银行的商业模式也可能倾向保守,结果可能是,部分创新能力不高的虚拟银行能提供的服务跟传统银行差别不大,只能透过牺牲收益发动价格战去争夺市场份额。”
这边小米再次进军金融业,但为何科技巨头纷纷开始急流勇退?
目前,小米已拥有小贷、支付、保理、融资担保、保险经纪、企业征信、银行、消费金融等九类金融牌照,金融布局正在逐步完善。
事实上,科技巨头进军金融行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科技公司均已在金融行业探索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以阿里巴巴为例,从解决线上交易钱货两清的支付宝,到满足客户小额理财需求的余额宝,以及依托其平台的其他理财产品,再到花呗、借呗以及专注小微企业的阿里小贷。阿里巴巴将金融服务分为了两条线,一条为专注消费者金融的支付宝,另一条线则专注于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通过对各个平台的搭建,形成了一套物流、数据流、资金流闭环运行的体系。
作为电商领域的领军企业,京东同样布局互联网金融,京东金融基于其强大的数字科技能力,致力于为让消费者享受专业、安全的数字金融服务,旗下包含个人和企业两大服务体系。
但记者注意到,在互联网金融经过那个野蛮生长的时代后,现如今已经逐步趋于完善,科技巨头们也已经开始将原本嵌套在主营业务中的金融业务“剔除掉”,开始纷纷去金融化。
2017年4月,蚂蚁金服就曾对外宣称,申领牌照从事金融业务目的不在金融本身,而是“想通过这些试验田,去沉淀底层的技术”。
同样,在201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百度金融负责人朱光也表示,百度金融已进入分拆的最后阶段。分拆后,百度金融不再注重控股权与金融牌照,而是通过试验来对金融科技的能力加以验证。
诞生于京东集团内部的京东金融在2013年10月就开始独立运营,在2017年,京东金融就正式拆分出京东集团。脱离京东集团后的京东金融在2018年宣布与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投资人签署了具有约束力增资协议计划,京东金融品牌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京东数字科技成为整个公司的母品牌,京东金融是京东数字科技集团旗下子品牌。
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科技巨头们对科技赋能金融的初衷。某业内人士认为,以BATJ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们此番的去金融化,本质上是利用其科技公司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来更好的赋能金融服务。
但再将实现拉回到小米,小米金融是小米公司旗下金融科技服务平台,于2015年5月正式上线。记者在小米上市后首份财报中发现,2018年小米互联网增值服务的收入为32亿元,同比增长79.9%,这主要得益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和有品电商平台收入贡献的增长,可见其金融业务对其主营业务的支撑作用。(沈童实 于星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