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亮明态度,对民营企业困难号准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民营经济论述的解读
李锦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民营经济缺少健康的环境号准了脉,开出了从六个方面根治的药方。这对稳定市场预期无疑非常及时且关键。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两个毫不动摇”的表述更加坚决、明确,特别提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不仅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对民营经济缺少健康的环境号准了脉,开出了从六个方面根治的药方。这对稳定市场预期无疑非常及时且关键。
为什么对民营经济要用这么多笔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这些因素与条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市场主体的活力发挥、潜力激发、生存状态、发展壮大。中国的市场主体,就数量而言,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95%以上。因此,可以说,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改善,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
实际上,国家政府改善营商环境,在相当大程度上也主要是围绕着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的。会议承认有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实际上,是承认不平等现象存在,这件事情喊了多年,但是仍然差距较大。会议强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尊重市场规律”,“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以较大篇幅强调民营企业,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出于三个原因,一是我国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税收贡献超过50%,产值占比超过60%,我国要保持5%的增长速度,离不开民营企业;二是我国民营企业具有独特优势:有活力、有效率、有潜能,民营企业家的创造力和韧性比中国经济的韧性还强;三是我国当前民营经济困难,需要帮一把、扶一把。比如金融资源,在银行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不到30%,民营经济却提供了60%以上的贡献率,如果未来资源配置更加市场化,比如民营经济能够获得金融资源40%或者更多要素的支持,我国GDP增速就将不是原来期望的5%,也可能会达到6%或以上。所以民营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并能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民营经济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要客观认识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一些困难。
一是融资问题部分缓解,但融资难融资贵仍然突出。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和利率未有明显降低。
二是税费负担有所减轻,但整体成本仍然较高。特别是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集中于行业中下游的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成本增加较快。
三是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持续改善,但市场准入、产权保护等问题仍然突出。
四是部分政策有助于民营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但调整过快过猛影响企业经营。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实税收、社保、环保等政策上“一刀切”,干扰企业正常经营,误伤部分规范经营的民营中小企业。
五是民营企业活力较强,但缺乏转型升级的能力和方向。不少民营企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缺乏转型的人才技术支撑,这也阻碍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一些抑制民营企业发展的弱项和障碍也日益凸显,表面上为“三缺”:缺技术、缺资金、缺底气。实质上是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缺少一个健康的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这个环境着力点从制度、法律、政策、舆论、产权保护和领导干部亲清政商关系。
怎么营造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发展环境?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过去强调得多的是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现在是同时强调。特别是,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表明我们党从思想理念到制度形成与法律制定,逐渐向深层次发展、全方位发展、协调式发展的趋势。
怎么对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改善,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这些方面抓得实、提得准。
一是制度上,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强产权保护,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国有产权交易制度。
二是法律上,发展民营经济是长久之策、固本之举。要为民营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法律基础,提供了法律保障,包括民商法类、经济法类、社会法类,也包括国务院重要法规,全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
三是政策上继续强力减税降费,从“三缺”问题着手,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深化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通过竞争性环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大限度引进市场竞争,吸引非公经济的进入。
四是舆论导向上,大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的舆论。特别是共同富裕上对民营企业与企业家正确对待。我们现在形成了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民营企业居功至伟,民营企业是花自己的钱让员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应该受到尊敬,不能利用少数企业出现的个别问题,对民营经济进行贬损和丑化,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被“污名化”,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将产生很大的思想冲击。
五是产权保护,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产权是所有权为核心的权利,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也是公民、法人等主体最为重要的权利,致力于化解“小富即安、大富不安”情绪。
六是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和清廉社会生态。领导干部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当好既亲又清的表率,厘清政商交往边界,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努力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亲清政商关系,系统施治,形成亲清合力,与企业家建立“一家人、自己人”的信任关系。
现在,我们相信,随着政府一系列纾困破茧的举措落地实施,加大力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发展优势和潜能将进一步释放,更多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将迈上更高的竞争平台、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新京报》)
李锦:核心竞争力将成为衡量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的新标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核心竞争力将成为衡量国资国企改革成效的新标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高度重视,下一步,现代企业制度将成为国有企业加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是改革着力点。”李锦说。
关于现代公司治理,李锦认为,一方面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改革重点是进一步厘清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责边界,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李锦认为,在改革目标方面,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将成为下一阶段衡量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标准,预计下一步会对国企核心竞争力的评判标准进行统筹与分解,对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过程式与系统式分析,并可能研究作出新的部署,包括发布相关文件等。
(来源:《上海证券报》王子霖)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