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青岛蓄力成为一流城市离不开新经济巨头崛起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6-04 14:41:00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单靠招商引资、产业转移是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的,还得培育自己本土的明星企业才行。

  2022年建成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这是青岛今年4月许下的宏愿。

  危机之下,能够公开喊出这样的一个远大的目标也能看出青岛破釜沉舟的决心:再抓不住这个机遇,青岛很可能继续滑落。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和青岛如今共处同一阵营的城市中,无论是宁波无锡还是郑州长沙合肥,前瞻性的产业引进和升级已经到了收获期,迸发出惊人的活力,何况中部省会城市还有举全省之力的优势,人口红利优势更不可小觑。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危困也是创新者的机会,疫情冲击下,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的新基建被推到了前台。

  不同于“铁公机”等传统低效基建、强刺激的老路,新基建因为是将新技术和本地基础设施、传统企业改造等进行深度融合,本质上更像是经济转型升级之路。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青岛需要明确,无论是华为、商汤、科大讯飞等行业头部企业,还是海尔、海信等本土巨头,最重要的是通过更多研发制造中心(而不是营销中心)的布局和行业领军人物的引进,带动本地产业生态的改善,最终培育出青岛本地在全国范围内领先的新经济头部企业。

  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单靠招商引资、产业转移是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升的,还得培育自己本土的明星企业才行。

  1、合肥在新经济领域的崛起很像是上世纪80年代青岛的崛起。

  彼时,青岛本土企业海尔海信分别引进德国和日本技术后逐步成长为全球知名品牌,一举奠定了青岛品牌之都的声誉。

  不过,合肥走得更深入、更专业。

  合肥在引来海尔、美的、格力、长虹、TCL、三洋、惠而浦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家电企业在后,又撬动了上下游产业链落地,凭空引来了很多战略新兴产业,这其中的京东方是代表。

青岛蓄力成为一流城市离不开新经济巨头崛起

  而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科大讯飞、长鑫等一批人工智能和芯片领域的企业又在合肥成长起来。

  至此,合肥凭借“创新的领先者”和“一流的科研”,影响力逐步辐射全国乃至世界。

  在合肥,产业和人形成了一个闭环——创新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有活力的人才,并由此推动了一个城市能级的向上跃迁。

  天津则是一个反面教材。

  凭借京津冀一体化、第二个直辖市、第二个国家级新区等区位和政策优势,天津吸引了大量全球五百强企业入驻,但天津本地企业却一直没有得到起来,外界一提起天津本土企业,基本是权健、天狮、天士力等,吐槽比较多,天津在全国经济版图中存在感一直不高。很难说,天津有什么优势产业。

  青岛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产业引进上一直缺乏有竞争力的研发设计总部项目,本土除了海尔海信等没有其他头部企业成长起来,这也导致青岛没有办法给优秀人才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使得青岛的创新活跃度一直不高。

  2、去年11月30日,在青岛举行的2019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会议上,青岛提出,全面放开青岛产业应用场景,努力推动青岛快速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最集中、最齐全的城市,打造中国人工智能科技服务产业高地。

青岛蓄力成为一流城市离不开新经济巨头崛起

  青岛之前,其实深圳、成都、杭州等地政府都曾通过开放应用场景帮助本地企业快速成长。

  这是一个三方受益、互惠共赢的操作。

  对于政府来说,借助硬核科技,大大提高了社会治理效率;

  对于市民来说,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来说,通过在当地开放场景的试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走向了全国。

  以深圳为例,外来人口结构复杂的深圳在疫情防控中却没有出现疏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过各种高科技硬核防控技术将网格管理做到极致。

  智能报警式测温仪、云采集手环、无人机等,在深圳的各个产业园、街道社区等防控一线都能看到。

  腾讯在深圳首先推出的“健康码”,后来覆盖到贵州、广州、上海、天津、重庆、武汉等超过100个城市,覆盖超过7亿人口。

  青岛也有类似的尝试。

  早在2月中旬,在其他社区还在拦路设障人工登记之时,青岛东城国际、云玺等社区就启用了一款线上的社区疫情管控平台,可实现快速登记、体温上报、信息调研、走访巡检、信息收集等功能。

青岛蓄力成为一流城市离不开新经济巨头崛起

这款线上“防疫管控平台”由青岛海纳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开发。

  海纳云在疫情防控中的迅速应对,得益于其对智慧社区行业的提前布局和强大的研发团队。

  在海纳云打造的智慧社区中,海纳云基于自主研发的IoT物联平台和IOC智能运营中心,从“设备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出发,打造了智慧安全、智慧出行、智慧照明等8个场景解决方案,不仅让业主的生活更加安全、智能、绿色、便捷,还能使能耗费用下降20%、物业人工成本下降30%、消防效应从7.5分钟缩短至1分钟,不仅赋能物业管理,还对绿色发展及城市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3、青岛面临的另一个产业变革机遇更为关键。

  “新基建”涉及新的产业链和智能硬件重构,呈现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特点。

  这对新兴产业布局已经落后的青岛来说,是一个难得抓住的洗牌机会。

  举例来说,青岛可以将智慧社区改造和智慧园区场景开放给海纳云等本土企业,由海纳云等整合上下游的产业资源,将传感器、存储器、光纤光缆等各自细分领域的企业引入青岛,重塑青岛的产业生态,进而带动本土企业获得快速成长机会。

青岛蓄力成为一流城市离不开新经济巨头崛起

  说得直白点,海纳云这样的本土企业从需求端(青岛的智慧社区等改造)切入,可以更好地为一些智能硬件企业带来订单,同时自身也能得到快速成长。

  当然,在智慧社区这块万亿级大蛋糕中,恒大、碧桂园、腾讯、华为等巨头都已经涌入,青岛本土企业也必须拿出非常有说服力的竞争力才行。

  作为海尔集团五大战略生态平台之一的海纳云,通过提前布局和海尔集团的支持,已经成为全国智标委《中国绿色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主编单位,还参与制定1项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在整个行业中拥有了不小的话语权。

  更重要的是,海纳云组建了一支由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导航、室内定位、半导体、工业环境、BIM、物联网消防、无线通信等多领域国内外专家构成的核心研发团队,还与中科院(绿盟)、北斗航天、欧普照明、小钴科技等建立了7个联合实验室,在一流资源与创新氛围下高速成长。

  2019年10月海纳云凭借极其自主研发的物联科技智慧场景生态平台,成功入选“2019福布斯中国AIoT百强企业”。

  而且,海纳云已经在多个智慧社区和园区工程中得到应用,为青岛市打造的数字智慧社区样板云玺社区,不仅成为了青岛的网红社区,还一举斩获全国智标委授予的“绿色智慧社区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实力毋庸置疑。

  4、总结来看,青岛能否抓住这一轮机遇,取决于能否在以下三个层面取得突破:

  一是,通过”双招双引“,有多少高质量的项目真正落户青岛?

  二是,这些项目中,有多少是很正的研发设计中心落户青岛,这关系到行业领军人才的引进,关系对青岛本地产业生态的重塑。

  第三,有多少本土企业能够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

  青岛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付出十二分努力,抓住产业格局重塑和人才迁移这一波机遇。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