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5-28 10:56:25
  新一代登山人以更加安全、科学、环保的理念传承和弘扬着中国人登山精神,继续攀登。每一天都将是新的起点,每一年都将是新的篇章。

  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在峰顶竖立觇标,安装GNSS天线,开展各项峰顶测量工作。45年前的今天,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至珠峰峰顶。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图为测量登山队员通过“中国梯”。

  从北坡登顶珠峰,将经历什么?

  珠峰登山大本营,海拔5200米。

  这是6个登山营地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所有攀登活动的起点。人们在这里送登山队出征,也在这里等他们凯旋。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5月26日16时35分,6名修路队员将攀登路线打通至珠峰峰顶,即把路绳铺设至珠峰峰顶,为登顶测量打下良好基础。新华社发(多吉次仁摄)

  从大本营徒步四到五小时,便到了海拔5800米的过渡营地。这是大本营和前进营地间的过渡站。

  再徒步约五小时后,便来到了6500米的前进营地。沿途绵延的绒布冰川是对眼睛的犒赏,但终点处这片“魔鬼营地”,也让大多数登山者的身体如临地狱。由于地处山坳,空气流通不畅,这里通常是登山者攀登过程中高原反应最严重的一个营地。

  前进营地也是雪线之前最后一个营地。绒布冰川在这里结束,汇入珠峰海拔7000米左右的常年积雪之中。从前进营地向前徒步两小时左右,便到达了换冰爪处。之后,著名的北坳冰壁豁然出现在眼前。

  这是珠峰北坡路线的第一大难点。这堵冰雪“城墙”,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令西方探险家望而却步。几百米的高度,近乎垂直的角度,密布的冰裂缝,要求登山者必须掌握过硬的攀冰技术,并在某些地段借助梯子才能通过。

  一些登山者在这里会耗费大量体能,而7028米的一号营地则是他们休息的场所。登山者在这个营地可开始使用氧气。再向上攀登,登山者将登上东北山脊,也将暴露在珠峰骇人的大风中。

  由于狭管效应,海拔7500米左右被称作“大风口”路段。风大时,登山者如果没有保护绳保护,甚至会被从山脊上吹跑。这是珠峰北坡路线的第二大难点。

  闯过大风口,路线进入冰岩混合的地带,海拔7790米的二号营地出现在一片斜坡之上。大风是这个营地的特色,气温也可低至零下20摄氏度以下。登山者必须时刻小心,防止冻伤。

  走出二号营地,登山者向峰顶前的最后一个营地——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进发。大多数登山者在这里都睡不好,除了高原反应,冲顶一般需要凌晨出发也是原因之一。因珠峰峰顶中午和下午容易变天,登山者一般都选择凌晨和早晨登顶,以便给下撤留足时间。

  最后的冲顶阶段,登山者首先行走在裸露的黄色岩层之上,也就是海拔8200米到8600米之间的“黄带”。在海拔8600米处,登山者遭遇北坡攀登第三大难点——第二台阶。

  这是一道高数米、几乎垂直的岩壁,极难寻找攀爬支撑点。最早挑战的西方人曾断言,没有人能够逾越第二台阶。

  1960年,中国登山队队员刘连满甘当人梯,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通过,成功跨越第二台阶。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此架设由几段金属梯组成的“中国梯”,降低了攀登难度。如今,“中国梯”已经过更换,新的梯子依旧在第二台阶处为一代代攀登者保驾护航。

  接下来,还有最后一道“鬼门关”——横切路线,一段仅能供一人通过的岩石绝壁。通过后,峰顶便近在眼前!

  我国先后于1975年和2005年两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1975年数据为8848.13米,2005年数据为8844.43米。如今,人们期待着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为人类揭晓“世界高度”新答案。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5月27日2时10分许,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陆续从海拔8300米的珠峰突击营地启程向顶峰进发。新华社特约记者边巴摄

  每个登顶者在峰顶都会看到不同的风景。有人看到了晴朗天气下,珠峰在朝阳映照中形成的巨大三角形阴影,宛若金字塔的形状。有人醉心于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此刻也只是身边的一座低矮雪山。有人运气不好,只能在风雪中继续忍受世界最高峰给予的“高冷”考验。

  也有人会热泪盈眶,在世界之巅,想要寻找自己山脚下的家乡。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之巅”的风景。

  影像见证

  珠峰攀登60年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2020年4月15日,珠峰沉浸在晨曦中。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1960年5月25日

  中国登山家

  王富洲贡布屈银华

  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

  第一次将中国人的足迹

  留在世界之巅

  至今已经60年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1960年6月7日,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右)、贡布(中)与屈银华三人凯旋拉萨后捧花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60年前

  没有先进的技术装备

  没有提前铺设好的保护绳

  没有成熟的攀登路线可寻迹

  甚至连从日喀则到珠峰山脚下300多公里的路

  都是攀登前临时修好的

  然而他们换来的

  是举国欢庆的一个历史定格,

  是艰苦岁月中一个民族的希望!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1960年5月,中国登山队队员在海拔7150米的冰雪坡上前进。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2020年5月16日,身着现代装备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从珠峰大本营出发。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

  珠峰之上的纪录

  不断刷新

  珠峰上的英雄

  代代辈出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1975年5月,中国登山队女运动员潘多(左四)成功登顶后,从珠峰返抵大本营。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女性。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珠峰传递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2017年7月12日,在纪念西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10周年仪式上,队员次仁多吉(中)、边巴扎西(左)和洛则获颁纪念奖杯。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山依然在那里

  但攀登

  已是另一种景别

  如今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登山运动的装备

  气象服务

  营地设施等有了巨大的变化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左图为2008年5月27日,登山队员通过架设在海拔8700米珠峰第二台阶的“中国梯”向上攀登。新华社发

右图为2019年7月10日,1975年登顶珠峰的登山家桑珠与收藏在珠峰登山博物馆的中国梯合影。新华社记者孙非摄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左图为1975年6月9日,我国气象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脚下的高山气象站收集气象资料。新华社记者程至善摄

右图为2020年5月25日拍摄的珠峰大本营气象应急保障车,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气象专家在这里与后方气象专家进行天气会商。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2020年5月10日,位于珠峰大本营的自动气象站。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左图为1975年6月13日,中国登山队队员在海拔6000米的高山营地,看报学习。图中正面前排三名藏族女队员分别为登上海拔8600米高度的桂桑(中)、登上海拔7600米高度的次丹卓玛(左一)、米玛卓玛(右一)。新华社记者范惠琛摄

右图为2020年5月21日,在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中国移动工作人员在维护5G基站。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左图为早期登山运动员在珠峰大本营举办的排球比赛(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右图为2020年5月16日,一名登山爱好者在珠峰大本营人工草地上进行高尔夫球练习。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左图为2005年的春季登山季,为测量、登山和科考等队伍提供服务保障的当地群众在珠峰大本营搭起的帐篷(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索朗罗布摄

右图为2020珠峰高程测量活动中,曾经被视为登山队最好的帐篷变成了垃圾集中存放处。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新一代登山人以更加

  安全、科学

  环保的理念

  传承和弘扬着中国人的

  登山精神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2020年5月11日,参与垃圾清理回收活动人员在珠峰前进营地6500米区域清理登山垃圾。(西藏自治区体育局提供)

山依旧世间沧桑  人与山共同成长——60年后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向“攀登者精神”致敬

2020年5月3日,在珠峰大本营,队员们的帐篷整齐地设置在小路两旁,路的尽头是雪后初霁的珠峰。

  60年后

  天路依旧伸向远方

  通向天际

  每一天都将是新的起点

  每一年都将是新的篇章(新华社 普布扎西  晋美多吉  孙非)

[ 责任编辑:张晓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