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思考
——并谈“国企改革十件大事”条目
根据前两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10月召开的惯例,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二十大前基本完成的定位,离9月底只余下7个多月了。时间很紧,总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该动手了。
中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怎样做出一个好的总结,全国关注。总结得怎样,也牵涉今后五年改革怎么搞的定位。
其实,党的百年总结基本经验与做法,是很好的参照。我们怎样加强政治学习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是有差距的。我们总结工作,习惯抓枝枝杈杈的事情,不大会抓树根、树干;习惯于讲事情,讲数字,不习惯讲规律、讲道理;习惯于罗列事情,不习惯于理顺逻辑关系。
远的不说,就说春节前对2021年中国国企改革十件大事盘点吧。把这一年的事情整理出来,总结出来,张榜公告天下,让更多的人知道,显然是一件好事情。不过,看来看去,发现这里面还缺乏全国意义的重大新闻、重大事件。我一下子就想起建党100周年纪念活动与百年决议,党领导国企改革的成就写入党的百年决议,从国企改革来讲,2021年还有什么事情比这还大呢?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十三项成就中第三项“在经济建设上”一段,是在“在党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背景下写下这段话的:
党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96个字的四层意思,结构成新的改革话语体系,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第一,从内容上看,国企改革列入百年党史决议,意义重大。
语言很短,只有96个字,因为《决议》是关于成就与经验方面的决议,所以这里专门强调国企改革,就意味着我们党领导国企改革在百年党史上的地位得到确认。
第二,从语意上看,“党”为主语,反映党做的事情。
从语意上看,“党”为主语,反映党做的事情。党在这里作为主语出现,表明了这是党领导下的成就与经验。作为我们党领导国企改革的成就,非常精炼地概括了我们党对国企国资改革的基本判断。
第三,从内容上看,四句话是在党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来,在这里构成一个新的话语体系。
两个“毫不动摇”,后面出现两个“做强做优做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这一句出人意料地出现在这个段落中。在以前的表述中是没有过的。最后的“五力”标准,也是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出现,过去是“四力”,2015年9月13日公布的22号文件前是“三力”。应该说,这几句话是党的十九大后由最高领导定下写入中央文件的。现在构成一个整体。放在一起讲,构成新的话语体系,便是创新。什么叫守正创新,这就是。
第四,从逻辑上看,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
两个坚持是逻辑起点,做大做强是逻辑中介,现代制度是逻辑主题,后面的“五力”是表现,是逻辑结果。这种逻辑方式的表达是相通的,也有创新之意。
党领导国企改革的成就写入百年决议,应该列入2021年国企改革十件大事之首。党领导国企改革的经验写入党的决议,本身就是大事,并不比其他事情分量来的轻。
中国国企改革十件大事,不是国资委的十件大事,而是中国的大事,这样的事情评选范围要更宽广一点,立足点要更高一点。这一条没有写进去,我觉得可能是有三个原因:
一是压根儿不知道六中全会决议有这一段。
二是觉得不重要和没有必要写进去。
三是觉得不要写进去。我估计,某一种可能性大。这一段如果写进去,那么这个评选活动就更权威了。
再从内容上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突出的是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公司化治理,应该说在2021年还是取得明显成效的。按照国资委的口径,完成了97%,应该作为一条写进去,而且列在前面。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基本完成,是2020年便宣布基本完成的。不是不可以说,但是2021年确实抓公司治理抓得要多些。
在语言表达上也有差距。既然是十件大事,它可以是十项工作,也可以说是十大事件。“央企重组整合,推动优质资源合理配置科学布局”,这一大事,听起来到底是工作还是事件?如果是事件,2021年新成立央企是近十年来成立最多的,还有几家总部迁移到地方去,也是最多的,想办法把它有机写进去。这样既是工作也是事件,岂不是更好?
从条目看,科技方面的两条,实际上没有说出与改革的关系,感觉就不是改革了,而是发展。加上“疫情防控”、安排部属“双碳”,10条中便有4条是发展中问题。如果评国企改革“与发展”十件大事,自然是无话可说,而如果讲改革,把发展的事都写进去,而改革的东西没有写进去,甚至显得单薄,那就显得偏离主题了。
发布方认为“2021国企改革发展十件大事”的发布是对国企改革发展历程的重要总结与记录,这十大事件在我国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确实,评选国企改革十大新闻,本身便是一次总结。它是一个部门的事情,然而首先是国家的事情。总结、提炼、概括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而是能力与思想的象征。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行将收官的时候,恐怕要有相当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总结上。总结、提炼与改革这三年究竟做了哪些事?有哪些经验?我觉得思想认识上,首先要自己说服自己,哪一块强?哪一块弱,要讲得清楚、拎得起来。千头万绪,要理得清,捋得顺,讲得明白。
首先要弄明白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一个主魂,一对主要矛盾,几个阶段、几大成就、几大创新、几条基本经验、一个新话语体系的形成。
特别要注重几个重大矛盾的变化,例如党的建设与授权经营的矛盾运动,国企活力是比以前强了,还是弱了?例如,国企改革目标体系与评价体系的变化,国企体制、机制与制度离市场近了,还是远了?等等。有的恰如其分,有过犹不及,也有矫枉过正,有物极必反,也有南辕北辙,要把客观与主观、短期与长期、现象与本质、自由与必然讲清楚,讲得实事求是。
当然,总结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会有不同视角,党和国家的视角、国资委自身的视角、企业的视角、社会的视角、人民的视角。还有理论视角、政策视角;国外视角,国内视角,包括意识形态视角。
不管是哪家总结,在逻辑上自己能够顺起来,还要考虑今后五年国企改革任务与要求。因此,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总结,不是一个轻松的活。
特地将2021国企改革十件大事附在后面,供参考。
2021国企改革十件大事
1、顺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总体任务70%的年度目标,中央企业效益增长创历史新高
2、央企集团全面完成“党建入章”,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3、国资委发布推荐178项央企科技创新成果,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壮大,航天发射次数创新高,位居世界第一
4、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扩围升级,以城市为单位向全国主要地区推广
5、国资委发布《“双百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推行超额利润分享机制操作指引》,“双百企业”名单实现动态更新
6、央企重组整合,推动优质资源合理配置科学布局
7、49家央企、34家地方国企入围2021《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开展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加快向世界一流迈进
8、国资国企疫情防控、能源保供履行社会责任,迎冬奥彰显企业担当
9、安排部属“双碳”目标路径,国资央企在绿色发展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10、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基本完成
作者简介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