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将打响“山东海工”品牌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3-30 11:24:42
  “十四五”时期,山东将打响“山东海工”品牌,把山东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3月29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发布《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记者获悉,2021年,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居全国第3位,同比增长15.1%,增幅居全国首位;游艇出口量、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交付量分别占全国的50%和70%以上。

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山东将打响“山东海工”品牌,把山东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到2025年,海洋工程装备产值占全国30%左右,内河船舶占国内市场份额50%左右,游艇出口占全国70%左右。诸如大洋钻探船、海上火箭发射平台、深海智能采矿装备、智能水下机器人等将成为重点研制的部分装备。

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将打响“山东海工”品牌

产业规模要保持全国前三,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要达80%以上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主流船型和海洋油气装备优势持续巩固,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崛起,为海洋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统计数据看,2021年,全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国的8.9%、9.4%和9.1%,分别居全国第4、第3和第4位。从区域看,青岛、烟台、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值占全省的70%以上,济南、青岛、淄博、潍坊船用动力装备产业加速壮大。目前,整个产业配套供应体系持续完善,其中,内河沿海船用发动机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国际市场占有率达35%。

按照《规划》,到2025年,山东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保持在全国的10%以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保持在全国前三位。海洋工程装备产值占全国的30%左右,内河船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0%左右,游艇出口占全国的70%左右,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装备产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同时,山东创新投入将持续加大,规模以上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保持在3%以上,数字化、智能化建造水平不断提升,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80%以上。

大型集装箱运输船、大型气体运输船、高标准远洋渔船、绿色中大型高端客滚船、邮轮、豪华游艇、绿色智能内河船舶、新型江海直达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实现突破,培育1-2型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35%的特色品牌产品,核心配套装备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海洋油气装备领先优势巩固提升,在海洋能源开发、海洋渔业、深海采矿、海上文旅、海上航天发射等新型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形成新的领先优势。

青烟威引领发展,济南日照着力发展产业用钢与法兰等产品

按照《规划》,“十四五”时期,山东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将在区域布局领域突出青岛、烟台和威海“三核引领”。

其中,青岛市着力推动以海西湾为核心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提档升级,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性海洋装备创新基地;烟台市进一步做优做强海洋油气开采装备和远洋渔船,加快海上风电、深远海养殖、海洋文旅等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发展,着力打造全球海工装备名城;威海市充分发挥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作用,大力发展海空天潜一体化系列装备,着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国际知名的特色船舶与海洋装备制造基地。

同时,强化“多点支撑”。比如,济南市、日照市着力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用钢、海上风电主轴、法兰、气囊等;淄博市、潍坊市着力发展船用动力装备、锚链、船用电子设备、海上风电齿轮箱关键零部件等;东营市、潍坊市着力发展海洋油气钻采装备和海上风电装备;泰安市着力发展绳索、船板加工设备;济宁市着力完善集研发设计、总装建造、运营管理、维修保障为一体的内河船舶产业链,打造全国领先的内河船舶产业基地等。

研制海上火箭发射平台、智能水下机器人等装备,做优7个产业链

从发展重点看,“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重点聚焦特色高端船型、海洋能源装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智能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装备等五大装备。

其中,在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山东将开展大型海洋设施一体化安装和拆解装备、大洋钻探船、海上火箭发射平台、深海智能采矿装备、极地浮式矿产开发船等研制,积极发展海上文旅综合体、水下观光装备等。就海洋智能装备而言,将重点开展新型海洋核心传感器、智能水下机器人、智能船舶、海洋信息技术装备、海洋人工智能装备研制。

山东也将着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制造模式转型、产业链条优化、质量品牌培育、开放合作扩大等五大行动,全力推动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从产业链条优化行动看,山东将全面推行“链长制”工作机制,构建“7+2+2+1”体系,做优大型散货船、高端客滚船、远洋渔船、特色邮轮和游艇、绿色内河船舶、海洋油气开采装备、船用动力设备7个优势产业“强链”,做大深远海养殖装备、海上风电装备2个新兴特色产业“建链”,提升研发设计、服务保障2个能力“延链”,构建1个支撑能力强的配套体系“补链”。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山东将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海洋强省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对海洋的向往和需要,瞄准深海、极地、绿色、智能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山东半岛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聚集区,打响“山东海工”品牌,把山东建设成为我国环渤海地区船舶工业的重要支撑、全球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来源:新黄河)

[ 责任编辑:王若羲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