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冬天终将过去,正如每个春天都会来临。后疫情时代,摆脱暂停键,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正在加速跑道上奋起直追。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联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旗下的道口金科,推出“韧劲中国——中国经济复苏城市排行榜”,数据披露了17座“GDP万亿”城市2-4月的经济复苏指数。据数据显示,在“万亿俱乐部”里,青岛的城市复苏指数达到59.10%,占据全国第二、北方城市第一。
数据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第一季度的中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负增长。4月30日,青岛公布2020年一季度GDP数据,生产总值为2504.87亿元,同比下降7.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2%,是三次产业中受影响最大的。
基于青岛的基础产业,经济负增长是难以避免的。然而,从季度数据细化到月度数据,不难看出,青岛在三月出现了转折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分别高于全国、山东省平均增速9.8和7个百分点。这是青岛在1-2月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推动复工复产的必然结果。
新的形势下看经济复苏,青岛正彰显前所未有的城市活力。
中小微企业成为经济复苏的主力军
中国经济复苏城市排行榜的榜单数据是基于覆盖百万量级中小微企业的税务、发票、支付、工商等多个数据源,通过大数据对比2-4月企业真实经营数据相对上年同期的恢复比例而得出的,从这一角度来说,中小微企业是城市经济复苏的主力军之一。
青岛也不例外。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复苏城市排行榜榜单
单从产业复苏指数来看,青岛的制造业复苏指数达到了86.3%,这也再次印证了中小企业在复工复产后成为了城市经济复苏、增长的主引擎。
2-4月,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为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达产,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因为疫情产生的负面影响,青岛及时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不仅如此,为了将“措施”落到实处,政策上,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搭建了青岛惠企助企“18+N”政策体系;经济上,研究出台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总规模30亿元的防疫物资生产专项应急贷款和中小企业转贷款;房租减免上,搭建“青岛好房东”平台,引导各类载体为中小企业减免房租……在帮助企业减小疫情冲击,维系社会经济秩序稳定上,青岛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青岛全市的迅速反应也进而推动了疫情期间青岛的中小企业能大幅度复工复产、和年前的工作效率。现在,青岛的中小企业所带领的民营经济正逐渐恢复去年强劲的发展势头。
5月20日,青岛出台《关于印发青岛市推进民营企业创意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着力推进民营企业创意创新工作,持续发展壮大青岛民营经济,青岛也成为了率先出台此类工作实施方案的城市,更成为国内首个以市政府名义印发文件支持民营企业创意创新的副省级城市。
让企业家写好“剧本”,政府当好“场务”,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正成为推动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角,并为城市活力不断激发创新动能。
从扶持中小微企业看青岛的营商环境改善
疫情期间,青岛印发了《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疫情防控法治保障方案》,基于此强化制度保障和法治服务,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2020青岛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今年,青岛将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打好高效青岛建设攻势,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成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
让企业家在城市发展中“唱主角”,重在用和谐的营商环境留住企业。
疫情带来的冲击不能影响青岛对于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
当下,经济运行持续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又进一步受到疫情冲击,并致使消费和生产增长动力不强,财政增收压力较大。疫情影响下产业升级速度受到影响,也限制了城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度。此外,青岛的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理念、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依托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目标,青岛将持续在营商环境下深化“放管服”改革,并通过“双招双引”这一经济主战场,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危中求机的“工业互联网之都”
经济复苏不是青岛的最终目标,如何盘活城市资源,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带动青岛抓住疫情下的机遇,工业互联网成为青岛接下来城市建设的工作重心。
根据数据,2-4月,青岛恢复最快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复苏指数高达138.96%,这一领域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已是去年同期的1.39倍。不难看出,在坚持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的前提下,围绕“四新”产业,青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正不断提速。
根据《2020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去年,青岛深入推进“双百千”行动和“一业一策”计划,新增“四上”企业2037家;并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7%,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6.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1.8%,“四新经济”投资占全市比重达44.6%。
青岛的产业转型之路也正式迈向了新台阶。
疫情下的新旧动能转换,必须要危中求机。按照集聚、品质、规范的总要求,青岛通过制定标准引导带动园区提升建设水平,打造一批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的高地。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和广大企业一起努力,从眼前的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紧盯“双百千”工作目标,按照“一业一策”的思路,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升级转型、量质齐升,促进“四新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冠疫情对全球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冲击,剖析其内涵,一场产业洗牌即将到来。上半年,疫情倒逼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新基建、5G被搬上城市发展的舞台,而这次,青岛选择不再错过——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被正式提上城市战略。
未来青岛将加快实施互联网攻坚行动。立足青岛制造业基础与品牌优势,青岛将深入推进互联网应用,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
如今,经济复苏带动整个城市的复苏,各项工作也逐渐迈入正轨。下一步,青岛将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四链合一”的生态,集聚更多的企业、资本、人才和技术,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草木”葱郁的工业互联网“热带雨林”。(界面山东 董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