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李想集锦】(182)丨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理解国资国企2023年三大任务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3-07 10:49:52
听新闻

需要进行国企功能分类的大讨论

——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理解国资国企2023年的三大任务

【李想集锦】(182)丨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理解国资国企2023年三大任务

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的工作部署,除了在经济制度与体制改革这一段以外,报告多处涉及到国有企业的内容,尤其是经济发展的问题多涉及国企。把最重要的东西选出来,主要是三个方面,可以称为2023年国资央企的三大任务,或者叫三大支柱,也叫支柱性的任务。朝深处说一点,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国企的三项主要内容。

近期,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政府工作报告,接连提出分类问题。我们应当特别重视,明确思路,做出重新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与重组。因为三顶工作与中国式现代化新国企体系有关系,顺此朝深处说说自己的看法。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国企的内容

【李想集锦】(182)丨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理解国资国企2023年三大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的工作部署,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内容。

关于改革的内容有: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关于产业结构的内容有: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

科技创新的内容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这三项任务一是分类和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三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来讲,一个是制度现代化,一个是产业结构现代化,一个是科技现代化。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国企,这三项任务,是决定性的。

2023年的国资央企三大任务

【李想集锦】(182)丨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理解国资国企2023年三大任务

从标题上看,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在二十大召开时,我已经做了解读,国资国企改革进入以国企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阶段。这意味着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衡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标准。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结果性指标,它综合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从具体内容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公司治理制度。制度现代化是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微观基础。现代化的国家需要现代化的制度做基础,国企的基本经济制度必是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核心是现代公司的治理。前些日子,我已经发表文章,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深入,我们在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问题上,已经完成得很好了。不能忽视另一个“一以贯之”。两个“一以贯之”,只讲一个“一以贯之”,是片面的。还有一个“一以贯之”,包括组织制度、经营制度、分配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和民主参与制度,每个方面确实都是很重要的。现在有时也讲组织制度,譬如董事会等。关键是经营制度、分配制度。而员工参与制度几乎是空白,极少见到有几家提供员工参与好经验的,实际上差距不少。

第二个是产业结构制度。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讲的“产业”,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需要什么样的体系,就需要从功能分类上开始。报告中讲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是结构改革的内容 。张玉卓在《学习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讲的三个方面,已经讲得透彻了。

第三个问题是科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问题。报告中两处都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预见今年的产业政策会加大对“卡脖子”领域的投入力度。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国与国的竞争聚焦于科技竞争,欧美对我国技术发展的遏制政策日趋增多,我国急需在科技上,针对产业链的关键技术节点、“卡脖子”技术,进行集中攻关,获得科技能力,从而在国际竞争上保持中国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而在获得科技能力,实现技术突围的方面,产学研用结合和新型举国体制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先进的科技强国相比,我们的科技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央企业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日前详细解读了如何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他指出,提高核心竞争力,要突出四个关键词:一是科技,二是效率,  三是人才,四是品牌。

在2月23日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勾勒出三大重点,即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加快健全有利于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这种部署是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相吻合的。

需要进行一次国企功能分类的大讨论

【李想集锦】(182)丨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理解国资国企2023年三大任务

为什么要进行分类,按什么分类,分类后怎么重组,是件大事。按照商业一类、商业二类与公益性分类,是否合适,值得探讨。

最近,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强调了分类,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社会责任当指国计民生与社会服务。

七年前,国企党建讲话解决了国有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组织的问题,解决了国企性质问题。现在,则要解决国有企业功能,不光是赚钱,还有其他社会功能的问题。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其社会功能还是明确的。我们如果光以赚钱一条来考核而放弃了其他,就不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了,与西方国企有什么区别呢?

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分类不是按类型分类,而是按功能分类。我从2012年就强调分类改革的,写了文章,当时还有邵宁、黄群慧都是强调分类的。后来那种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和公益性类,是有点简单化了。似乎一道命令下来,也没有什么讨论,更没有理论阐述。实际上,在98家央企中,一家公益性企业也没有,几乎是空白。中储粮、中储煤都组合到中粮里面去了,谁家是公益企业,都不知道。所谓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和公益性类,是有点糊涂。分类是否可以按照战略安全、行业引领、国计民生和公共服务四类来分类,值得探讨。这项工作,似乎除了高层的讲话,下面反应很少。

做好功能分类以后,才能明确重组。不管是专业性性重组,还是产业重组,要围绕产业体系来进行。细究一下,专业重组是为了加强竞争力,产业重组要牵涉到核心功能的问题。应该说产业性的重组与核心功能靠得更近。所以对于功能分类的问题,我们理解得还不够。为什么要分类,按什么分类,分类以后怎么干,这三个问题恐怕我们很多人还没有进入角色。起码在舆论上大家都没有充分注意到。也许需要进行一次国企功能分类的大讨论,实际上是国企功能使命的大讨论。大规模的重组,也是建立在这种分类的基础上做考虑的。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国企体系,也需要探讨建立

【李想集锦】(182)丨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理解国资国企2023年三大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新国企,叫现代化的新国企还是现代新国企。如果是现代新国企,起码要包括国有企业的功能性的使命现代化,理念现代化。使命现代化现代化不能不讲,分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先是国有企业的现代化。这是我们认识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要深刻理解“国家现代化”与“国企现代化”的关系,深刻理解为“国家现代化”做贡献与国企自身现代化的关系。建设现代新型国有企业,正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联系国企实际,可以拓展出一个范围宽广的话题体系。我之前发文,从八个方面来归纳总结,国企使命现代化 、发展理念现代化、国企制度现代化、国企产业现代化、国企科技现代化、国企运营现代化、国企治理现代化、国企文化现代化。

目前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三项是最重要的,公司治理牵涉到基础制度,分类牵涉到产业结构,还有一个牵涉到科技创新。有这三根支架撑起来,其他的都可以添上去。我曾经用五个现代化,最后扩展成八个,不管几个,这三个是基本的。

最近我在编写两本书,就现代新国企提出了我的看法,其中一本书的名字就叫《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国企》。国资委组织了很多课题,用很大的力量在研究这些问题,听说,一个课题经费能有几百万。希望他们的成果早点出来以指导实践。我觉得,课题研究尤其要切合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对上面有用,对下面有用,对过去有个提升,更重要是拿出来对将来有智慧明示,有开路引路的作用。

2023年的国资央企三大任务,实际上是制度现代化、产业结构现代化与科技现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国企的三大支柱。我们现在做的事情,立足于眼前的提质增效,又面向现代化新国企的方向发展。

【李想集锦】(182)丨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理解国资国企2023年三大任务

下面转载《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证券报》《中国新闻社》《上海证券报》等媒体的采访,这些内容都是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里面有我的观点,有对我的专访,谢谢编辑和记者们的辛苦。他们几家报道,把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企的内容都讲清楚了。(文/李锦)

中国证券报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

央企重组将是2023年国资央企改革“重头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将围绕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展开重组,预计今年会用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整合两手进行大规模重组。“央企重组将是2023年国资央企改革的‘重头戏’,而且会好戏连台。”李锦说。

李锦认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要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方面下更大功夫,通过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推动国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创新体系效能上实现新突破;通过组织运行机制改革,提升考核目标管理体系精准性,提升企业组织效率、运营效率、资本效率;通过企业人才机制改革,培养各级优秀人才队伍,全面激发企业基层组织活力和人才动力;通过企业品牌管理机制改革,打造更多品牌卓著的一流公司,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创造能力。

李锦认为,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将持续用好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整合,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内部的专业化整合,把横向的相应产业通过整合实现“一企一业、一业一企”,提高企业集中度,推进煤炭与火电、冶金与机械、商贸与航运等上下游行业协同重组,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将大力推进产业化整合,立足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七大领域推动整合,不仅在央企和国企内部,还将突破现有领域,向全社会各类所有制企业张开双手,用市场化方式进行股权合作,共同推动国家的现代化产业发展。

第一财经

今年国企改革划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这些任务

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予以明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国资委此前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后,今年国资委将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乘势而上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对第一财经分析,国资国企改革进入以国企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阶段。这意味着在改革目标上,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衡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标准。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结果性指标,它综合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李锦表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高水平的人力资本、领先业内的核心技术、不竭的创新动力、突出的管理能力、稳固的营销网络、良好的品牌形象、有魅力的顾客服务与产生强大影响力的企业文化。估计后续会对核心竞争力的标准进行统筹与分解,对实现这个目标进行过程式分析与系统性分析,作出研究和新的部署。

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日前详细解读了如何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他指出,提高核心竞争力,要突出四个关键词:

一是科技。就是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抓手,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还有在增强创新体系的效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二是效率。就是围绕着“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精益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人才。坚持培养和用好人才,积极参与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还有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四是品牌。就是要加强品牌管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坚持分类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

国企功能界定与分类改革,既是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举措,也是当前深化国企改革的逻辑起点。近年来,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和子企业按照商业一类、商业二类和公益类三个类别,全面完成功能界定与分类。各地也都结合实际基本完成了相关工作。

国资委此前也对深化分类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商业一类企业处于市场竞争最充分的行业和领域,要提升资本回报、质量效益,率先全面落实市场化改革的各项举措。

商业二类企业是指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企。这类企业要聚焦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完成重大专项任务,争做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的担当者。

而公益类企业要聚焦保障民生、服务社会,高效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做好优质服务的提供者。

分类改革不仅是对企业功能界定的分类,也意味着分类监管。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目前改革的一个难点是,一家国有企业同时从事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存在交叉补贴、补贴不到位、补贴不规范等问题,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意味着要做好分类核算,规范补贴方式。

完善现代公司治理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也是今年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近年来,国资央企坚决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一方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持续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有力促进国有企业效率活力的明显提升。

李锦表示,现代公司治理,一方面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改革重点是进一步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责边界,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

 “另一方面是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制度创新思维的根本途径,需要在市场化经营方面有新的进展。”李锦说。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资央企将以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更好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加注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选优配强外部董事队伍,保障董事会发挥决策中心作用,落实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制度,建立新型经营责任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国企公司治理,使企业决策、治理、管理与市场经济更加契合。

中新网

(两会观察)

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中国力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李想集锦】(182)丨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理解国资国企2023年三大任务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两个毫不动摇”指的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共二十大召开以来,“两个毫不动摇”高频出现在中国重要会议的工作部署中。

“作为公有制经济代表,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两者命运休戚相关。”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二者关系不是对立,而是有机统一。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高层最近一段时间召开的重要会议,对国企、民企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也给予较多关注。

民营企业为何受到重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丘市市长摆向阳认为,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他指出,稳经济是中国政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目标,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广大民营企业展现了强大发展韧性,对维护经济正常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困难,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生产经营更加艰难,服务行业受影响尤其大。”摆向阳说,此时更需要政府释放强烈信号,加大支持帮扶力度,以民营企业的全面恢复助力经济整体提升。

在李锦看来,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明显“堵点”。一方面,不少企业自身规模小、技术创新投入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另一方面,在制度上遭遇隐性壁垒,缺少健康的发展环境。

中国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清晰认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破除各种隐性壁垒,一视同仁给予政策支持,提振民间投资信心。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

在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多蒙德实业集团董事长石磊看来,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要从“细处”着手。他指出,近年仍存在第三方机制不健全、税制不合理、融资不公平、服务水平低等阻碍优化营商环境的因素,亟须“对症下药”。

为此,石磊期望,行动上,各地政府应细化民营企业服务措施。舆论上,要纠正一些人对民营企业的错误想法及认知偏差。思想观念上,要在投融资、招标等领域公平对待民企,确保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上海证券报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中国企业研究院李锦: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构建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化新生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体现了国家对“两个毫不动摇”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不移的决心,有利于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构建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化新生态。

“政府工作报告以较大篇幅强调民营企业,引人注目。”李锦表示,建议相关部门从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方面着力,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用真招实策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

李锦预计,政策层面将继续大力减税降费,从民营企业“缺技术、缺资金、缺底气”问题着手,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深化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通过竞争性环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大限度引进市场竞争,吸引非公经济的进入。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

中国企业研究院李锦: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在四个方面下更大功夫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关键要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个方面下更大功夫。

李锦表示,通过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推动国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创新体系效能上实现新突破;通过组织运行机制改革,提升考核目标管理体系精准性,提升企业组织效率、运营效率、资本效率;通过企业人才机制改革,培养各级优秀人才队伍,全面激发企业基层组织活力和人才动力;通过企业品牌管理机制改革,打造更多品牌卓著的一流公司,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创造能力。

“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内容,是基本经济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制度。”李锦认为,接下来,国有企业将从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运行制度、现代企业分配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职工民主参与制度六个方面着手,完善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182)丨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理解国资国企2023年三大任务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