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九间棚村里参加王立胜教授的线上讲座。他的讲座标题是“科学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基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视角”。这个讲座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搞的。王立胜告诉我时,我回复一定按时收听。一是朋友的信任,二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日呈活跃,最近经济日报搞了次征文活动,国家发改委成立一个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我应当关注。
5月10日,王立胜教授讲授“科学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
李锦在九间棚村家里参加王立胜教授的线上讲座。
王立胜是沂蒙山区莒南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也是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曾多次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优秀对策奖、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等。很年轻的时候,在山东省委党校时便出过书,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后来出版《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论作为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邓小平理论》,《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导论》等10多部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著作。当过10年县委书记与县长。他在昌乐当县长,在青州当书记,都干得出色。我到昌乐总结过,当地干部多夸奖他。我一听“生产目的的视角”,我便感兴趣。这是因为我在10多年前研究过这个问题,而且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中国需要进行一次消费与生产目的的大讨论》,这是根据在北京的一次演讲整理的,在中国企业报上刊登。我是从“消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链条来研究的,我提出消费主导论,是以GDP增长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
当时,我是这样写的:“消费为主导的实质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传统社会的生产只是满足生存的必需,而消费社会显然把生活和生产都定位在发展与享受的范围。这是我们确定追求的目标”。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目标,是对比GDP增长主义社会与消费主导型社会的区别。我当时的猜想是:消费型社会以消费为主导,以人的自身发展为核心目标,以社会成员的需求与幸福为标准,以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内需为主要驱动力,以技术创新为优势的消费主导的社会发展方式。这个社会带来的五个好处是: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物质需求降低、多数人从事工业与社会服务业、市场化程度更快、贫富两极分化得到抑制。
显然,GDP增长主义必然终结,消费主导型社会必然崛起,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提出五项改革。在这五项改革中,突出的目标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全面化。比如小孩上学、、患者医疗、老人养老,住房上升,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中国没有极穷的人。认为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关于消费和生产目的大讨论,这将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当时我也研究了几个月,用过功夫的。
第二年,我当中国企业报总编辑后,便进入国企这个圈子,上了船,便下不来了。把原来研究的问题放下了,因此当供给侧结构改革出现时,我是理解得了的,还写了一本《国企供给侧结构改革》。可是我总是贴形势太紧,总是想解决现实问题,急匆匆的,谈不上研究。不过,对生产目的问题一直是放在心里的。
听说王立胜教授的线上讲座内容是“科学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基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视角”,这个标题一下子吸引了我。
王立胜教授的报告,我从头到尾听了。这是从一个重要角度,研究习近平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学。这个点选得特别重要,能够形成一个新的体系,这里面有些思想是他独立发现的。从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思想出发,以习近平以人民幸福为中心的观点,对习近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容构成的认识,是从经济出发,政治解决问题,讲清共产党人的初心。由表及里,是一个新的思路,我很佩服。明确和强调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仅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是科学理解这一思想的重要范畴,这对于深入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底色,具有理论枢纽功能。
他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切入点。习近平在2016年1月份干部学习班上,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作出新概括,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基点,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具体化。他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王立胜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能够成为纲领性主张的,莫过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范畴的重视、传承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枢纽地位,由此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科学系统地深入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
王立胜从理论传承逻辑、社会结构逻辑、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体系逻辑方面,讲清楚习近平经济思想。我觉得,他是第一次从生产目的为切入点讲习近平经济思想,第一次从三大逻辑角度来讲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
十分可贵的是,王立胜用新话语讲新思想,听后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会有新的感受和启发。因为我研究过生产目的,所以我知道王王立胜创新的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王立胜在世纪初便出版过《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对习近平的经济思想研究得准确而深刻,真正做到“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王立胜对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显示出很深的功夫。一是哲学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从一个切口进入,进入根本问题,同时运用联系的方法,遵循学科建设规律;二是历史思维,从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到习近平,直到以人民幸福为中心的联系点,抓住这种传承关系;三是实践思维。把十年来习近平经济论述联系起来,与方向、战略、大局有关的实践作为支撑;四是系统思维,把政治与经济的联系,把握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强化研究的整体性。他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七个坚持”概括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主张,概括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纲领性特征的体现。
我在10多年前,提出以消费为主导,以人的自身发展为核心目标,已经走到边缘。一方面水平不够,一方面历史没有走到这一步。而王立胜根据习近平新时代的发展实践,敏锐抓住这个核心问题,把这个问题与共产党的初心结合起来,就从政治经济学上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价值,明显比我的认识要高出一筹,值得我学习。感谢立胜的讲授,引导我进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研究的领域。
王立胜是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他对“生产目的”的研究,可见他学习借鉴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作逻辑起点,从分析商品开始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如果王立胜沿着生产目的这个细胞作逻辑起点,继续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可能会开辟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领域。
下午听了课,头脑这架机器仍然在转着,把想法记下来。把听课体会记下来,免得时间长忘记了。也与没有听过课的人共勉。
附2010年5月李锦在北京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可见我当时的局限性。同时,也可见12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知道王立胜研究的时代性、实践性与创新特征。
中国需要进行一次消费与生产目的的大讨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消费主导论暨吴炳新《消费通论》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企业报全文发表李锦的演讲
这次研讨会面临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就是生产与消费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目前在实践与理论上都正在解决之中。
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关于消费和生产目的讨论。
—、研究消费主导论的意义
现在打开报纸,每一天都能看到经济增长、消费、结构调整这几个词。但是怎么解决消费问题?很难,前景不那么乐观。很多人在组织研究,但总是迟迟拿不出好的办法来,左右为难,有一个词很流行,叫“两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认为,只讲办法,不行。应该在理论上寻找解疑释难的突破点。这应是我们这次会议追求的目标。2008年9月,《消费论》与消费理论创新研讨会在济南举行。著名企业家、三株集团董事长吴炳新以一部近150万字的消费社会经济学著作《消费论》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那次研讨会上,我们提出中国应进入消费主导型时代。话音未落,雷曼公司破产,世界经济危机来了。势大变,这件事被放下了。
—年半后,金融危机把中国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毛病暴露无遗,而“抓消费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显然是生产为了消费,还是消费为了生产,问题没有解决。这使得我们研究吴炳新消费理论的意义,就更显得突出了。吴炳新《消费通论》出版,为我们探讨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消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链条
吴炳新的消费理论是什么?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萨缪尔森都讲过消费问题,从1948年开始,美国开始研究消费社会。为什么把吴炳新的这个理论要特别地提出来。
吴炳新的《消费论》,130万字,很厚的书,我在这里发现一个公式:消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消费被排在第一位和第五位,从经济学讲,经济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从来是把生产排在第一位,马克思也是把生产放在第一位的。吴炳新先生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新公式,把消费放在最前面,是源头地位,一切围绕消费来生产,排在原动力的位置。
同时他把消费放在最后,是前几个环节的目的和检验标准。生产搞得行不行,衡量的标准就是消费。同时消费是一个循环,消费、生产、分配、交换、再消费过程,这是一个无限循环,无限上升的链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人民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消费者就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源。
按照这个理解,吴炳新的消费论是源头论、动力论、主体论、核心论、标准论与主导论,这六论是吴炳新消费论的核心价值。弄清这个公式,我们就能快捷地理解了吴炳新《消费通论》的内涵与价值。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这是我们对消费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的认识。
三、金融风险把向消费主导型社会改革推在我们面前
猝然而至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得消费主导型社会进程被耽误两年。这次危机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历史机遇。
从外需看。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就提出扩大内需的命题。但是,近十年来外需的旺盛,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缺乏动力。这次危机,外需大幅萎缩,欧美市场萎缩进入中长期。外需,更没后劲了。
从投资看。在经济信心和宏观形势大幅跳水的情况下,政府政策重点是救急救市,防止市场崩溃。空前密集的投资,4万亿元投资、十大行业振兴计划和2009年9.58万亿元的贷款效果开始显现,然而危机中的矛盾和问题,也空前暴露。
从消费看,金融危机使中国消费率已达到空前艰难状况。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4,消费总量却只占4%。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的消费率相比,我国的消费率要低15至20个百分点。从1978年的62.1%下降到2008年的48.6%,其中居民消费率从48.4%下降到历史最低点的35.3%。
遭遇较大危机,才是终止传统发展模式的时机。
四、消费主导论是以GDP增长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
什么是消费主导型社会。消费主导型社会这个新概念,似乎还没有很好解释过。在这里,我尝试着给它下一个定义。消费主导型社会是以社会成员消费需求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消费为主导的实质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传统社会的生产只是满足生存的必需,而消费社会显然把生活和生产都定位在发展与享受的范围。这是我们确定追求的标。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目标。这里我们可以对比-下GDP增长主义社会与消费主导型社会的区别。
GDP增长主义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以重化工业为载体,以资源环境为代价,以投资出口为驱动,建立在低成本优势上的生产主导的经济增长方法。带来的五个弊处是:资源迅速耗尽、环境遭到破坏、公共产品短缺、贫富两极分化、党群矛盾激化乃至社会局势动荡。
消费型社会以消费为主导,以人的自身发展为核心目标,以社会成员的需求与幸福为标准,以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内需为主要驱动力,以技术创新为优势的消费主导的社会发展方式。这个社会带来的五个好处是: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物质需求降低、多数人从事工业与社会服务业、市场化程度更快、贫富两极分化得到抑制。
显然,GDP增长者主义必然终结,消费主导型社会必然崛起,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五、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五项改革
近些年,我们一直喊改革。为谁改,谁来改?改什么,向哪个方向改?现在看清楚了,就是由生产中心型向消费主导型社会过渡。为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为人民的幸福改革,改掉以CDP增长为目标的体制机制乃至价值体系。顺带说一句,这个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官员提拔考核的标准问题。
我们慢慢地看清楚了,如果接受GDP增长主义,如果继续以生产为中心,以投资为主,以“GDP增长”为目标,你拿什么办法都不行,都会感到“两难”。
从操作层次来看,目前,这场改革应由五项内容组成,五项改革,同步进行。这便是经济体制改革,市场主导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改革,社会公共服务全面化、均等化。分配体制改革,减弱劳资矛盾、消除贫富差距。消费结构改革,物质消费弱化、精神消费强化。政府行政改革,政府转型、压抑特殊利益集团。最重要的是什么?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使政府更有活力,更有能力,阻止官僚资本与垄断资本的形成与蔓延。
在这五项改革中,当前突出的目标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全面化。比如小孩上学、老人养老,住房上升,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中国没有极穷的人。吴炳新的消费论提出的六项目标、3大手段和20条要素,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六、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
坦率地说,当前扩大内露的“成效”具有浅表性。每一个重大新方案拿出来,都有“两难”,左右犹豫,前后犹豫。相当多的是表述以消费刺激经济发展,仍然把经济发展作为目标。消费是手段,出问题就是出在这里。很多地方是在围绕经济增长抓消费,为什么抓不动,就是因为在目的动机上出了问题。消费主导论及其思想体系可以向人们解释这些。
比如,有人要问,消费主导型的社会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是存在矛盾,我们要说,经济由消费、生产、分配、交换组成,消费也是经济内容,而GDP的增长不是经济的全部。所以消费主导型社会和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矛盾。
有人说,中国人舍不得花钱,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儿子结婚要花钱,老人看病要花钱,如果种种问题解决了,消费便也上来了。
有人说,现在搞城市化了,投资正在急剧上涨,这是不是也是-种消费?这是一个过渡过程问题。生产资料也是消费,然而这只是过程消费,还不是终极消费。
有人说,下一步中国的目的是生产型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变,这是目标,是类似GDP增长的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向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转型。
有人说,过去30年没有解决,难道5年就能解决?目前重在解决方向问题。方向不明确,还是按照30年一贯制的路子走,就不能解决。
有人说,2010年是不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关键年,是的,为什么?很多人在研究发展“十二五”规划,在研究“十八大”的理论准备.中国发展的大课题就放在面前.我们不仅要研究5年,要研究更多的5年。
有人说,由生产为中心向消费型社会转变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改革的重点是社会改革?这是改革定性问题。消费增长包括人的全面发展的增长,这显然是一项经济与社会改革相伴进行的改革。我们可以回答:
消费主导型社会是执政的方向,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
消费主导型社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将使经济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
消费主导型社会是对人的价值尊重,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消费主导型社会是改革的方向,将赋予改革新的内容。
七、我们正在跨进新的时代一个历史走势,日渐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到以生产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现在,我们即将迈入消费主导型社会。从1949年以来,我们面临着第二次转型。这便是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时代与胡锦涛时代的主要特色。这个划分,显示出以政治为主、经济为主和社会为主的走向特征。
现在处在一个方向选择时候,甚至可以说到了又一个十字路口,当前正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党的重大决策以及今后中国30年的路子怎么走,都是非常重要的。
由建国后第二时代向第三时代转型实质是发展与生存方式的转型,表面上是实现中国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型,实质是经济数量增长向人的全面发展与需要转型,突出地表现在消费公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此时,公平的意义甚至超过了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上明确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代,明确转型的重点和目标,对当前正在制定“十二五”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一次转型,1979年是又一次转型,现在到了2009年,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做新的思考,依靠新的思路来解决困难。我们可以回顾一下,1919、1949、1979、2009,大致上是30年左右,来一次转型。“30年河东,30年河西”,历史又一次把思想解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如果说1978年围绕实践标准的讨论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开创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代。30年后,应当进行消费与生产目的讨论将形成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浪潮,揭开一个新的时代序幕。消费与生产目的讨论,与30年前的实践标准讨论有相似之处。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是当今喊得最响亮的几个词,在经济学里面都能以消费主导理论来解释。甚至可以说,消费主导论为代表的消费理论思想体系,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学术体现。
再回到开头的话,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关于消费和生产目的大讨论,这将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