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静,文学、历史学双博士,中国传统音乐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续聘);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岗位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既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之中,全国人大代表刘晓静心系黄河,指出作为黄河入海口的山东,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上,应勇于承担更重要的使命,让我们的母亲河在奔流入海的同时绵延着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表示,应深刻认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大意义。一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对于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的重要意义。黄河是世界第五大长河,黄河文化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三千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对于我们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的重要意义。《汉书·沟洫志》曰:“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黄河千年奔流不停,象征着华夏民族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黄河磅礴雄伟的气势,体现出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的品格,这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三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对于打牢文化强国的坚实根基的重要意义。黄河流域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在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水利建筑、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多方面,黄河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国最深厚的基础构成。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既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黄河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山东省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任务。作为黄河中下游文化的代表,在新的历史时期,山东省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上,责无旁贷。而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也不是单一独立的任务,黄河文化的保护与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密切相关,黄河文化的传承弘扬也需要与品牌产业的合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文化内涵的深耕以及建设体系的创新。
近年来,围绕着治理开发黄河,山东省做了很多工作。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先行区、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带等方面工作成效已经显现;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湿地公园、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黄河国际生态城”等项目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山东省乃至整个黄河流域,黄河文化传承创新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强、产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在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新通道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等方面进展缓慢。
针对这几方面的不足,全国人大代表刘晓静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以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主线,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创造条件。要立足山东,面向全流域,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国家开放格局;要更加注重黄河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大协作、迈出大步伐;要统筹推进“黄河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治河、惠民、生态互促共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治理举措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奠定民意和物质基础,从而充分调动起沿黄各地及广大人民群众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黄河文化保护和利用、传承和创新密切结合。
二是以沿黄生态文化带建设为抓手,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精心谋划、科学编制沿黄高质量发展规划。应将山东省黄河沿线特别是省会济南市等黄河沿岸城市发展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全面推进黄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建设黄河文化资源数据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黄河文化深入研究。将黄河沿线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文化集中展示,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名城和标志性文化景观,扶植一批沿岸城市产业重点项目和知名品牌,打造独具齐鲁特色、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和黄河故道文化风情体验区。
三是以深入挖掘研究黄河文化为基础,讲好“黄河故事”。深入梳理和挖掘黄河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加强黄河文化、齐鲁文化、海洋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的研究,持续开展黄河故事、黄河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转化。要以发展文化新业态为重点,整合资源,开发视听娱乐、演艺观赏、竞技游艺等可体验的文化产品,同时,征集影视剧本,邀请一流团队参与制作,打造一批精品力作,讲好黄河生态、黄河治理、黄河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故事,从多角度、多方面提升黄河文化影响力,充分展现母亲河的强大凝聚力。
四是以发掘黄河文化为契机,叫响山东省黄河品牌。建议聘请专门宣传策划公司对山东省黄河文化旅游,进行整体包装推介,深挖特色优势,扩大知名度。加强对山东黄河品牌的宣传推介,提炼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黄河精神,讲好山东的“黄河故事”,努力打造黄河沿岸城市高效生态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黄河齐鲁品牌。
五是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健全完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工作体系。为保证黄河文化的整体性、完整性、系统性,突出黄河大保护、大治理并提高工作效率,建议报请中央,由山东省牵头设立沿黄九省区都参与的全流域黄河文化研究及协调机构。同时,在省内建立、完善黄河文化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等共同开发建设黄河文化的多方联动,全方位加强对黄河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进一步加强黄河沿岸生态规划管控,强化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句话不仅赋予了黄河文化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更为山东等沿黄河省市赋予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新高度和更沉重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日益凸显和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条件厚植文化优势,实现文化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山东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责任重大,讲好“黄河故事”,贡献山东智慧,坚定文化自信,这是对黄河与世世代代生长在黄河岸边的中华儿女最好的回馈。(中国报道:张洪祯 李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