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专访了中国慈善与环保事业的创新引领者陈光标,访谈录如下:
笔者:习总书记曾讲道:“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自创业以来,您为慈善事业不断输送着自己的能量,连续多年荣获“中华慈善奖”,是一名“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心系慈善的企业家”。您能否谈谈您的为善心得,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如何讲好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陈光标:我们这一代人从小都是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成长起来的,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小时候,雷锋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而遥远的;随着时代变迁和个人阅历的增长,雷锋变得更加可敬可亲了,仿佛就是我身边的一位同事、伙伴、兄弟,不时地提醒着我去做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我认为,雷锋助人为乐的世界观是通过比照自身境遇变化而确立的。苦难与快乐的对比,卑微与尊严的反差,使雷锋萌生了至纯的感激——感激所有给予他快乐和尊严的人,感激所处的时代和世界。为了表达好这份情感,他要规划自己的人生,他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他要奋进以积攒更多能量,使更多人加入到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我本人生长在江苏泗洪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令全家摆脱贫困是我那时最朴素的念头,所以在少年时代就一边学习,一边设法卖粮赚钱。走出大学校门开始创业后,我把大部分收入用来给家乡盖房子、修路、改造集贸市场。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视野的开阔,我更加渴望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为受灾的同胞多做一点事情,因此大家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湖南雪灾、莫拉克台风等灾区现场都能看到我的身影。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时至今日,我们都是这一伟大号召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却有不少人淡忘了作为目的的后半句,仅记住了作为手段的前半句,这是非常可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必须被铭记,时代赐予我们成长的机遇和土壤,我们也应尽己所能回报社会。不需要援引高深的哲理,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最淳朴的美德。雷锋懂得,并且将实际行动付诸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这是十分可贵的。
光阴荏苒,时移世易,我们迈入了新时代,而雷锋精神依然鲜活生动,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我们在今天讲好雷锋故事,践行雷锋精神,一个基本原则是“守住底线,追求无限”:在生活中,要始终坚持做一个好人,不断净化心灵,守住为人处世的底线;在工作中,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决不能为了谋私利而愧对于党赋予的责任。
笔者:“不忘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这是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安排,也是社会各界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准指针。近年来,面对来自网络与新闻界的种种质疑,您在“沉寂”许久后开启了自我革命——环保、慈善事业“今后将更加扎实和低调”,“以一种能让更多人接受的方式”重新上路。对于其中的变与不变,您有着什么样的考量?
陈光标:我认为,做好事留不留名,是个人的选择,很难进行硬性评判。但是榜样的事迹必须得到广泛传播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最近几年,有人质疑雷锋为什么要写日记,为什么拍很多照片,最后竟然得出结论——他想出名。试想,如果领袖不知晓他的情况,社会不了解他的事迹,我们就不可能有雷锋这个榜样可以学习,良好风气的形成也势必缺乏一份助力。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题写“时代楷模”书法作品勉励陈光标同志
我因高调宣传慈善和环保项目招来了不少讥诽,的确是触动了一些人的固有观念。但是我被授予“中国首善”、“全国道德模范”、“双拥模范”、“中国最具号召力慈善家”、“中国大好人”等荣誉称号,得到了成千上万的证书、奖状、锦旗和哈达,这恰恰表明了我积极向善的努力是党和政府所认可的,是社会所肯定的,合乎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我也非常珍视这些荣誉,因为它们代表的不只是对我个人的肯定和表彰,最重要的是让我进一步坚定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信心,同时以雷锋同志为标杆,正视并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进行自我革命,随时准备好向更高的目标再出发。
我这几年所谓的“沉寂”决不是意志的消沉。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一些时刻需要沉下心思考,这是在成长道路上自省与提升的必要过程。我相信自己可以“用一种能让更多人接受的方式”重新上路,一方面是因为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使自身更加成熟,另一方面是社会观念也在快速进步,变得更加包容和理性。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自然会发生一些变化,思想和处事会更加沉稳。比如,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难免仅靠一股热情做事;年龄大了会更加注重方式方法,考虑周围的环境和效果。但是,做好人、做善事,关注并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和环保事业,我对此不仅没有一丝动摇,反而信念更加坚定,计划更加周全。在这个蒸蒸日上的新时代,我要遵照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导,做一个慈善、环保“新光标”。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名艺术家、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冯远同志题赠书法作品鼓励光标同志新时代、新发展,成一代雄风,做时代榜样
笔者: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2019年,江苏黄埔在绿色拆除领域取得了一定突破,并进军海上测风塔项目,展示了先进的拆除技术和过硬的管理能力。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当下的江苏黄埔如何发挥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光标:作为国内领先的拆除企业,我所创建和领导的江苏黄埔公司一直以“引领循环经济、践行社会责任”为目标,致力于“安全、智能、高效、环保”的拆除工作,以实力和行动为“绿水青山”的伟大事业增砖添瓦。
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改进拆除工艺,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在与东南大学的合作中,我们于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热工性能、抗震性能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同时,公司开发出“智慧云系统”,不仅能侦测拆除项目的地理环境,规划出最合理的垃圾运输交通线路,还能实时监测车辆行驶轨迹,确保工作全流程的安全可控。运用独创的工艺方法和操作流程,我们圆满完成了多个标志性桥梁、大型厂房、高耸建筑等复杂环境的控制爆破和技术密集型拆除项目。
更高的拆除水平为公司推行绿色发展提供了支撑。我们是建筑拆除行业全国范围内率先对建筑垃圾进行环保再生处理的企业,采用国际先进的移动式破碎筛分机组,对所拆除的废旧混凝土进行现场加工,形成再生资源,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基本保证在95%以上,实现了规模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效益。
公司多年来先后承接了江苏、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山东、山西、雄安等十多个省市的废旧拆除工程,拆除面积逾千万平方米,回收废旧钢铁数百万吨。纵观企业的发展,业主的利益一直是我们悉心维护的对象——守法合规、诚信经营、保质保量,零事故、零污染的答卷赢得了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
此外,我们正在研究如何采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运用5G技术将物联网有机嵌入到运营管理当中,力求更好地保证工程环保与高效。
笔者:“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是习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家的殷切寄语。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采取具体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广大经营者再注一针强心剂。作为一名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您有哪些计划和想法,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回应国家和人民的期盼,并实现自己新的辉煌?
陈光标:“如何响应新时代的召唤,更好地践行民营企业家责任?”这是我心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其中,有一点最为关键,就是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需要,与百姓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与不断增大的就业压力,江苏黄埔主动为国家分忧,迄今已安置近千名下岗职工、退伍军人和农民工就业。在通过自身发展创造更多岗位的基础上,我们将积极开展员工的政治和技能培训,帮助就业者从“好就业”走向“就好业”。
行善与环保是我个人的毕生信念,也是我们整个企业的使命与担当。江苏黄埔承诺,将50%的净利润拿出来投入到公益事业。这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时刻提醒着我:治企有方、做好企业家是我的职分所系,回馈社会、做好慈善家是我的责任所在。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我希望自己为员工们示范的,就是对政治过硬、业务领先的不懈追求。事实上,我们公司组建的黄埔民兵营,在参与汶川地震、芦山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地的抗震救灾时,就因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意志品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扬。在公司内部,我们既要一流的工程水平,还要进一步推进党组织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把江苏黄埔打造成民营企业的党建示范高地,为公司、也为社会带来更多雷锋式的党员标兵。我想,这是我的愿景,也是我们时代的需要。
陈光标
评论:
——新时代,新光标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什么是做人做事的底线?不做有损于社会、有辱于民族、有害于环境、有伤于他人的坏事,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这体现了“无害”的伦理原则。
如何追求做人做事的无限?主动寻找机会,一辈子坚持做好事,就是追求无限,这体现了“利他”的伦理原则。
守住底线,即是履行了一名公民的道德义务;追求无限,铸就了一位楷模的成长之路。
习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将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提升到关乎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高度。而“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榜样的力量不可或缺。
从张思德到董存瑞,从雷锋到陈光标,每一位道德模范都焕发着以奉献为取向的永恒价值,也标识着各自时代所崇尚的道德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民营企业家陈光标作为全国道德模范,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对企业家“创造财富,造福社会”的价值期许。在此,诚切期望以光标同志为代表的有良知、有感情、有担当的企业家群体继续发挥榜样作用,在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成就更大的辉煌。(文/燕腾、钱政,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