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黑天鹅”的突袭,让今年经济运行开局便遭遇历史少有的“倒春寒”,疫情之下的青岛经济,展现出这座城市应对危机、化解危机方面强大的韧性。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联手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旗下道口金科,利用覆盖百万量级中小微企业的税务、发票、支付、工商等多个数据源,涵盖各类企业经营数据,推出“韧劲中国——中国经济复苏城市排行榜”。在人口上千万或GDP上万亿的22座城市中,青岛的经济复苏指数达到59.10%,仅次于广州,位列全国第二。
疫情对各地的影响是不同的,市场信心足、政策指向准的城市必然会率先“反弹”。高居全国第二这份成绩单既让我们看到了青岛经济的韧劲十足,也对未来青岛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举和非常之策。本次疫情,受冲击最直接的就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何在特殊时期,通过政府的态度、政策、帮扶,帮助市场重新树立信心,不仅关系企业的生死,也会成为投资者们衡量营商环境的新标尺,更与城市前途紧密相关。
疫情以来,青岛开启市委书记、市长“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模式,全力帮助市场主体快复工、找订单。
从2月3日开始,青岛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就连番出台,效率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并拿出“真金白银”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防疫物资专项应急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度过“生死劫”,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
开全国先河的线上签约模式,也让隔离期间的青岛能够张开双臂拥抱全球市场……
看似月余的强劲复苏,背后是青岛一年半来,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下,苦练已久的城市内功。
1、投资“压稳”青岛经济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青岛经济的复苏其实有迹可循——投资。
王清宪履新青岛后,就将投资当作重中之重来抓,旗帜鲜明地提出:投资是增长问题,是结构优化问题,是新旧动能转换问题,是财政税收问题,是民生改善问题,是社会就业问题……抓住了投资,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全局,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全链条。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经济增长。因为没有投资,就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扩大规模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离不开投资。青岛的产业结构升级、可持续发展,都需要投资支撑。今天的投资影响着当下的增长,也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后劲。有效投资有助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迈向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新水平。
得益于“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成为市场共识,由此而来的大量投资,以及投资背后的一个个项目,成了青岛经济抗风险的最大“压舱石”,青岛经济也因此才能在疫情面前“千磨万击还坚劲”。
去年青岛经济的最大亮点就来自于投资。2019年,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比上年提升13.7个百分点,增速创近七年新高,在全国35个大城市中位列第一;尤其是民间投资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增速达到20.9%;共有在建投资项目5649个,是2018年项目总量的1.5倍。其中,新开工项目3101个,是2018年的1.9倍。
这构成了青岛经济抗风险的最扎实基础。开局就迎来黑天鹅的2020年,青岛的投资势头也没有被打断。
1月13日,青岛发布了《2020年青岛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计划》,提出了重点推进的14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3521亿元,其中20个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达632亿元。
2月5日,青岛向全球发出了《青岛:我们在线等您》的公开信,发出在线招商的诚挚邀请。
2月7日,青岛创造性的采用视频在线签约形式,让身在青岛的王清宪,与身在北京的东华软件股份公司董事长薛向东线上“聚首”,签下30亿元投资项目。这也成为疫情期间的中国线上签约第一单,开启了一轮全国线上签约热潮。
3月16日,王清宪化身“主播”出现在“化危为机乘势而上·青岛与企业共发展”线上恳谈会上,用3个小时的时间向330万名全球企业家在线推介青岛。2月份、3月份,青岛网上签约项目429个、总投资达5591.5亿元。
5月8日,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在百万人的“注视下”线上开幕。《全球创投风投年度白皮书(2020)》、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共同体宣言通过网络在全球同步发布。
一系列大动作下,今年一季度,青岛全市投资增长2.7%,高于全国18.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高速增长40.1%,同比提升35.1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20.3%。4月份当月,青岛投资规模超过550亿元,新开工项目数量超过300个,双双恢复到去年月度平均水平;当月新开工项目326个,超过了一季度新开工项目的总和。
所有这些,都是青岛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也是逆境中的青岛经济“压舱石”。
青岛在投资上的不含糊,换来了经济复苏的强劲指数。
2、看见未来、投资青岛、“机”在工业互联网
报名注册的嘉宾人数近10万,在线观看的人数1300多万,重点创投风投招商项目线上共签约30个,落户基金意向规模为559亿元……5月8日至9日召开的“2020青岛·全球创投风投网络大会”,用资本的信心,证明了青岛经济“再崛起”的信心。
因为在这场影响深远的疫情冲击之后,不仅产业需要资本支撑度过难关,资本也亟需找到承载下一次价值“爆发”的风口,投资产业获得增值。在这个关乎企业生死、产业方向的关口,资本扎堆来到青岛,就意味着在资本眼里青岛满是机会,青岛,正是资本界共同认定的下一个“风口”。
况且一季度投资增长高于全国18.8个百分点的数据也在表明,这次“千人同屏、万人同群、百万人在线”的网络盛会,也只是青岛投资引擎满速转动图景中生动的一笔。
之所以青岛被各路创风投“诸侯”瞄准,是因为危困从来都是创新者的机会,在疫情倒逼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青岛抓住了“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时代机遇,全球创投风投这场国内首创的“云”上之约,也把青岛在AI与5G等方面的优势积累、工业互联网的战略储备显露出来,这正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已经聚集了3.4亿用户和390多万家生态资源的海尔卡奥斯平台,在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位居第一。
配合完善的工业体系(涵盖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6个)、国家第一批5G试点城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城市,青岛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十分集中,能够为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供广阔空间。
正如王清宪所言:
"
“时代给了青岛机会。如果说信息技术制造成就了深圳,消费互联网成就了杭州,工业互联网成就的必是青岛,当然还有,那就是来青岛投资工业互联网生态链项目的创投风投人。”
"
在化危为机的关键时刻,青岛为企业和行业准备的,不只是可以借力的开放大势、落实落细的暖心政策,更重要的是投资机遇,是乘势而上的未来信心,工业互联网,就是青岛为全球准备的价值高地。
3、营商环境:青岛对待企业家的“顶格逻辑”
为什么全球企业家都要来青岛投资?为什么疫情也阻挡不了“投资青岛”的势头?
张开双臂拥抱城市合伙人的青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头部平台企业聚合在一起,让资源在青岛的平台上发展互动耦合,实现各平台企业的价值倍增。如果关注近期青岛主流媒体的报道,不难发现这些头部企业的身影频繁出现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而且是格外突出的“单独报道”。
像海尔卡奥斯平台的生态赋能;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在青岛全球研发中心的有序开展建设;青岛-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的云生态布局;华为正在青岛“链”出全景智慧产业,即墨、胶州、黄岛等地华为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商汤科技新技术人才支撑高地的打造;云天励飞从1到N北方运营中心的打造;青岛以萨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疫情期间为全国2000多家单位提供数据支撑服务;青岛会视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互联网+防控”模式上的探索;青岛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云端机器人“心脏”的制造……青岛主流媒体主动讲好企业创新发展故事,正是营造“招商护商爱商敬商”良好氛围的重要举措。
在这种示范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青岛城市合伙人的队伍之中,期待他们把发展蓝图画在青岛的大地上。总投资600亿的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也于4月正式落户青岛,总投资5.35亿的高端封测厂房项目近日开标。
青岛在改善营商环境上“动刀子”,建立了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制度,对企业的创新创意、投资合作方案等,市领导、各级各部门“一把手”都要带头倾听、带头协调、带头推动落实。今年,每一位领导干部倾听了哪些企业存在的困难,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成全了多少企业家的创新创意,年底都要盘点,在全市通报。
这是在营商环境改革中传递出的青岛声音、青岛温度。只要愿意成为青岛的城市合伙人,青岛就能层层“顶格接待”:见面完全可以不谈项目、不谈钱,而是谈青岛的想法、谈企业的想法,寻找企业家创意与青岛城市发展的耦合点,不强求合作、不放过机遇。对于企业家来说,这种氛围是激发他们投资青岛意愿、发觉市场创意潜力的重要因素,也是让企业家在青岛“感到舒服”的重要软环境。
企业家从青岛干部身上感受到的青岛温度,必然会在众多企业家、创业者群体中形成“口碑传播”,这是千金难买、比广告更具效应的传播。
如今,顶格逻辑已成为青岛领导干部必须去践行的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产业政策的制定,由之前政府“端菜”向现在企业“点单”转变,精准滴灌到企业最渴望处;服务企业的效果如何,由企业家说了算,让企业家看到了青岛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诚意;法治化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确保“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落到实处的有力武器,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和保障。
可以说,青岛自2019年开启的一系列“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是投资青岛势头高昂的必要条件。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因为青岛传递出的“温度”,而把青岛作为投资兴业的“家”。
任何深刻的变革与变动都是机会,变革中的坚毅就是担当。青岛努力地在度过冬天,这个过程相信也是青岛修炼自身功夫的好时节,谁在危机中智勇双全,谁就能重生。期待涅槃重生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