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普通的消费者之外,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的比例在增多;相较于个人,酒楼、餐厅、快餐店对预制菜的需求大得多。据业内人士估算,半数以上的快餐店部分菜肴使用预制菜,酒楼、餐厅使用预制菜的比例在10%-20%之间。而另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2022年我国上半年投诉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就包括“外卖、堂食中使用了预制菜而未事先告知顾客”这一原因。
目前,市面上的餐馆,对于费时费火的“大菜”,不可能所有食材都是现加工,如排骨、鸡块、肉圆子,乏有现杀现剁现改刀现制作,一般都是提前加工好成品或半成品,当顾客点用时,再配料烹调炖煮,这大概就是预制菜的前身。预制菜是指运用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和制作,再进行科学封装的菜品。说通俗点,就是对菜品进行工厂化生产,类似于方便面那样,食用起来不须太费周折。预制菜凭借简化的加工步骤、干净的包装、快速上桌等优势,颇受消费者追捧。
预制菜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是市场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菜是否好吃,似乎不在于现制或预制。应该看到,一些费时费工的菜肴,在预制过程中同样凝结了技术和劳动价值,不能过分要求餐厅的预制菜价格过于实惠。换言之,只要质量和安全有保障,就不该对预制菜另眼看待。消费者很难判断菜肴是现烹还是预制加热,就说明差别不大,也意味着“预制菜知情权”虽不多余,但必然不是制约预制菜发展的关键问题。总之,食客感到吃得好,价格公道,才会回头。
预制菜的问题,不在于“预制”,而在于价格和安全,这才是消费者重点考量的。如部分消费者曾反映预制菜“食材不新鲜”“保质期太短”“味道平平无奇”等问题,这些无疑牵涉到行业标准的制定和行业监管的完善。出台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构建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促进预制菜行业规范发展,才是更重要的。
数据分析显示,2022-2026年的预制菜行业预计增速在20%-30%左右,在未来的3-5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发展成为下一个万亿餐饮市场。预制菜作为新兴产业,走向大而强,靠的不是一时的新鲜感,而是要避免同质化产品竞争,走好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