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李想集锦】(145)丨从二十大报告看能源产业的过去与未来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12-02 14:50:04

从二十大报告看能源产业的过去与未来—— 在能源企业讲解二十大报告(部分)

【李想集锦】(145)丨从二十大报告看能源产业的过去与未来最近研究能源安全问题,因为二十大报告对能源问题讲了三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三处专门提及能源。

一处讲述前十年成就时提到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新能源技术等取得重大成果,对中国能源企业予以充分的肯定。

一处是在谈到“碳达峰”“碳中和”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一是在讲到国家安全时,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能源资源安全。

二十大报告关于能源的部署围绕一个核心,就是能源安全。

我们记忆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听了代表们的发言,反对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特别提出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按照总书记“办事情一定要掌握这么一个原则,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的要求,我们要正确算几本账、处理好几组关系。一定要把事情讲明白。

一是算好“双碳”与经济安全的“账”。2021年在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以及煤电价格倒挂的情况下,多个省份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已是教训。

二是算好“双碳”“双碳”与新能源的“账”。现在火力发电占到七成。比例太大了,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2020年-2040年,我国能源转型总体处于“积极替代阶段”;2040年到2060年,能源转型进入“加速替代阶段”。即使2060年实现碳中和,煤炭仍然是重要的应急和调峰能源。

三是算好煤炭与“双碳”的“账”。推动“双碳”战略并不是简单地控制煤炭开发利用,减“碳”不是不要煤炭,煤炭还要兜住国家能源安全的底线,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四是算好“双碳”战略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账”。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前提下,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助力绿色发展。

(以上是演讲时的部分内容)

一、对前十年能源成就怎么看?

【李想集锦】(145)丨从二十大报告看能源产业的过去与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能源改革发展的关键五年。能源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展示了能源改革的新面貌,打开了能源未来的新局面。我从七个方面进行归纳:

一、能源战略思想逐步成型,提出能源发展总纲。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五位一体,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其中,消费革命是关键、供给革命是基础、技术革命是动力、体制革命是保障、加强国际合作是新时期保障能源安全的客观要求。

二 、能源结构更为优化,新能源发展明显。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再加速、再深化。去产能防风险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源生产结构持续调整完善。在过去十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结构加速转变,清洁能源占比正持续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中国确保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达到25%左右,是有希望的。

三、能源消费革命持续推进,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党的十八大以来,能源消费革命进程不断加快,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深度实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明显。能源消费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消费比重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迅速增长。能源消费增速得到控制。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带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上升,能源消费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四、能源惠民力度加强,发力保供稳价。中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不仅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的严峻考验,而且有力应对了国际能源价格动荡对国内发展的传导影响,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全国如期实现“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目标。电网改造升级,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提升。光伏扶贫工程,更好释放“阳光红利”。

五、技术革命持续推进,能源企业竞争力得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发展进入创新驱动新阶段,多项能源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取得突破。能源科技战略引领更加到位,能源技术和示范工程获新进展。煤、电、油、气、新能源各方面均有技术突破和重大工程示范。

六、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排放绩效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从理念到实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论为引领,能源低碳转型持续推进,传统化石能源比重不断降低,非化石能源得到长足发展,新能源发电占比快速提高。原煤入选率逐年提升,能源资源节约成效显著,能源排放绩效更加优化。

七、国际合作全面深化,国际话语权强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现了同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国家电网联接,打造了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四大油气输送通道格局,基本形成了油气上下游产业链深层次全面合作模式。能源企业“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油气、煤炭、新能源、电网、火电、水电、核电等领域国际合作全方位开展。国际能源治理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作为全球最大能源生产国、最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在全球能源舞台上的力量正不断强化和提升。

二、对二十大提出的能源安全怎么理解?

【李想集锦】(145)丨从二十大报告看能源产业的过去与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以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开头,以确保能源安全收尾,这是一个因果关系。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确保能源安全始终是中国做好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务。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抓手。(略)

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能源的基本任务。(略)

【李想集锦】(145)丨从二十大报告看能源产业的过去与未来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是重要策略。(略)

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是重要措施。(略)

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是重大任务。(略)

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略)

转变生产方式是油气企业的发展路径。(略)

【李想集锦】(145)丨从二十大报告看能源产业的过去与未来

强化科技创新是油气企业的根本支撑。(略)

加强能源产供销体系建设是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略)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企业怎么干?

【李想集锦】(145)丨从二十大报告看能源产业的过去与未来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有企业要着力强化能源安全保稳,全力做到安全稳、保供稳、企业稳,勇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煤炭企业要进一步提升能源安全支撑保障能。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煤炭产业要立足全国,合理控制消费总量,坚决兜住国家能源安全底线。大力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增强煤炭供应能力和供给弹性,努力提升优质煤炭储备水平,提高保障国家煤炭安全供应能力。还需做细做实保供方案,实行全国煤炭产量日调度机制和价格库存监测机制。

——石油企业要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提升油气供给能力,不断完善油气进口保障体系。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炭石油的储备体系,加快储备库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设施建设,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的弹性裕度。

——新能源加快发展,做未来能源供给主力。大力提升非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努力拓宽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建设和发展光伏和风电,努力拓宽绿色电力应用渠道。加快推进水蓄能和汇集站建设,提高风电光伏消纳能力。积极探索氢能、甲醇、地热能、生物质能源发展,加快实施新能源替代工程。

——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略)

——进一步推进能源低碳技术进步。(略)

——进一步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略)

——进一步开拓能源对外合作能。(略)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应对能源供应链挑战。(略)李锦)

【李想集锦】(145)丨从二十大报告看能源产业的过去与未来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145)丨从二十大报告看能源产业的过去与未来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