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聚力打造“六个城市”,这是青岛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使命、新内涵、新路径。近期,青岛市委出台了包含48项指标体系的具体实施意见,并制定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六个城市”的总体部署和实施路径。
面对这张新鲜出炉的“施工图”,各区市如何细化落实、扎实推进?不妨将眼光投向位于胶州湾湾底的城阳区。青岛市委、市政府对这片区域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城阳区重振经济发展雄风,在打造大青岛北部经济隆起带中显担当、作贡献。“我们正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六个城市’建设,紧盯‘三条工作主线’,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努力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城阳贡献、展现城阳担当,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青岛城阳区委书记吕鹏说。
夯实根基,在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中勇担重任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支撑,城市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产业竞争。早在去年9月25日的专题调研中,青岛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就要求城阳区强化园区平台支撑,发展专业化的、有规模的园区经济,为城阳区发展划定了重点。现在的城阳区正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水平规划建设14个专业园区,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为青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强链成群,以专业园区重塑产业优势。提到城阳区,高速列车是不得不说的话题。目前,城阳区生产的高铁动车和城轨地铁分别占全国50%和22%的市场份额,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获评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特别是在今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居高难下的背景下,雅万高铁定制的动车组从城阳驶出运往印尼,“城阳作为”“青岛担当”为全球经济注入“中国信心”。但“一花独放不是春”,良好的产业结构需要“多条腿走路”,而出路就在更多专业园区。“我们认为市委提出的发展园区经济,提升规模效益是十分必要、完全正确的,也是城阳‘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必由之路、必胜之路。”吕鹏表示。城阳区正聚焦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10条重点产业链,凝心聚力打造一批专业园区,全力争创全省专业园区建设标杆。
聚沙成塔,以招商引资点燃产业引擎。今年以来,城阳区认真落实市委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主线任务,瞄准“高科技、大体量、强核心竞争力”项目精准发力,先后赴厦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20余个城市招商,项目招引不断取得新突破。做强产业链,既要有明确的“链长”,关键还要锁定“链主”,引育“龙头”。城阳区的打法是,通过基金招商,重点招引拟上市企业;通过链主企业招商,迅速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订单招商,招引细分领域头部企业落户城阳,使政府采购资源最大化,不断完善多元化招商机制。今年以来,城阳区已签约物元、和而泰、均和等一批过50亿元大项目,这些国内顶尖企业投资的“大块头”,正在成为撑起城阳产业发展的“顶梁柱”。
积水成流,以营商环境护航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在这一点上,城阳区的态度很鲜明。早在新一届区委上任之初就曾提出,要着力打造最真诚、最谦卑、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让城阳区成为科技企业蓬勃生长的沃土、企业家成就梦想的乐园、青年人创业就业的家园。这种态度也反映在了一件一件的实事上。例如,持续开展的书记、区长与企业家早餐会,企业提出问题,领导现场“定事”,已实打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问题68项。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面对干扰企业上市的行为,城阳区统筹法院、公安、税务等多个部门,为4家拟上市公司化解了18个问题,有力推动了公司顺利上市。今年以来,青岛共有7家企业上市、过会待发,其中城阳区占到了4家。下一步,城阳区将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重点领域,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真正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向海图强,在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中逐浪前行
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在“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战略背景下,青岛将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列为重要任务,自觉肩负起“当好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排头兵”的希冀与梦想。胶州湾湾底核心区的城阳更应当好“弄潮儿”,奋力向海洋进军。聚焦这一目标任务,城阳区正在尽情拥抱自己眼前的这一片“蓝海”。
问“增”于海,做到产业强海。近年来,城阳区充分发挥海洋竞争优势,释放海洋潜力,海洋产业稳步发展。围绕做强“海洋一产”,加速水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成立益泽海洋食品和蓝色海洋功能食品2个联合研发中心,上半年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围绕做大“海洋二产”,全力支持海洋新材料制造业倍增发展,青岛爱尔家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目前,城阳区正聚焦海洋特种食品、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制品、水产品加工等4个产业方向,加速推动海洋经济跨越发展。
问“新”于海,做到科技兴海。科技创新是决定我们能否“驶向深蓝”的关键。基于比较好的科研和人才优势,近年来城阳区开始试水海洋科技创新。科研机构方面,青岛特种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已达到省级评估标准,正在筹建省特种食品技术创新中心。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获批山东省未来海洋食品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企业方面,海大生物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储备库,百恒新能源等2家企业入围省瞪羚企业公示名单。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城阳区正努力做强海洋科技平台,打造高端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加快抢占海洋科技创新高点。
问“美”于海,做到生态护海。城阳区拥有海岸线72.81公里,占胶州湾岸线总长的35.7%,守护好这一线蓝色海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早在今年初,城阳区委就提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胶州湾”。今年以来,城阳区坚持边拆迁、边规划、边建设,计划10月底前拆除养殖池塘90余处、涉及面积达400余公顷。同时,聘请顶尖团队设计、实施胶州湾岸线整治工程,建设高品质环湾绿道,全力打造最美胶州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胶州湾北岸将再添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
守正创新,在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中华丽转身
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是当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是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中,市委、市政府赋予城阳区与高新区融合发展的重大使命。今年以来,两区融合发展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1+1>2的效应持续释放,一片创新创意引领区正在全面起势。
打造创新平台,锻造发展新引擎。创新平台是重大创新成果的策源地,市委对此高度重视,提出要提升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创新能力,在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其中提到的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就位于城阳区,而“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大放异彩的高速磁浮列车正是从这里驶出。不仅如此,城阳区还以各领域务实举措狠抓市委要求落地落实。日前,公布的第28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中,青岛新增4家、其中城阳3家,这是对城阳区狠抓创新平台建设的最有力说明。现在城阳区已拥有高企1248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等高成长型企业1845家、实施市技术创新重点项目380余个,17项产品入选2022年市首批创新产品目录,数量均列全市首位。数据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厚积薄发的强大潜能。
集聚创新人才,提升科创新能级。创新之道,重在得人。城阳区深谙此道,不断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提升人才吸引力。树立“绝大部分的创新在企业”的理念,为龙头企业、高科技高增长型企业量身定制引才政策。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城阳人才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创新推出人才住房券、人才科创金和人才创业险等政策,设立人才服务代办帮办工作专窗,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汇聚创新金融,注入源头新活水。创新的“惊险一跃”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浮力支撑。城阳区十分注重增强资本推动力,不断加大高科技高增长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迅速发展壮大。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区内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支持,今年以来,获得利息补助的科技型企业达120家,利息补助金额超1000万元,拉动企业融资12.2亿元。同时,还率先在全市启动“补贷保”联动试点,通过“政策增信+信用贷款+保险支持+地方配套”的协同联动,支持龙头企业及其关键配套企业获得更多优惠资金。
畅通循环,在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中培育新机
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进,以开放立身的青岛通过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就能更深、更广地辐射周边、服务全国、融通全球。这是青岛的机遇,也是城阳区的机会。曾经的“江北出口第一区”,如今正站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风口跃跃欲试。
顺势而为,增进日韩交流合作基础。城阳区对日韩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密切。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等一批韩国官方机构、商协会等常驻城阳,中国首家地方中日韩经贸合作国家级平台——中日韩商务理事会联络办公室(青岛)设在城阳。今年以来,城阳区持续塑强对日韩开放新引擎,邀请日韩头部企业规划、设计、建设、招商、运营,正在“原汁原味”打造韩国K茂和日本樱海科创园项目,推动与日韩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今年7月,在第五届中日韩工商大会上,城阳区荣获“2022中日韩营商环境示范城市奖”。
乘势而上,增强交通枢纽通达优势。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城阳区是大青岛的交通枢纽,毗邻胶东国际机场,铁路、高速、国省干道纵横交错,地铁1号线、8号线双线通车,9号线、15号线等4条地铁线正在施工;今年7月1日,胶济线上的百年老站城阳站重启运营,青岛的高铁枢纽红岛站也即将开通。四通八达的交通,让城阳区成为信息资源汇聚的洼地。就快递行业而言,全青岛60%的快递企业都在城阳,80%以上的快递件都在这集散。目前,城阳正以打通区(市)间规划路、未贯通道路为重点,加快为城市发展“舒筋活络”,今年与高新区、即墨区多条未贯通道路即将打通。
聚势而强,增加时尚消费潜质活力。今年以来,城阳区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唱响“潮生活·夜城阳”城市消费品牌,打造了一批网红打卡店、网红打卡地、网红打卡事件,为青岛的“烟火气”更浓更旺“添油加炭”。今年8月,“2022年度县市夜经济繁荣百佳样本”出炉,城阳区位列全国第六,比去年更进一位。以火爆出圈的吕家庄夜市为代表的夜经济,已经成为城阳吸引力与活力的新标签。聘请高手策划的红岛蛤蜊节、青岛手造节、城阳非遗文化节、韩国料理美食节、“花海夜·啤酒潮”、“惜游记·葡萄潮”等一众网红节会活动,一经推出便赚足了眼球,同时也让承办地的老百姓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近悦远来,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中擦亮底色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旨在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发展成果。在这方面,城阳区用扎实的成效,诠释着初心使命。
更新建设,铸就城乡发展的“诗与远方”。城阳区是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主战场、主阵地,重点低效片区开发共130.8平方公里,占全市56.9%;城中村改造19个、占全市23.5%。对于这片寸土寸金的宝贵空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打造公园城市样板,点到了城阳城市建设的“穴位”。城阳区马上行动,4处山头公园、7条林荫廊道、10处口袋公园、11处立体绿化相继开工,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城市框架加快构建。家住城阳白云山片区的唐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原来开车从青岛市城阳北下了高速,看到的是一片杂乱的景象。现在不同了,一下高速映入眼帘的就是景观花道,让人心情愉悦。”在城市品质加快提升的同时,城阳区乡村振兴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包联城阳区山色峪社区,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城阳乡村振兴工作的殷切期望。当前,城阳区正按照“田园融入城市,城市蕴含田园”理念,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今年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已验收。
提质增量,擦亮民生福祉的“幸福底色”。悠悠万事,民生为本。发展不仅有速度,还要有温度。城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质教育资源加快集聚,拥有北师大附属学校、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青岛学校等12所优质名校。高端医疗资源也随之相继落户,北大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日门诊量已经达到3000人次,7月28日已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初审。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青岛市中医院城阳院区、树兰医院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整治提升,绘就生态环境的“诗情画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阳区是青岛的重要水源地,山水林田湖草交相辉映,生态景观丰富,保护好这笔大自然的馈赠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城阳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严控“两高”项目,大力推广普及清洁能源、绿色建筑,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不断向好,空气优良率达到86.9%,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
探索善治,在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中守牢底线
打造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旨在持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让人民安居乐业、城市欣欣向荣。城阳区曾荣获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2021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区,在现代化治理方面已经探索出了一条路子。
党建引领,提升社会治理领导力。城阳区积极构建党建“领治”、政府“善治”、多元“共治”的顶层架构,努力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开展社区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行动,创建党建特色品牌83个,10个软弱涣散社区完成转化销号。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探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直接联系点。
法治保障,增强社会治理公信力。城阳区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凝聚起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广泛共识。前期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中,棘洪滩街道联合公检法司组成400余人拆迁战队,在拆迁现场搭起帐篷、建起支部,城阳区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现场解决纠纷11个,没有一个上访、没出一条舆情。
德治教化,激活社会治理内生力。城阳区坚持以文润城、以文化人,大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加快创建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社区,不断推动“孝亲敬老、和睦乡里、忠义担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今年以来,获评中国好人1人、山东好人4人、感动青岛道德模范及提名2人、青岛市文明市民12人,均居全市前列。
自治强基,强化社会治理原动力。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提高自治水平,全面激发社会活力。结合村改社区转型攻坚,城阳区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三社联动”,与党委政府协同共治,推动各领域微治理释放大能量。全面推行社区“亮目标、亮权力、亮家底”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家风”“双三亮”活动,让群众“看得见”,有事“商量着办”。完善全国首个文明实践积分平台,推广志愿服务“一键呼叫”系统,让志愿服务在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中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报道60余次。
智治支撑,提高社会治理推动力。一流的治理要靠数字赋能。城阳区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围绕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重点领域,以数字化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努力建设最好的数字城市。持续强化场景应用,完成区疫情防控数字化平台系统建设,加快“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和应用,构建“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键服务”的数字治理和民生服务体系。
心治补充,激发社会治理向心力。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一环。城阳区运用心理工作的方法、社会工作的模式、社会治理的思维,通过建体系、重服务、促产业等综合性实践,打造社会心理服务城阳品牌,实现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全覆盖,以“心安”促“身安”,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以全国第一名成绩荣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称号。
“六个城市”建设的最终指向都是让人民群众遇见更好的未来。城阳区将聚焦“六个城市”建设,坚持把增进群众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以狂飙突进、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以扎实缜密、掷地有声的工作作风,用群众“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支撑起城阳更加美好的未来。
9月24日,启动5年之久的上马街道朝阳社区居民迎来了翘首以盼的好日子,居民有序进行现场抽签、喜提社区回迁新房,这已经是城阳区今年以来第5个回迁社区。今年以来,城阳区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统筹各方力量,全力攻坚克难,解决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城中村改造全面提质增速。从老百姓洋溢的笑容上,我们看到了“六个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基层答案。(来源:青岛日报 周伟 苟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