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李想集锦】(152)丨国企改革新的逻辑框架正在形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12-19 10:04:31
听新闻

 一份可以上达天听的国企改革建议书

国企改革新的逻辑框架正在形成

——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国企改革的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3年国企改革的安排,更有实践的针对性、时间的紧迫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企改革的内容有99个字: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和党的20大报告的86个字比较,显得更为集中,焦点提得更加具体。把这两个报告对照起来,可以发见国企改革新的逻辑框架正在形成,很多人都关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后国企改革搞什么?按说三年行动是一种运动式的做法,也是有益的、有效的、有利的,但是新的形势、新的问题需要做出新的判断,拿出新的措施。过去的改革做得不够的地方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说的是公司治理机制。一个“真正”,大有惊醒梦中人的感觉,“真正”,在中央文件中极少出现。原来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真正”。真正的反义词,是不够,或者是名不符实。“真正”这个词,份量很重。

展开来再看一下,不仅是二十大报告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国资改革三条没有讲。一是国资监管改革;二是投资经营公司;三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从2015年22号文件到三年行动,大概都是八条,现在有三条没有讲。这就意味着这三条已经解决得很好了,甚至有过犹不及的感觉,也就是说监管的一手做多了,做过了,放的一手少了,搞活的、市场化的一手少了。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企改革的论述,我觉得国资国企改革有这样的八句话要琢磨。

一、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改革的目标。过去讲是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防风险能力。现在,二十大报告讲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又加上“国有”两个字,并且是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改革的目标或者是标准。当然核心竞争力,需要研究,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是相通的。

二、国企的功能任务要重新明确。坚持分类改革方向,闻之很有感概。现在的国企是四大功能,也就是核心安全、行业引领、国计民生和社会服务。我看大部分人都对后面两条都没有进入角色,国企的功能是变化了,多数人不太在意后面两条。国有企业不能光顾自己赚钱,社会责任、政治责任,国家责任,都要讲。国资国企承担着生产公共产品、建设重大工程项目、推动国家技术创新等重要职责,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引领经济发展、带动其他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和突击队。加快国资国企改革,要贯穿与国企定位一脉相承的逻辑,在改革的方向、制度、规律、标准和领导等方面继承和发展。定位要准。

三、分类是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以前分成公益型和商业性两类,公益型只有中储煤、中储粮两家,实际上被中粮合并了。央企便没有公益型企业了,都是商业性。实际上,现在讲的的分类是企业内部的分类,而不是外部的分类。内部的分类是企业、任务、功能、地位与经济布局,有新的要求。这个事情,前些年实际是做了“夹生饭”。提出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现在要重新分类,分类改革,分类考核。不能总以产值论英雄。

四、国企改革的微观基础是公司治理。现代企业制度关键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包括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和监管权。实际上,可能围绕所有权做文章做多了,经营权没有放权、授权。

五、市场化改革是方向。这次中央提出真正做到市场化经营,就是经营方面不够市场化。主要补这一课。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努力做到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加快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依法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国企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六、围绕主责主业,建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专业化重组,肯定这是关于市场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一个大市场大产业的形成,大专业的形成,仍然是改革的重要任务。

七、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混合所有制好像有意不讲,实际上很多问题都牵涉到混合所有制,中国目前是最需要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时候,空间巨大。比如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到国企和民企的产权平等,实际上还是混合所有制中遇到的问题。国企要帮助民企,在民企困难的时候国企有这个责任。以产业链链长的身份结构新的产业集群。在内部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有序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有些事情还没有开始便结束了,有些是碰到困难便退缩了。

八、企业家精神是改革的动力。因为企业家精神对应企业产权的问题,这方面也是国企改革的内容。

以上八条,形成国企改革新的逻辑结构,也就是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主题,以市场化经营为方向,以国企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分类改革为基础,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并重,以公司治理为抓手,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平台,以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为保证,以企业家精神为动力。加上一条,坚持党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领导,为领导与保障。在短期内实行的新的顶层设计。

国企改革下一步重点要抓什么,怎么抓,基本框架正在呈现。确实,国资监管成绩太突出了,太过了,可以暂时放一放。千万不能陷入“一管就死”的境地。

有些地方要我讲二十大以后国企改革怎么做。其实二十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得很清楚了,着力点也找到了。关键看我们怎么理解。对待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我们在承认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强弱项,补短板。国企改革还在路上。

以上,是我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思考。有需要者,将其压缩一下,对上峰呈一内参,材料也够了。(李锦)

专访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

国资国企改革进入以国企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阶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如何解读上述重要表述?未来国资国企改革将如何继续推进?就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进行了专访。

【李想集锦】(152)丨国企改革新的逻辑框架正在形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NBD: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如何理解“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李锦:我认为,国资国企改革进入以国企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阶段。这意味着在改革目标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际上提出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衡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标准。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结果性指标,它综合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核心竞争力应强调的是“结果”,要注意与一些投入性指标、可能对未来竞争力产生成效的“潜在竞争力”指标构成因素加以区别。

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高水平的人力资本、领先业内的核心技术、不竭的创新动力、突出的管理能力、稳固的营销网络、良好的品牌形象、有魅力的顾客服务与产生强大影响力的企业文化。这与世界一流企业的16字标准(“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是相通的。

过去强调的是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控制力和防风险能力,面比较宽。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这样提出,估计后续会对核心竞争力的标准进行统筹与分解,对实现这个目标进行过程式分析与系统性分析,作出研究和新的部署。

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

NBD:会议提出,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的提法大家非常关注,对此应如何解读?

李锦:“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要和“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的表述联系起来,不能分开理解。

“现代”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上,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公司治理,一方面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改革重点是进一步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责边界,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

另一方面是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制度创新思维的根本途径,需要在市场化经营方面有新的进展。

前一轮改革中,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做得很好了。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包括法人财产所有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市场激励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尤其是市场经营问题,有效发挥经理层执行作用,健全经理层执行落实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等,在有效权力范围内扩大经理层经营自主权,差距还比较大。近些年来,一些非市场性因素也在上升。譬如,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差异化管控机制没有形成。这些需要加以针对性提高。

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

NBD:在国企民企地位关系方面,会议强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未来这方面工作应该如何推进?

李锦: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在强调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后,强调国企民企平等对待,实际上是维护市场的严肃性、权威性与法律性特征。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民企困难较大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国企民企平等对待,另一个是制度和法律的权威性。这件事情说了很多年,但保障仍然不够,靠什么保障,就是制度和法律。估计在今后一个阶段会有相关文件出台。

这里面核心的问题是加强产权保护和激励,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国有产权交易制度,完善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这方面,法律制度是根本性的。包括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提升知识产权审查能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快速反应、惩罚性赔偿等机制。加强数据、知识、环境等领域产权制度建设。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152)丨国企改革新的逻辑框架正在形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 责任编辑:窦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