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李想集锦】(56)丨国务院国资委新成立科技创新局和社会责任局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3-19 16:54:23
  3月16日晚,国务院国资委宣布新成立科技创新局和社会责任局,新成立的两个局,着眼于创新发展和社会责任两项职责,是管资本理念的深化,是国资改革的深入。

【李想集锦】(56)丨国务院国资委新成立科技创新局和社会责任局

3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科技创新局、社会责任局成立大会,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出席并讲话。

按语

3月16日晚,国务院国资委宣布新成立科技创新局和社会责任局,新成立的两个局,着眼于创新发展和社会责任两项职责,是管资本理念的深化,是国资改革的深入。

管资本存在一个“监管链”。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起点,创新引领是发动机。科技创新局在“监管链”中起“龙头”作用。当然,科技创新局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技术局,不能像以往那样关注生产领域技术、生产、质量、销售等,而应该顺应新时代,定位于“大科技”,包括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产品与新的管理,本质是用资本的引领来带动央企创新发展,起引领、组织、监管和防风险等作用,成为管资本的龙头。而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是“龙尾”,更多体现央企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当然,企业社会责任是一项涉及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工作,通过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局,着力强化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领域,抓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工作。尤其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在整个“管资本”链条的末端将发挥重要作用。重视两局作用,是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更好发挥监管效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是国资改革的深化。

现在转载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文章。

国资委开新局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定位为市场竞争主体需要盈利,更要考虑到承担创新发展和社会责任两项责任。

3月16日晚,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公布成立科技创新局、社会责任局,并于近日召开成立大会。新成立的两局将组织指导中央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打造世界一流企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两个新局其实是由国资委现有的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分拆独立而成,“更加强化了中央企业落实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认为,特别是国有企业定位为市场竞争主体需要盈利,更要考虑到承担创新发展和社会责任两项责任。

创新不是“计划”出来的,社会责任也非口号,如何让两个新政府部门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而非市场担心的多一层干涉企业的“手”?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指出,要发挥国资委管资本的作用,用资本的引领来带动央企的创新发展。

【李想集锦】(56)丨国务院国资委新成立科技创新局和社会责任局

创新驱动深化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2012年底召开的“十八大”,就明确提出:“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文件,指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这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共分9个部分30条,包括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金融创新的功能,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创新培养、用好和吸引人才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协调。

如今国务院国资委成立科技创新局和社会责任局,是在延续一直以来的工作。

国务院国资委方面表示,成立两局是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更好发挥监管效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推动中央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科技创新局局长是原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局长苟坪,而新任社会责任局局长的是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李军。在3月16日的成立大会上,国资委领导要求两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准职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抓紧抓实国资央企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重点工作任务。

据了解,科技创新局要突出抓好重大科技专项任务落地,着力推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突出抓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中央企业建设创新型领军企业;突出抓好科技生态优化,更好激发中央企业创新创造潜能;突出抓好中央企业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中央企业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而社会责任局要突出抓好中央企业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一企一策”有力有序推进“双碳”工作;抓好安全环保工作,推动企业全过程、全链条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抓好中央企业乡村振兴和援疆援藏援青工作;抓好中央企业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国际知名高端品牌;抓好中央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工作,指导推动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主动适应、引领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更好推动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两局的工作职责都比以往有了更重要的突破。周丽莎向记者解释,原来国资委就已经有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工作统一在一个局,现在将两项工作分别独立并成立独立的局,更加强化了中央企业落实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国有企业不仅定位为市场竞争主体需要盈利,更要考虑到承担创新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责任。

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大会上强调,新成立两个局以后,国资委出资人职责和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要切实加大模范机关建设力度,加快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动国资央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必要性何在?

【李想集锦】(56)丨国务院国资委新成立科技创新局和社会责任局

国资委拆分成立科技创新局和社会责任局的原因和必要性是什么?

对此,周丽莎解释道,成立科技创新局的原因在于,中央企业大多集中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既是我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有企业自身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而成立社会责任局的原因在于,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骨干力量。对于中央企业而言,履行社会责任更是与生俱来的使命。中央企业在国家战略、国防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企业社会责任是一项涉及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工作,通过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局,着力强化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领域,确保完成与社会责任相关的重点任务,不断提高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李锦认为,成立社会责任局,更多体现了央企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尤其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该局在整个管资本链条的末端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李锦看来,两个局在国资委管资本链条上构建完善,还有改革的意思。

“这两个局的成立是国资委向管资本迈出了一大步。”李锦也认为,科技创新局的成立,明显与近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有直接关系,这个意见对外传递了强大的信号,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起点,创新引领是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我国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大而不强”,产品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创新引领力和治理先进力等方面还存在很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创新力作为企业发展第一生产力更需要强化起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领先一步。“科技创新局就是希望发挥科技创新在央企里的引领作用。”李锦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央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860多个项目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680余项,约占79%。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1月19日也曾介绍道,2021年中央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是9045.9亿元,同比增长16.1%。新能源汽车、北斗、电子商务、区块链等一批数字协同创新平台落实落地,新能源、5G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力度加大。

不过李锦指出,科技创新局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局,不能像以往关注生产领域的技术、生产、质量、销售等,而应该顺应新时代,定位于大科技,对央企起到引领、支持、防风险等作用,“要成为管资本的领头部门”。

陕西光电子集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张思申认为,央企(国企)掌握很多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央企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把科技创新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社会发展进步,央企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摆到了突出位置。

“另一个角度,看是否有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不是计划出来的。”张思申表示。

张思申猜测科技创新局有可能会对央企创新投入产出设定指标。但周丽莎认为,国有企业的创新并不仅仅局限于创新投入指标,创新发展更多是综合性、全面性的工作体系,加大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领域布局,全面提升产业基础水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开发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补齐短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领域聚焦发力。

周丽莎还表示,在创新发展上,国有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也是融合共进的关系,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促进大中小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引领产业生态系统和产业集群建设。(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高江虹

作者简介

【李想集锦】(56)丨国务院国资委新成立科技创新局和社会责任局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 责任编辑:林岳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