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的逻辑框架分析——在中储粮学习会上的演讲(节选)
李锦为大唐集团、中储粮集团和烟台大学授课
11.23
11月23日,李锦在北京为大唐集团党校做二十大解读,分析二十大后中国国企改革趋势。
11.24
11月24日,李锦在海口为中储粮集团训练班做二十大报告国企解读。重点讲授双循环与高质量发展。
11.25
11月25日,李锦在杭州为烟台大学线上授课。重点讲调查研究与记者发现力。
上面和大家讲了二十大主题,现在向大家分析一下二十大报告的框架结构。
二十大报告增加三个部分,成为十五部分
上面和大家讲了二十大主题,现在向大家分析一下二十大报告的框架结构。
有些同志提出来二十大报告怎么分成15部分,比过去都多,为什么加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科教兴国、安全。这里,我和大家讲解一下。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一般来讲是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过去的回顾、今后的任务,后面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部分;第三个板块是国防、外交、港澳台和党建。一般来讲是三大板块,12部分。当然,党建是特殊的内容,收尾的。
在十九大报告加上了新时代,这次增加了中国式现代化,前面就变成三个部分了。第二板块与以往的区别是把依法治国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分开了。我们知道,我们的政治路线是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相结合的路线,过去这三个部分放在一个板块,这次既强调了依法治国,又加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尤其把全过程人民民主放在单独一个部分,里面讲到了人大、政协,强调了基层民主,职工代表大会重要的内容。再后面加上了安全,这是当前国内国际的形势,从实际出发,所以二十大报告,就变成15部分。内容增加了,那么经济发展的部分就压缩了,比如说国企改革的部分,十九大是120个字,二十大是86个,数字减少了。当然,各个部分都与国有企业有关系。
上面讲的是变化情况,下面的逻辑关系,给大家再多一点理论的分析,希望这种分析对大家认识二十大报告会有所启发。
二十大报告逻辑结构分为三大板块
“总体框架”角度读二十大报告,将逻辑结构分为三大板块。整个二十大报告,一个导语,主体是15个部分,还有一个结语。这里面是一个完整的有逻辑的框架,主体内容分成三大板块。
第一部分到第四部分都是围绕着主题而展开的。这个主题,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尤其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及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总结,同时梳理一下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第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与任务。首先提出主题,然后提出思想,再提出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首先要放在第一位,它是目标、是方向,是我们共同的基础、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理想。
第二大板块,从第4部分到第10部分,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生态的。目标要具体化,怎么具体化?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来体现。过去是“四位一体”,现在是“五位一体”,其中政治的,又分成两块,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一个亮点。
第三大板块,原则上是保障部分。从第11部分到第15部分,安全的,军事国防的、外交的,和平统一,最后压轴的是党的建设。旗帜、思想、目标、布局,这都要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来实现,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落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大党成为强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统一,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最后是结语。结尾是“动员令”,动员全党;发挥人民主体创造能动性,动员全国人民;从战略上做好青年工作,动员青年。强调两层意思,一是团结,一是青年。
从旗帜到思想,到目标,到布局,到领导,是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具体,从战略到操作这样一个逻辑层层叠叠的过程。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