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大型客机的取证试飞,牵动着亿万国人的目光,这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日前,同样在祖国上空完成首飞的还有由海尔生物医疗自主研发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自此,中国第一次有了同时取得CTSOA适航证和IATA代码“6U”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
△我国首台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
跨越“三座大山”最好的方式是弯道超车
1928年,75万吨鲜花果蔬第一次从荷兰空运至伦敦,拉开了世界航空冷链物流的序幕。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温敏物资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航空冷链物流技术也随之发展,但其主动权和核心技术均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中国企业要想使用航空冷链物流技术,就面临着高额的成本和技术壁垒,要打破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就势必要走自主研发之路。彼时,摆在国内研发人员面前有技术壁垒、无标可依、供应封锁三座大山亟待翻越。
从技术受制于人,到打破国外垄断,海尔生物医疗只用了1年时间,走过了别人8年的路,攻克了温度均匀性、续航时间及能耗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打破了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以破竹之势推动中国高端航空温控方案走向世界。
△海尔生物航空温控研发团队
以技术融合创新为例,制冷保温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但又需要保温、制冷、控制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对技术积累要求很高;对此,海尔生物医疗团队集中攻克,成功解决两大核心技术难题,在续航时间和温度的均匀性方面取得突破,其产品成果与同类产品对比,续航时间延长近50%,温度控制功耗降低20%。
除了技术难题外,全球化平台的建设也是难点之一,全球化的运维需要链接全球优质资源,这相当于建立一套国际化的产业。
依托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开放生态优势和高续航时间的产品优势,海尔生物医疗在全球化平台建设上亦成就显著,已经逐步建成覆盖药企、航空公司、货代公司、机场、货站、MRO等全链条的航空温控物流服务生态及成熟的业务模式。
△我国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首条国际航线成功开通
在海尔生物医疗项目负责人孟志刚的规划中,未来三年,计划建设2000条航线,达到全球300个城市,形成全球布局的航空温控航线网、运营网、维护网。
属于中国的航空温控自由
“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海尔生物医疗航空温控集装箱的顺利首飞和上市,成功打破了该领域主动式温控集装箱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全球客户提供了更多可选方案。
到今天,海尔生物医疗已初步完成了航空温控产业全球化布局:
在海外,我们已经逐步构建起以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芝加哥、洛杉矶、列日等机场为支点的国际运维网络;
在国内,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建立相应运维站点,逐步建成了辐射全球市场的运维网络。即便如此,我们的航空温控物流事业才刚刚起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携手生态伙伴联合共创,以更好地支撑未来全球航空温控物流业务的高质量开展。
与前沿科技同频,海尔把上天入地的方案带到用户身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竞争版图上,海尔已然成为开拓者之一,时代在不断变化,科技创新的主干道从未改变,前方征途浩瀚,我们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