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疫情冲击下的这两年,讨论哪个城市的工业实力更强,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总量为31.4万亿元,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近三分之一。同时,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时隔多年终于实现正增长。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关制造业的热度前所未有,“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即是力证。
宏观层面的转向传导到地方,一二三线城市都在提升制造业在发展规划中的权重。向来以服务业繁荣著称广州,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制造业立市”。素有“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早在2019年就推出“新制造计划”,鲜明地提出需要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
去年底,苏州“平地一声雷”,悄悄扔出了一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正式突破40000亿元大关的消息,顺势叫响了“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的名号。
衡量一座城市经济实力的指标,最常用的是GDP。如果再一进步细化,在制造业被高度重视的今天,规上工业总产值这个数据就显得格外鹤立鸡群。
作为衡量一座城市工业实力强弱的最常用指标,规上工业总产值被视为“核心指标”毫不为过,对于确定制造业优先发展主基调的青岛来说,工业总产值更可谓“第一指标”。
02
日前,青岛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明确提出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
工业强市一定有一批工业强企,这些工业强企的工业产值高,一座城市的工业总产值就有了大跨越的底气。哪家企业在青岛实现的工业产值最高?
图源:视觉中国
脱口而出的那一个,未必正确。
正确的答案是:海信。
2021年,在青岛市实现工业产值620亿元,占海信全国工业产值比重超过61%,是在青岛实现工业产值最高的企业。此外,2021年海信在青岛市缴税近80亿元,对青岛税收贡献位列诸企第一。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工业强,城市就强”。
03
这两组数字是不是刷新了你的固有认知?
可身处大变局的时代,哪有什么是不变的?尤其是一家从诞生起就带有敢闯敢试基因的龙头大企。
新旧动能如何转换,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议题。身处中国竞争最激烈最充分的家电行业,向来以稳健著称的海信在这个命题上表现出了大胆和决绝:它以一个先行探路者的身份,早早地锚定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主动、自觉地在行业内开率先启了一次从家电产业向ICT产业转型升级的尝试。
如今,海信智能交通、光模块等产业成为行业隐形冠军,海信也连续两年位居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企业20强,蝉联中国家电企业第一。2021年,面对经济下行、家电市场萎缩叠加海内外疫情的多重因素挑战,海信继续保持两位数的稳健增长,营业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历史新高。
通过卓有成效的产业转型,现在的海信,不仅覆盖了大众所熟知的黑电、白电和厨电产业,在医疗设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ICT技术领域也深耕已久,逐渐开始从面对千家万户(B2C)转向以企业、机构和政府为客户(B2B)的市场,从短周期、低货值、低利润的业务转战到长周期、高价值、高利润的产业。
B面海信,精彩得出乎意料。
志在振兴实体经济,实现五年GDP破2万亿战略目标的青岛,需要“工业大企们”奉献更多这样的精彩。(来源:风口财经 李兵 石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