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稳定经济大盘着力点在哪?——国资委一季度经济形势通报会解读
前些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连续两次开会分析经济形势,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阐述当前经济形势研判和政策重点。4月16日,国资委召开视频会议,通报中央企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形势、压实目标任务,对今年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讲话分析形势,提出要求。
这次会议是在疫情反弹,使企稳中的经济受到新的冲击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主题是稳住经济基本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3月以后,一个是俄乌冲突,一个是疫情反扑等外部因素影响,社会外部风险向中央企业传导。然而,这次会议告诉我们央企形势很好,实是不易,在人心动荡时,为中国社会打了一针稳静剂。
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讲话分析形势,提出要求时,代表国资委与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2022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三年业绩责任书,这是把压力稳稳地转到央企负责人身上。受俄乌冲突、疫情演变等外部因素影响,中央企业内部行业分化更趋严重,部分中央企业压力会相当大,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压力层层传递,也是责任层层传递,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思路。
央企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
十分不易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周以后,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召开,是在部级中行动快的。会议提出实现“开门红、开局稳。由于中央企业经济效益2020年年一季度断崖式下跌,2021年一季度超高速增长,所以2022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稳增长的压力都非常大,实现效益正增长、稳住增长势头就是胜利。今年提出“开门红、开局稳”。总体看来,国务院国资委提前谋划、快速行动,积极应对困难挑战,企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实现了良好开局,做到“开局稳”。
01
经济快增长
实现营业收入9万亿元、利润总额6179亿元、净利润47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14.6%、13.7%,上交税费7348亿元,同比增长20.9%。一过去年公布一季度,69家中央企业净利润正增长,31家企业净利润同比翻番。今年没有公布,似乎在一些企业形势并不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02
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两利”实现两位数增长,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工业企业效益贡献突“四率”同比明显优化,企业生产运行平稳有序,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贡献总体呈稳中有进态势。全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特别是石油石化、电网、军工等行业同比大幅增长,对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做出重要贡献。钢铁、煤炭、建筑、通信等行业效益实现平稳增长,对中央企业效益增长起到重要支撑。
03
后劲仍然是“足”的
研发经费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落地一批“十四五”规划明确的重大项目。
04
社会责任充分彰显
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能源电力稳定供应、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支援香港上海吉林等地抗击疫情等重大任务提供了坚强支撑。这些方面,中央企业也是充当主力军作用,关键时刻上得去。
从第一季度经济形势看,中央企业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已经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
三月以后的局势
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超过预期
国资委会议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内容没有铺开讲,但是显而易见的有三大困难超过预期。
一是疫情的反扑;二是俄乌冲突爆发及不利影响;三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3月份本轮疫情集中暴发,对中央企业一季度经济的冲击不算太大。然而从目前防疫形势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会仅仅停留在3月。以上海为例,封控已经延续到了4月份。全面排查后的动态管理期间,经济依然受到疫情防控的诸多限制。即使4月中下旬经济逐步恢复,疫情的次生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拖累5、6月份的经济增长。效益增长明显放缓要高度关注。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多发造成的不利影响超出预期,物流受阻影响企业供应链。疫情反扑,很多的经济活动几乎停滞,尤其是交通运输、终端消费和服务业更是如此。外需下降,运输条件变差,出口新订单指数创22个月来新低,制造业供给和需求收缩明显。普遍存在供应链受影响,供应链的稳定性及原材料的采购可控性在此次疫情下受到严重挑战。
从今年3月初以来,东欧国家发生剧烈冲突,国内企业面临着从所未有的复杂国际形势变化和疫情反复的叠加影响,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飞涨、国际供应链和需求等发生了很多变化、一些国内企业在东欧国家的业务出现了巨大风险和损失等。中欧班列受阻,影响中欧贸易和“一带一路”合作。欧洲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接近80%的中欧贸易通过乌克兰被送往欧洲。战火毁坏了中国在乌克兰的投资项目,直接和间接损失都不小。根据乌克兰国家统计署数据,2020年在乌的中资企业有54家,主要集中在通信、电子产品、基础设施、农业、加工业和制造业。中国对乌投资涉及能源、交通、金属及粮食等行业,最大三笔投资来自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水电、国家电网,投资金额都超过10亿美元。再加上新冠疫情在各地的反复发作,众多企业人员无法开展正常的境内外交流、国际物流及快递等业务费用高涨和运输延滞等等情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障碍和困难。
当前,中央企业直接受影响的有哪些?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也继续下滑。年初服务业生产也有所恢复,但3月疫情大幅冲击服务业生产。消费回升趋势也再次被疫情打断。今年消费价格的上升也会影响企业的供给与生产。航空运输企业严重亏损是大家知道的,火电企业煤电业务同比增亏。汽车、旅游、轨道交通、房地产等行业受外部冲击,生产经营出现一定困难;资本市场震荡导致央企上市公司市值下降。这些困难与问题,不能不关注。
当然在俄乌冲突带来的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之际,可能也蕴含着国内企业的潜在机会。一些中央企业在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与亏损,与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不无关系。
下一步
中央企业着力点有哪些?
年初会议标题“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国资央企更大贡献”,导语是“推动国资央企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更大贡献”。这次会议标题比较长,“扎实推进高质量稳增长守牢安全发展底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调子略微下降一点,显得稳妥些,也平和些。下一步,中央企业着力点有哪些?重要的是扣住一个“稳”字,从六个方面着力。
稳增长,仍然是第一位的事情
本次疫情反扑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为了控制疫情,当前各地交通管制,多处高速封锁,企业发货受阻,另一方面,受运输公司延长放假影响,物流运力也受到了影响。统筹抓好生产经营和疫情防控,强化科学精准防控,完善应急预案,抓细抓实防控举措,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切实抓好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坚持目标导向,进一步提升企业运营、资产、投资、控股上市公司等质量,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保供稳价是当务之急
要积极促进经济循环,以稳链补链固链为牵引,保能源电力供应、初级产品安全、物流循环畅通,大力增强油气资源、战略性矿产资源获取能力,发挥航空运输、远洋海运、物流运输等企业基础性保障功能,加快打造畅通、安全、高效的物流运输通道,全力保障供应稳定。高质量提供煤电油气运等基础服务。
稳科技创新,不可放松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高度突出。加大企业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当然会包括推动一批重大攻关成果示范应用,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发挥科研院所转制企业作用,提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服务能力,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更好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稳产业链供应链,增强韧性和竞争力
加快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也是2022年的重点工作之一。2022年国资委将深入实施现代产业链链长行动计划。在加快第一批链长企业计划落地的同时,启动第二批重点产业链链长企业遴选。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促进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培育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稳企业管理与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
在如此形势下,企业之间不得不开始考虑公司运营中在规避风险的能力上,保持现金流稳定安全,全面开展亏损子企业治理,严控融资担保、金融衍生、PPP等业务风险,强化资产负债率红线约束。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调整或变革。如何优化企业运营模式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技术升级,是经历这次挑战之后必须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会议再次提出持续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显然与最近的资本市场动荡有关。
稳产业生态,落实国家助企纾困等政策措施
强化基础支撑、需求牵引、资金支持,继续落实好降房租等政策,要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加大与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合作力度,完善防拖欠长效机制,着力稳市场主体、帮中小企业,积极优化产业生态。
当然,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坚决打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也是今后一阶段中央企业的重要着力点,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面临收尾,很多过细的工作。这些工作要与稳住经济基本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结合起来,最终是以稳住经济基本盘来证明检验这些工作的成绩。因为这里重点就经济增长来谈的,具体内容就不展开说了。
国资委与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2022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
我在山中住,家里梧桐树开得灿烂一片,
现在,我住在沂蒙山区九间棚村的家中。大山里,静悄悄的,听不见汽车喇叭声音,听不到人的说话声音。
我家的梧桐花开得一簇簇,很香很香。
我坐在写字台前,一边写文章,一边看到窗外垂挂下来的梧桐花。梧桐花开一周了,接着开的是槐花。(李锦)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