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李想集锦】(73)|推荐阅读:国家发改委重磅调查“老国企 新标杆”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5-06 10:08:36
  看到《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创刊号登载的“老国企新标杆”一文,觉得有必要向大家推荐。

【李想集锦】(73)|推荐阅读:国家发改委重磅调查“老国企 新标杆”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齐齐哈尔视察中国一重时在现场发表讲话。

看到《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创刊号登载的“老国企 新标杆”一文,觉得有必要向大家推荐。这个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完成的调查,是反映中国一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聚焦制约一重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真刀真枪地推动改革的情况。这个调查从理论上、规律层次上进行归纳,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贯彻落实情况的总结,值得国企领导与研究人员学习。

新一轮国企改革已经快十年时间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也已经接近尾声了。就像一场大战需要收口,已经进入总结国企改革经验的时候了。总结经验一般要做三件事:第一个是讲过程或者做法,当然主要是成绩;第二个是主要经验,第三个是基本规律。全国性的总结经验当然很难做,目前最好的做法是通过一个典型、一个企业进行总结,这样做的好处是切口小主题大,能够挖掘得深一点。实事求是讲,现在总结的国企改革的经验,让人看得上眼的,尤其是从理论和规律层次上总结的,确实不多。

通常看的文章有两种,一种是有道道可看,一种是有热闹可看。由国家发改委主管的新创办的刊物《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刊登了中国一重的总结,是属于让人看道道的文章。习近平同志到中国一重考察不久,我到中国一重来做过解读。2017年7月,我和中国一重董事长刘明忠同台为哈尔滨铁路局讲课。我讲上半场,他讲下半场。我讲完后,坐在下面听刘明忠讲课,听了很受启发,觉得他讲的内容很扎实,这些做法属于“硬骨头”,而且一环扣一环,贯通了从“思想”到“机制”再到“利益”的改革全链条,直击痛点、直指人心。他的体制机制改革的思路,特别契合总书记考察东北企业时的讲话精神。我以满腔热忱的态度整理一个材料,发表了。虽然,那是初期的情况,但是可以让人看到东北的国企改革新曙光。习近平同志到中国一重考察不久,我到中国一重来解读,所以我一直在关注中国一重的改革动态和发展状况。

这个总结注意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普遍性看,考虑到当前国企改革存在的主要矛盾与决定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就是体制机制问题,回答了带普遍性的问题。而从特殊性看,就是东北这个区域、老工业基地这个背景,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着力点在“人”身上,在激励约束机制上,这是中国一重的做法、经验,给人留有一种标识。总体上看,这篇调查从三个方面为我们提供启示。

【李想集锦】(73)|推荐阅读:国家发改委重磅调查“老国企 新标杆”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创刊号封面。

第一点,政治站位高、理论性强,忠实体现习近平关于国企改革重要论述,写得鼓舞人心,是这篇调查的鲜明特质。

中国一重的改革实践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贯彻落实。文章开头的导语中强调习近平对于老国企的关心。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一个代表性很强的国企,是一个地处东北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国企,也是一个最具传统计划经济特征的国企。总书记视察一重时的话“看看一重,是我一直的心愿”,一开始就把这场改革放在时代焦点上,使得这个典型意义极大地强化了、提升了。语言平实,但是份量重。

人们可能要问,中国改革搞得好的企业很多,为什么总结的是中国一重?对于中国一重事迹过得硬,特别是前后反差大,有说服力,这是客观基础。重要的是,中国一重的变化,是在时代绷得最紧的弦上猛弹一下,能够发出惊天的回响。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两大问题,一个是回答了长期困扰东北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一个是对国有企业改革重点“人”的积极性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重的改革路径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视察东北一系列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早在2013年习近平在沈阳指出,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当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了突出矛盾和严峻挑战,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强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总书记讲得是再清楚不过了。东北振兴是靠政府单纯抓项目的治标之路,还是靠企业抓体制机制的治本之路?正确的答案是标本兼治。刘明忠在连年亏损的“中国一重”依靠国企改革特别是三项制度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扭亏为盈,这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经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高度重视“一重现象”,对于我们理解落实习近平治本之策重要思想,增强体制机制建设的信心,对于破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难题,有重要意义。从微观看,中国一重根据企业实践总结形成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十二个工作方法论,以系统观念设计改革方案,以环环倒逼推进改革实施,以关键少数引领改革攻坚,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这些都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贯彻落实和创造性运用。刘明忠去中国一重是忠实执行总书记的指示去的,是在实践中完成体制机制创新这一使命,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他和中国一重的实践,证明总书记决策英明,指出的方向正确,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的重要论述是行之有效的思想武器。可以这样认为,对中国一重的调查,是总书记经济思想落实的具体反映,也是向总书记的汇报。证明改革能成功,东北的老工业企业能够搞活。

做强做优做大国企,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中国一重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我们要深刻领会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指导行动,认准方向、激流勇进,以更大决心、更大智慧、更大力度推进国企改革“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以贯之”,让国有企业挺起“共和国脊梁”,在新时代的改革大潮中浴火重生。这也是这个调查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

第二点,概括力强,内容丰富,三层意思铺排得很妥当,材料扎实,表现国企改革的时代特征。

第一层意思讲变化,2016年下半年以来,一重坚持深化改革,一年扭亏、两年翻番、三年跨越,从实现浴火重生,出现了脱胎换骨的“五变”;

第二层意思从党建工作、市场化机制、激励约束、创新创造、共建共享等五个方面深度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形成了系统集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第三层意思是归纳出五大规律。这些规律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国企改革的根本遵循、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新时代国企改革的核心任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新时代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改革设计上的系统集成和改革推进上的操作性、执行力是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基础方法、国有企业家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变量。

作者通过对材料由表到里,一层深一层地展示,进行总结归纳,这是一个很标准、也很权威的总结。然而这样的总结很不容易写。小到单位的总结,大到全党的总结,总要归纳出五六条或者八九条,这是最费脑筋、最花时间的事情。我们看这几个标题,脱胎换骨的“五变”、“五个深度融入”的改革经验、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五大规律性认识。归纳出这个“三个五”其实是很费琢磨的。调研者似乎喜欢用“五”来归纳,党建与企业发展融入“实功夫”也是从五个方面总结,市场化改革方向是讲的“五个核算”,构建的是“五个激励机制”,创新创造的是“高、超、联、全、智”等五要素。这或许是一个习惯,也是一个方法。

文章就像一棵大树,三个大枝生五个小枝,每小枝再生五个杈,这棵大树庞大而有序的排列,郁郁葱葱,可见调研和写作者谋篇布局的功力。根立得稳,干竖得直,枝摆得开,杈列得密,达到了“疏而不漏,密而不塞”的效果。写这样的材料很容易前后打架,自己搞乱了自己。而这篇文章的写作,概括力非常强的,颇见铺排功夫。一重的改革实践,内涵丰富,总结者把住了新时代国企改革的一些基本规律,这种体系性总结对于当前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点,要害抓得住、点得准、说得透,以事实讲话,表现出中国一重改革的鲜明特色。

改革后,一重营业收入、净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规模质量效益的“跃变”,用一堆数字讲话,有强大的事实说服力。还有一个点是激励机制,不光在五条经验,而且在五条基本规律里面都把激励机制放在重要的位置。调查中“五个核算”、“五个激励”写得非常精彩,给人印象非常深 。在东北,这个问题确实重要,也是中国一重的改革真经。

改革最重要的是解决活力问题,解决内生动力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目标。以思想之“变”引领行动之“变”,重要的是用激励的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重在激励,是重在内生动力,而刘明忠的做法是重在“增量”上而不是“存量”上,这是很高明的方法。中国一重的核心经验是体制机制,抓住激励机制这一点,就抓住了改革的核心。做强做优做大,一般人容易朝做大的角度去讲,用很多数字对比,那样容易写散。这里抓住改革的要害问题,焦点问题进行铺排,所以这篇报告气派宏大同时注意抓住具体的点,点选得精准,是这篇报告成功的重要原因。

【李想集锦】(73)|推荐阅读:国家发改委重磅调查“老国企 新标杆”

中国一重的鲜明特色,还表现在企业家精神上。调查归纳的第五条规律是“国有企业家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变量”,这个“关键变量”用得实在好。中国一重变化的关键,是来了一个刘明忠。

对东北国有企业困境,中央没有少费心。中央政府在2004年、2009年和2016年先后三次提出振兴东北计划。数十万亿真金白银投下去,可是东北经济依然在泥潭中挣扎。长期以来,从上到下,东北很多人仍然寄希望于中央支持与投入,而不是自身变革。东北振兴发展的症结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东北地区发展遇到了突出矛盾和严峻挑战,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根源,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一个突出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活力仍然不足。可以这样认为,东北很多干部抓项目明明白白,在抓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上糊里糊涂。实际上,长期沉缅在计划经济思维里走不出来。从根子上说,是他们对习近平总书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治本之策,理解不深,甚至说根本不理解。

中国一重在董事长一职空缺超过9个月后,刘明忠在2016年5月只身一人赴“中国一重”任职,仅用8个多月的时间,就扭转了自2015年元月以来连续24个月亏损的不利局面。他是听懂了、领悟了、落实了总书记的话。确实,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中,在整合要素资源中,刘明忠是企业的灵魂。在最困难的时候,勇挑重担、敢于负责,抓住企业利润增长点,找到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症结”,下定决心推改革,带领企业实现凤凰涅槃。刘明忠不带一兵一卒,不带一个项目,依靠国企改革的新思路,扭亏为盈,是按照总书记要求去做。这是东北振兴也是国企改革最好的经验。讨论“中国一重现象”,也应该解剖“刘明忠现象”。调查注意到这一点,点出了刘明忠现象的本质,国有企业家不仅要有高超经营能力,更要大公无私。企业管理要求企业家有高超经营能力,有创新、冒险精神,有独特魅力的领导力,具体到国有企业,还需要有在体制内平衡各种关系的耐心和韧劲,更要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勇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刘明忠做事高调、做人低调,只说一重,不说自己,其忠党报国情怀,使人发自内心的敬重。

【李想集锦】(73)|推荐阅读:国家发改委重磅调查“老国企 新标杆”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一重时在现场听取刘明忠介绍情况。

目前,我们面临迎接20大的召开,我们要总结三年行动改革的经验,包括十九大以来五年的经验,甚至十八大以来十年的经验,这是迎接党的20大的最好的准备。中国一重的改革,重点是十九大以来的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的新鲜经验,从目前来看,由国家发改委体改司总结推出的这篇文章,是站在一个很高很深的层次上,为我们总结前几年的基本经验和规律提供了一个蓝本。对5年前的一重,用“老国企、传统行业、连续亏损、历史包袱沉重…”用极省略的笔墨进行概括,而第一部分五条经验,也是简略地写,把篇幅留给基本经验与规律。这种选择,对我们到底国企改革怎么总结,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战略怎么来铺排,也是启发。

这篇调查的成功告诉我们,国家部门的同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是要扎扎实实深入到基层去,深入到“点”上去。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来解剖与回答整个社会和历史进程中的问题,这是一个好办法。脚下有情况,手中有典型,腹中有思路,对制定政策自然会大有帮助的。

所以说,这篇调查报告是经验之谈,是方向之谈,是规律之谈,也是理论之谈,对今后改革方向的定位和实现途径的明确都是很有好处的。正如文章的结尾时写的:“其经验做法对解决长期困扰东北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面上国有企业改革也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这篇调查报告,还有一个意义,为调研写作者提供启发。第一个是政治站位要高,理论要强,对总书记讲话精神要弄懂吃透;第二个是分析研究时头脑要清醒,主次要分清,铺排要合理;第三个是写作上要抓住要害,要选好点;第四个是要有对现实与历史的责任感,是要着眼于未来,对今后有用。在方向上、原则上、路径上、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思路不仅做到了正确,而且要做到准确,做到精准。(李锦)

下面转载调查报告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创刊号

发表国家发改委体改司重磅调查

老国企 新标杆

——中国一重集团依靠改革实现浴火重生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一重”),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重时饱含深情地说:“看看一重,是我一直的心愿”“一重是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重地”,并对一重改革发展给予充分肯定。近年来,一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党建统领国企改革,以思想之“变”引领行动之“变”,以行动之“变”撬动发展之“变”,实现了从凤凰涅槃的重生到高质量发展的先行。

【李想集锦】(73)|推荐阅读:国家发改委重磅调查“老国企 新标杆”

一、一重通过改革实现了脱胎换骨的“五变”

老国企、处于传统行业、连续亏损、历史包袱沉重……假如一家企业被贴上这些标签,大多数人会觉得,这家企业应该没救了,这就是5年前的一重。2016年下半年以来,一重坚持深化改革,一年扭亏、两年翻番、三年跨越,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物质支撑到精神动力,实现了浴火重生,出现了脱胎换骨的“五变”。

一是规模质量效益的“跃变”。

改革后,一重营业收入、净利润、全员劳动生产率、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16年的32亿元、-57亿元、-30.41万元、-5.77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0亿元、80亿元、31.49万元、21.23亿元。

二是创新成果的“质变”。

一重瞄准国际创新金字塔顶端,一大批“明星产品”纷纷涌现,研制世界单台重量最大的3025吨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突破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难关。近年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三是精神面貌的“蜕变”。

改革振奋了“人”的精气神,激活了“老一重”实业报国的优秀基因,带动了企业精神面貌的巨变,从“混日子、等上门、不敢想”到有了干事创业的干劲、有了搏击市场的闯劲、有了百折不挠韧劲,驱动着一重改革发展一往无前。

四是制度机制的“迭变”。

一重的企业制度不断在实践中迭代完善,搭建起以公司制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市场导向的经营机制,完善制度流程执行检查、考核和评价,形成制度执行的保障体系。

五是发展力量的“聚变”。

改革后的一重特别重视共享发展成果、带动地方发展。从靠“关键少数”,到更靠“全体职工”,2016年以来,一重员工平均工资增长超过66%,每年都会召开两级职工代表大会,把普通职工的力量聚合成为组织整体的巨大动能。从靠企业“单打独斗”,到与地方“互促共进”。一重把与地方良性互动放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与齐齐哈尔市在农机、风电、秸秆等领域合作,本地配套率由20%提高至52%。

【李想集锦】(73)|推荐阅读:国家发改委重磅调查“老国企 新标杆”

二、一重探索形成了“五个深度融入”的改革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说国有企业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一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聚焦制约一重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真刀真枪地推动改革,将党建工作、市场化机制、激励约束、创新创造、共建共享等深度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形成了系统集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一)把党建深度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以高水平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一重党建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与企业发展融入上下了“实功夫”。

实化思想引领,以党建来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来统一思想。聚焦企业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常态化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累计开展180余场次、近9000人次参与,查找出11个方面226个问题,找到了制约一重发展的“症结”,形成了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第一时间把解放思想从认识层面向实践层面推进,不“改”思想就换人。5年多来调整思想不解放、观念滞后而不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领导干部98人。

实化融入治理,一重坚持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制定《集分权手册》,确定党委常委会15项决定事项、35项前置讨论事项、董事会51项决策权和经营层83项管理权,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

实化基层堡垒,把支部建在班组,抓实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建真正下沉到246个党组织、432个班组、4000名党员、8000多名职工中,在各级党组织中全面推行创新、创业、创造、创优、创效“五创工程”,聚焦生产中的难点和关键集中攻关,完成基层创新课题620项,累计创效7亿元,推动党建和一线生产紧密结合。

实化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建与经营指标同步制定、责任同步落实、情况同步跟踪、工作同步评价、业绩同步考核的“双五”融合体系。在一重,合格党员的标准就是工作效率多提高5%、重要任务多承担5%、工作质量多提升5%,能否上得了关键岗、干得了关键活是考核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要标志。

实化凝心聚力,推动“精神变物质”。“员工思想薄弱的时候,正是抓党建工作好时机”。一重坚持把党建工作做实做细,关心员工生活和思想状态,在各级党组织推广做实“四帮扶、五清楚、六必谈”,起到了暖人心、聚人心、带队伍的作用,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二)把市场化机制深度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一重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通过“五个核算”把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机制成功引入到企业内部,体现到企业方方面面。

层层核算,推行内部运营市场化。推行模拟法人运行机制和研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机制,层层建立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将市场化引入企业内部各分厂之间、工序之间,深挖利润源泉。共建立65个利润中心、1079个成本中心,实现班组以上各级组织全覆盖。

人人核算,指标责任到人。将各项生产经营、预算责任指标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逐层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建立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将市场压力传导至每一位员工,实现“人人关注市场、人人挖潜算账”的局面。

天天核算,实时对接市场。实行每天七点半以营销为主导的早间运营调度会制度,不仅汇报市场情况、生产进度,通告质量问题、交货问题,还要将客户的意见直接反馈给研发、生产、管理部门,做到“小事不过班,大事不过天”。

事事核算,实现效率效益贯穿始终。一重的核算涵盖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物流、资金等生产经营全链条,注重动态跟踪和过程控制,采取“日跟踪、周联动、旬平衡、月分析”,推动生产经营达到系统最优、效率效益最佳的状态。

综合核算,全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标国际一流,确定年度经营管理预算目标,将此作为生产经营工作的行动指南,辅助以市场营销、技术创新、生产管控等的保障,确保预算目标顺利完成。

(三)把激励约束深度融入企业管理全体系,真正做到“强激励、硬约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一重坚持激励约束并重,构建“五个激励机制”,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激发员工内生活力。

全员聘任激励。一重在大幅精简机构、压缩定员、分流安置的基础上,以上率下,开展全员市场化选聘,高管率先示范,市场化选聘3名股份公司副总。中层干部带头,通过内部评委2人、外部评委5人的“2+5”公开竞聘评委模式,中层以上干部由320人减至192人,有40%因为竞聘失败没能“坐下来”。业务岗位和技能岗位全面铺开。

双重合同激励。实施“两个合同”管理机制,全体员工签订“两个合同”,以劳动合同解决员工身份问题,以岗位合同解决人员进出问题,在二、三级单位建立职业经理人“三年任期制”管理。对于领导人员,完不成目标收入60%、目标利润70%的自动解除岗位合同,一律“退长还员”。对于普通员工,岗位不达标且经2次培训仍未通过的,解除劳动合同。

分类晋升激励。推行“五个通道”的晋升机制,在行政职务序列之外,从营销、管理、研发、技能、党务等五类岗位入手,建立多种晋升通道,打破原有从技术岗到管理岗的唯一职业晋升通道,实现了纵向贯通、横向互动。改革后,10个工种、33名35岁以下人员走上二、三级单位领导岗位,3名懂技术、善管理的优秀产业工人进入制造厂管理团队。

差异薪酬激励。构建“五个倾斜”激励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营销、高科技研发、苦险脏累差、高级管理、高技能五类人员倾斜,收入最高与最低差距超过了3倍,打破了“大锅饭”的长期束缚,发挥了薪酬分配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评优评差激励。实施“百名人才工程”,持续开展“百万一重杯”劳动攻关竞赛,有效激发优秀技能骨干创新创造。严格责任指标考核,累计解除岗位合同98人次,解除劳动合同25人。由于经营不善无法完成任务指标的4个单位领导班子全体起立。

(四)把创新创造深度融入企业科研生产全环节,以硬核科技实力形成对国家战略坚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动力。一重围绕打造“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重地”,构建“高、超、联、全、智”等五要素创新体系,激发创新驱动力,创新成果迸发涌现。

高——聚焦核心技术攻关。一重围绕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持续加强研发力度,研发投入年均同比增长达到32.9%,2020年更是同比增长76.5%,突破了多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与技术封锁,大幅降低国内相关产业技术设备采购成本。

超——进行超前研发布局。强化在核岛设备、重型容器、大型铸锻件等具有主导优势的技术领域布局,按照“构思一代、研发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思路,打造形成一批单项冠军产品、批量化产品、新兴新材料产品等,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

联——组建开放式创新联合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哈工大等合作开发“超大型压机”颠覆性技术,与哈工大联合组建了高端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等。与中核、中广核和哈电等央企集团加强合作,组建了跨企业间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通过协同创新自主攻克了国内首件百万千瓦核电常规岛整锻低压转子精加工等技术难题。

全——扎实推进全员创新。搭建形成了以“四级+四类+五室+一赛”为主体的“4451”科技创新动力机制,设立创新活动室110个,凝聚创新人才3000余人,完成攻关项目3000余个,累计创效近7亿元。

智——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创新。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建设企业数字化创新中心、智能调度中心、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平台,推进数字化技术治理、模式、方法升级,推动管理创新,加快降低生产制造成本,持续提升运营效率。

(五)把共建共享深度融入企业发展文化理念,实现企业与员工、企业与地方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共享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重在改革发展中,注重利益分享,打造了与员工、地方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建共享共赢。一重的共建共享,体现为“五个落”。

落到全员参与上。明确厂务公开“五个规范”“四级公开体系”,每年初召开两级职代会,进行3次以上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受检单位覆盖面达到100%以上。设立了326个“职工代表监督岗”,立足本岗强化民主监督,职工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落到收入增长上。将职工收入增长指标,写入企业年度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九大关键考核指标之一,明确与企业业绩确保、力争、创优工作目标相适应的7%、9%、11%增长的薪酬指标增长机制。

落到具体实事上。坚持每年为职工办1—2件好事实事,“民生举措”调查满意率达97%以上。

落到地企深度融合上。大力发展绿色冷链装备及绿色物流、农机综合服务、风电集成开发、秸秆综合利用等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地企融合业务。目前,地企融合业务已经发展成为一重三大业务板块之一。

落到产业链共同成长上。构建“小核心、大平台、轻资产、精协作、聚人才”的协作机制,着力在产业链延伸、配套供应链建设、技术成果转化等加强合作,实现供应链、产业链及关联产业共同发展。

【李想集锦】(73)|推荐阅读:国家发改委重磅调查“老国企 新标杆”

三、一重的生动实践深化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一重的改革实践把住了新时代国企改革一些规律性认识,对于当前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国企改革的根本遵循。

一重的改革路径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贯彻落实。

把准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通过抓思想、强党建、固组织、聚民心,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坚持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全面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通过拓宽成长渠道、激励创新、为职工办实事,把共创共享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找准国企改革的正确路径。坚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用总书记的思想来统一思想”,夯实改革基础;坚持以改革增活力,抓住市场化用人制度改革这一“牛鼻子”,实现“一子落,满盘活”;坚持以改革激发传承的“实业报国”“自主创新”精神,发展和振兴民族工业。

精准适用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根据企业实践总结形成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十二个工作方法论,以系统观念设计改革方案,以环环倒逼推进改革实施,以关键少数引领改革攻坚,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这些都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贯彻落实和创造性运用。

(二)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新时代国企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时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任务在于一以贯之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一以贯之地坚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一重的实践证明,党的政治优势是提升国企治理效能的组织保障。

一重坚持党建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着力在两个“一以贯之”的融合上出实招,在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上下功夫,推进党建经营的深度融合,实行党建业务一体考核,把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实现了以党建带动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市场化机制是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的活力之源。一重经验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市场机制全面引入到企业内部,推动企业优胜劣汰、技术创新、提质增效。

一重的实践表明,国企长期积存的竞争意识不强、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薪酬能高不能低的弊端可改革、有办法、能见效,关键是用好用巧用足市场化体制机制。贯彻两个“一以贯之”高度融合将带来改革裂变效应。正是在党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改革才顺利冲破了各种利益藩篱和激流险滩,赢得干部职工的拥护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也正是因为坚定不移地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重的改革活力、创新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才得到极大的提高和焕发,两个“一以贯之”正转化为推动一重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新时代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重通过“强激励、硬约束”的制度设计激发了职工凭本事、靠业绩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建立正向透明可预期激励,激励主体重点明确。建立合理有差别、与价值贡献挂钩的薪酬增长分配体系,向营销、研发、苦险脏累差、高级管理、高技能五类人员倾斜,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其导向和激励作用非常明显。

从“老三样”到“新三样”,激励方式统筹兼顾。劳动、分配、人事“老三样”,是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好和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一重通过改革已基本解决。但这还远远不够,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还要加上晋升成长、共创共享、传帮带教“新三样”。

一重“五个通道”晋升机制、职工共建共享机制、开放式科技创新和全员创新体系,让各类人才都有干头有奔头,实现以内部激励提高外部竞争力。考核具化量化,明确刚性约束。一重将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指标量化、责任细化、跟踪动态化、考核刚性化,“上岗就要竞聘”“任务完不成就退长还员”已成为全体员工共识。

【李想集锦】(73)|推荐阅读:国家发改委重磅调查“老国企 新标杆”

(四)改革设计上的系统集成和改革推进上的操作性、执行力是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基础方法。

只有系统而不是零散、普遍联系而不是单一孤立地推进改革,才能跳出改革“下不去、不着地”的陷阱,释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效应;只有落下去而不是空悬着、执行了而不是喊口号地推进改革,才能跳出改革“空转”的陷阱,彰显改革实效。抓住关键、串点成面,改革举措相互支撑。

一重抓住用人制度这一要害,全面铺开三项制度改革,减员就要强化激励来提质增效,对接市场就要各方快速联动反应,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就要与个体和组织的薪酬考核挂钩,各项改革举措环环相扣、互为支撑。

把握时序、结合实际,改革实施相互促进。对于“激励”,坚持“从下到上”,先从技术和技能领域的普通职工开始,再向管理岗位推行。对于“起立”,坚持“从上到下”,高管率先示范、中层干部带头,实行公开竞聘。在改革的同时,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快速发展来稳定和夯实改革成果。狠抓落实、及时反馈,改革成效相得益彰。一重经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一重行动”。

思想认同是执行的原动力,持之以恒解放思想凝聚了执行的广泛认同。

操作可行是执行的支撑力,从不以原则应对具体,而是一一回应、具体解决,创建了很多具有操作性、程序性的实施制度。

反馈及时是执行的内生力,说到就要做到,通过一件件看似很小实则不小的事来徙木立信,改革在员工心中树立起了言出必践的形象。

组织保障是执行的推动力,充分发挥好党委领导和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通上下,将党的强大组织力量转化为执行的动力。

【李想集锦】(73)|推荐阅读:国家发改委重磅调查“老国企 新标杆”

(五)国有企业家是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变量。

企业家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国有企业家更是如此。国有企业家在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因素,是整合要素资源的灵魂。在最困难的时候,企业家必须勇挑重担、敢于负责,抓住企业利润增长点,找到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症结”,下定决心推改革,带领企业实现凤凰涅槃。

国有企业家要勇做改革家。既要当改革促进派,又要当改革的实干家。2016年的一重,不改革不行,乱改革更不行。一重全方位导入市场化经营机制,贯通了从“思想”到“机制”再到“利益”的改革全链条,直击痛点、直指人心,体现了改革者的智慧和担当。国有企业家不仅要有高超经营能力,更要大公无私。企业管理要求企业家有高超经营能力,有创新、冒险精神,有独特魅力的领导力,具体到国有企业,还需要有在体制内平衡各种关系的耐心和韧劲,更要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勇于奉献的家国情怀。

一重在改革发展中始终坚持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老工业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其经验做法对解决长期困扰东北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面上国有企业改革也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理事单位)

执笔人∶徐善长、王任飞、胡朝晖、张璐琴、许华勇、王伟龙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73)|推荐阅读:国家发改委重磅调查“老国企 新标杆”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