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500个,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透过这一个个数字,山东农业农村蓬勃发展的局面跃然纸上。
从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到“全国农业看山东”,十年来,山东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民精气神不断提振,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涌现了一大批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齐鲁样板群”。
饭碗端得更牢靠
“今年我种的小麦收成好于预期,超过常年,今年也成了我收益最好的一年。”济宁市汶上县种粮大户赵汝学告诉记者,收粮的时候,正常播种的小麦产量普遍较常年增产10%左右;晚播的小麦,产量也基本没有减少,未受到损失。加上今年小麦收获时的价格比哪年都高,形成了产量高、质量高、价格高的“三高结果”。
赵汝学从2013年开始流转、托管土地,到目前共流转、托管了17万亩土地,分布在鲁南、鲁北的9个县里。近十年来一直都是种植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
“2018年国家有了针对种粮农民的农业大灾保险补贴,接着有了完全成本保险、种粮收入保险等针对种粮农民的保险补贴,才让我们的后顾之忧被彻底解除。” 于是,赵汝学开始扩大种植规模,从菏泽、济宁到聊城、滨州,赵汝学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政府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越来越多,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生产者种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玉豆间作复合种植补贴等惠农政策年年落地,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种粮风险大、收益低问题。”赵汝学深有感触地说,是国家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增强了种粮农民的信心,保障了种粮农民的收益,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
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米袋子”如何端得更牢?“菜篮子”如何拎得更稳?
“山东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发挥农业大省优势,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生产了全国8.1%的粮食、9.8%的肉蛋奶、11.2%的蔬菜和12.8%的水产品。
去年山东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100亿斤大关,今年夏粮生产克服去年秋汛晚播、病虫害偏重偏早发生、后期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呈现出“产量高、质量高、价格高”丰产丰收的可喜局面。“菜篮子”产品产量多年稳居全国前列,常年蔬菜产量稳定在8000万吨左右,肉蛋奶总产量1500万吨左右,水产品产量800万吨左右。
图:2012-2021年山东省粮食产量
图:2021年山东省重要农产品产量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778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762万亩;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无人机撒药、App种菜、“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电商农业等新业态竞相涌现。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81%。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山东省有17个县(市)上榜,数量最多。
产业集群迈向千亿级
2022年中秋佳节,一场主题为“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的宣传推介活动在京举行,低调的山东再次冲上热搜,烟台苹果成为着重推介的五款山东好品之一。
“全国苹果看山东,山东苹果看烟台。”拥有150多年历史的烟台苹果,以“果形端正、色泽艳丽、果肉甜脆、香气浓郁”享誉国内外,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50多亿元,连续13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
除了烟台苹果,山东还拥有寿光蔬菜、乳山牡蛎、日照绿茶等一大批质量和口碑都过硬的农产品品牌,这些都是山东多年来农业发展的丰厚积淀。
山东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探索形成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山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2021年在高基数起点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达到11468亿元。
近年来,山东推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烟台苹果、寿光蔬菜等产业集群迈向千亿级。以龙大、得利斯、滨州中裕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公司+农户”基础上,带动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更加紧密地衔接起来,打造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截至目前,全省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11.1万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4.4万户,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2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12.2万个,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按照去年出台的《山东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到2025年,省级打造5个千亿级全产业链重点链,市级打造10个五百亿级全产业链重点链,县级打造20个百亿级全产业链重点链,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的农业“链主”企业,形成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2016年,山东率先在全国发布省级农产品整体品牌,推出了“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目前,山东深化培育寿光蔬菜、金乡大蒜、章丘大葱、沾化冬枣、栖霞苹果、莱阳黄梨、青州银瓜、乐陵小枣、潍县萝卜、平阴玫瑰、菏泽牡丹、日照绿茶、德州扒鸡及文登西洋参、乳山牡蛎、蒙阴蜜桃、夏津椹果等农产品品牌。到2025年,打造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个,知名企业产品品牌500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超过10000个。
产业兴旺带动山东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794元,首次突破2万元关口,增速高出城镇居民3.3个百分点。
乡村焕发新气象
“以前在滩区建房子,是就着地势垒石头,雨淋不着就行,啥时候来场大雨房子可能就没了。现在140平方米房子,一层有庭院,二层有露台,村内村外环境也美,咱滩区老百姓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对比搬迁前后的居住变化,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二号村台村民李占胜感慨万分。黄河滩区群众终于跳出了“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苦难循环,搬出了“水窝子”,搬进了“幸福台”。
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山东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脱贫攻坚,五年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建设任务,60万滩区群众圆了安居梦。
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山东稳妥有序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三涧溪村、代村、耿店村等成为新典型,产业融合带动、乡村共同体、生产托管服务等创造新经验,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耿店、棚二代如今都是耿店村的荣誉和特色,更是乡村振兴发展聚合的蓬勃青年力量。”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说,村子成立的合作社申注了“耿店”“棚二代”等商标,还申请了“辣椒”“黄瓜”“番茄”“芸豆”“茄子”绿色食品证书,通过强组织、抓主业、聚人才、优生态,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里制定优惠政策,凡是回村种大棚的青年,支部负责统一流转土地,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在新村社区内建设“棚二代”公寓,真正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如今,耿店村返乡青年已经有100多人,他们个个回村种起了大棚,最多的一人建起了21个,年收入上百万元,“棚二代”成了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如今,广袤乡村焕发新气象,乡村振兴底色越来越靓。农村基础设施网提档升级,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县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广大农村“文化味”“乡愁味”更浓。2500个省级美丽乡村星罗棋布、串珠成链,带动乡村全域向田园美、生态美转变,一幅生动的齐鲁乡村美景画卷色彩愈加绚丽。
2021年,山东省临沂市朱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是2013年的2倍。图为朱村夜景。
对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定的22项指标,可量化的18项指标中山东省有16项提前达到或超过全国2022年目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山东各地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全省涌现了一大批“点、线、面”“县、乡、村”“企业、园区、基地”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齐鲁样板群”。(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