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李想集锦】㊶丨​深圳国企改革的马鞍形,是十年改革的反映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2-07 10:11:30
  这十年,在经过了大规模的退出后,实施大规模的“进”。这种变化,正是国企改革的缩影。

国企改革的快速推进,是区域试验的成功

——深圳国资大规模进入市场竞争领域研究报告

春节前,文章报道深圳GDP超3万亿,成为我国北京、上海之外的超三万亿大城市。2016年底,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1.1万亿元,2021年底,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达4.6万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

因为快过年了,大家都比较忙,就没有转发这样的报道。今天把这个报道重新看了一遍,有话要说。

2019年深圳被列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成为全国两个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此后,动作连连。去年春天就深圳国资委公认的投资界“扫地僧”动作,我写过文章。到春节之前,深圳一年的形势数字出来了,深圳实现了全国第三位的上阵,尤其是国有企业呈快速发展势态,资本极度活跃,国企实现大规模的兼并重组,经过“混改+重组”,大规模进入市场竞争领域,现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达到了82.1%,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7.1%。其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为全国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仅仅五年“混改+重组”

深圳国资由1.1万亿增到4.6万亿

【李想集锦】㊶丨​深圳国企改革的马鞍形,是十年改革的反映

从一般意义上讲,深圳的国资国企改革做法是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大规模战略性重组。应该说,是三年来,甚至十年来,动作幅度最大的。它本身是资本活跃的结果,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组的成功。2021年GDP达到30664.8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7万元。

从三年改革来说,在2019年国务院公布深圳作为国企改革试点的决定,与上海同时为国企改革区域化试点的城市,这个三年基本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合,毫无疑问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结果。当时,深圳市制定了一个未来三年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任务分工,在9个方面、39条举措、106项任务当中进行部署落实。而深圳的做法突破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规定的范围,出现了一种在重点领域“混改+重组”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状态,这在全国是突出的。与深圳区域化试点比较,上海区域化试点的经验,就显得平淡无奇了。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没有开始之前,深圳的国企是萎缩的,人们说起深圳,便是华为、腾讯等民营企业的天下。国有企业形成的资产总量与从政府获得的巨大资源严重不对等。尤其是近年以来,深圳的房价暴涨,土地急剧升值,国有企业多年来获得的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及上盖房地产所形成的价值,构成国有净资产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有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深圳国有企业从政府获得了土地、财政、金融、优惠政策、特许经营权等大量的资源,本应该形成巨大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但到2017年底全市市属国有企业净资产8626亿元,资本及权益5938亿元,国有企业从政府得到的大量资源与就此形成的国有资本和权益之间明显存在严重不对等,造成政府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从客观上说,与国内大环境有影响。从主观上讲,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规律认识不够,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和深刻的教训,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严重影响。

对比,最有说服力。2016年底,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企业系统中,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排名第14位。这个1.1万亿,是那么清晰地矮小,仅仅过去五年,深圳国资排名突飞猛进。截至2021年底,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4.6万亿元。

这几年改革,从原先控制的城市建设与公用事业范围看,深圳没有后退。他们围绕城市国资定位开展补短板,通过重组、整合和新建,搭建了城市特区建工集团、食品物资集团、要素交易集团、智慧城市集团等几个大平台。到2018年,深圳的市属国企承担了100%管道燃气,近100%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全市60%的危废处理由国企承担,99%供水和原特区内全部污水处理由水务集团承担,80%菜篮子果蔬供应是由农产品集团承担,70%公共交通是由地铁和巴士集团承担,66%粮食储备是由粮食集团在承担,还有60%高速公路运营以及50%集装箱年吞吐量也都是由市属国资在承担。

从新一轮改革这十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时代国企改革来观察。我们可以找出一个依据,当时口径是该退的退,该进的进,退出竞争领域是舆论主要声音。早期,深圳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基本退出了竞争性领域。2013年深圳的国企收益对GDP增量的贡献不足5%。

这十年,在经过了大规模的退出后,实施大规模的“进”。这种变化,正是国企改革的缩影。目前,深圳形成国有资本服务于以公共事业为主体、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领域,构建起有力的城市保障体系。前些天,我发表文章,是要从十年改革的角度来总结经验,就是从18大看国企改革的亮点,找典型案例,而深圳十年的变化更具典型意义。

习近平国企党建讲话

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李想集锦】㊶丨​深圳国企改革的马鞍形,是十年改革的反映

这里,我们想重点就国企改革“退”和“进”的问题谈一下看法。深圳的国有企业实力雄厚,它雄厚的原因有几个方面组成:一个是国家大量的投资,二是大量的贷款,三是大批的土地划拨,使得国企具有很强的实力。但是后来国企与国家投入支持的力度,相比起国企缩小到城市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是一种大规模的退出。这种退出,不能不说与大的背景有关系。给人感觉,深圳是民营经济的天堂,而国有企业只守着公共事业那一段,承担社会主义的特征,而市场经济则交给民营企业去做了。

应该说,重要的变化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国企党建讲话,把国有企业作为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基础,以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后来,退出竞争性领域这个话就不大讲了。当然,该退的应该退,特别那些亏损低档的,不能发挥长处的,而不是那种所谓“与民争利”的退。过去的“与民争利论””竞争领域退出论”,在2012年前形成了高潮,这种舆论主要是来自西方经济学的思潮与观点。

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改革,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念,就是国有企业退出竞争领域为主要代表。中间分界线,就是2016年10月总书记提出国有企业是共产党执政基础以后。深圳市国资委迅速响应,在2016年的工作思路中,提出了实施“大国资”战略,开展“走出去”并购重组,推动国企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同年底,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

2018年年初,深圳市委巡察组对深圳国资委党委进行巡察,提出明显的批评:“深圳国资总体规模小,综合实力不强,与做强做优做大国资的要求有明显差距。”该巡察组在反馈报告中写道,“市属国企总资产仅为北京的57%,上海的16%,与深圳城市地位、经济体量不相匹配”。

2019年7月,国务院批复《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是深圳国资改革飞跃的新起点。方案明确指出,市场导向是深圳国资国企综改的一个基本原则,要实施“上市公司+”战略。到2022年,深圳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力争达到4.5万亿元,打造1至2家世界500强企业。

所以,我对记者说“深圳国企改革从脱离市场,到参与市场的周期蜕变,给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带来指导意义”。

从万科、恒大、荣耀、中集到苏宁,

深圳告诉我们

【李想集锦】㊶丨​深圳国企改革的马鞍形,是十年改革的反映

我们再具体看一看,深圳国有企业的几个大动作。从万科、恒大、荣耀、中集,到最近的苏宁易购,过去几年,深圳国资不断介入大型品牌企业的股权重组,其动作布局越来越引人关注。

从这几个案例可以看出,深圳的国企改革是为了国家的发展战略而实行的,是为了实现国内和国际双循环的布局而推行的,绝不是只从意识形态、公有制私有制那样去简单考虑的。这些重组案例,大多是经过激烈竞争而取得的。

一个是万科之争,“宝万之争”是深圳国资的经典一役。当时,姚振华执掌的宝能集团一跃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此后,万科开始反击,华润、安邦、黑石等轮番上阵,最终在2017年深圳地铁集团动用663.72亿元出手,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一个是中集之争。2020年,深圳国资委通过深圳资本集团及深圳资本集团全资控股公司深圳资本 (香港) 集装箱投资有限公司受让了中集集团29.74%的股权,虽然中集集团还是处于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的状态,但拥有29.74%的股权,已经可以一跃成为中集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荣耀之争。2020年,深圳国资牵头接下华为剥离出来的荣耀。荣耀的收购方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与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共同投资设立。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是国有独资公司,股东为深圳国资委。 

恒大之争。2020年11月22日,中国恒大集团发布公告介绍恒大地产与战略投资者的情况,称恒大地产1300亿元的战略投资者中,已经有1257亿元战略投资者签署协议转为普通股,其中200亿元人民币权益由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持有。同一日,山东高速发布公告称,畅赢金程与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恒大地产签署协议,深圳人才安居集团以50亿元的对价受让畅赢金程持有的恒大地产1.1759%股权。换言之,深圳人才安居集团投资了恒大地产250亿元,而深圳人才安居集团由深圳国资委100%持股。

苏宁易购之争。在最近苏宁易购的股权重组中,最终出手接盘的竟然不是苏宁总部所在地江苏(南京)国资,而是深圳国资,让市场着实有些意外。

让人感到意外,过去一年时间里,深圳国资对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等知名企业的投资动作真大。在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之下,在未来如果深圳国企中出现类似华为、腾讯这样的企业,对大湾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这对于全国来讲也有示范作用。

从深圳国资的布局看,目前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城市建设、民生保障领域,正如深圳国企有深圳地铁集团、深圳水务集团、深圳燃气集团、深圳巴士集团、深圳农产品集团、深圳人才安居集团等企业;二是战略新兴产业,为未来发展打基础。例如,深圳市属国企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完成深圳方正微电子重组变更的全部法律程序并正式进驻,在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领域再下一城,将助力深圳进一步打造第三代半导体创新高地。深圳国资和苏宁易购的结合,对深圳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战略意义,可以互相赋能,实现共同发展,而投资中集集团,考量的是未来要培育海工装备领域,服务海洋经济振兴。

四大股权投资平台 

【李想集锦】㊶丨​深圳国企改革的马鞍形,是十年改革的反映

深圳的国企改革,“混改+重组”重在资本运作。投资运营公司,是做强做大做优国有资本、让资产增值保值的一个手段。而综改方案中,深圳国资委对国有资本投资、国有资本运营,有了更加明晰的想法。实际是“混改+重组+投资经营公司”模式。

深圳国资不仅在关键时刻作为“白衣骑士”,还凭借综合性投资平台——深创投、国有资本投资——深投控、国有资本运营——深圳资本、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鲲鹏资本这四大股权投资平台,成为投资界公认的“扫地僧”。

深创投目前管理各类资金总规模约4292亿元,包括150只私募股权基金,13只股权投资母基金,19只专项基金(不动产基金、定增基金等)等。截至2021年末,深创投累计投资项目1406个,其中206家企业顺利登陆全球17个资本市场,在投资项目数量和IPO数量上稳居国内创投行业第一位。在创投业务板块,深创投主要投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涵盖信息科技、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域,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相较于深创投,鲲鹏基金更聚焦国企改革,以多渠道融资募资为手段,布局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截至2021年6月底,资产总额达736亿元。成立于2007年的深圳资本,前身为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是为推进国资管理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推动深圳国资整体资本运作战略,专门成立的国资辅助履职平台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平台。

【李想集锦】㊶丨​深圳国企改革的马鞍形,是十年改革的反映

数据来源:深圳国资委官网数据;单位:万亿元

作为全周期投资并购服务平台,深圳资本运作的产业基金涵盖并购基金、新兴产业基金、投贷联动基金、平稳基金等。

与前述三家平台相比,深投控是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前十大股东,其中深投控资产规模高达数千亿,是国有资本投资界的“巨无霸”。

作为深圳最大的国资运作平台,深投控以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为主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深投控旗下全资、控股企业41家,包括国信证券、天音控股等13家上市公司。截至2020年底,公司总资产8454亿元、净资产3528亿元。2021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396位,较2020年上升46位。

深圳国资本身的资产证券化率已不低。市属国企上市公司数有34家,资产证券化率达57.2%。未来,深圳国资跨地区甚至跨国进行投资并购的案例,可能会变得更常见。

改革深入

重在市场化经营

【李想集锦】㊶丨​深圳国企改革的马鞍形,是十年改革的反映

深圳综改方案,提出要对深投控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混改+重组”是一种途径,而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在机制方面,深圳国资首批7家企业11个高管职位进行全球招聘,深投控公司一个副总岗位,报名超过180人。同时对78家商业类二级企业也完成了市场化选聘等等。尤其是在管理对标上,深投控公司成为深圳第八家世界500强,排在442位。也是深圳第8家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实现了综改方案对其的要求。

深投控也入选国家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名单,进入这一名单的深圳市属国企只有五家。2018年深圳市政府审议通过了《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对标淡马锡打造国际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实施方案》。对标学习淡马锡的说法,在不少地方国企改革中均有提过,深投控对标学习淡马锡,重点又是什么呢?

淡马锡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有企业,但是淡马锡给公众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市场化运营。深投控学习对标淡马锡,主要的还是学习淡马锡的“市场化理念和制度”,2016年-2019年期间,支持深投控对标淡马锡的政策逐步落地。2020年6月,深圳国资委回答外界对深投控对标淡马锡关切时曾介绍,深投控对标淡马锡改革总体方案和7个专题子方案均已获批实施,这些方案主要在六大机制进行改革,一是授权机制,从市国资委对公司、公司董事会对经理层、公司对下属企业三个方面,加大授权放权力度;二是法人治理机制,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三是选人用人机制,推动商业类国企经营班子整体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四是激励约束机制,五是投资管理机制,六是风险管理机制。

当然,深投控不可能完全照搬淡马锡模式,是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再根据自身阶段性的需求做出调整,例如中国的国资国企改革要求坚持党的领导,这跟新加坡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情不同。深投控未来的发展肯定会走向国际化。深圳国资委明确提出实施市属国资国企国际化战略,深投控已经在保定、武汉、成都等城市建设大型科技园区,服务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经济圈;也在美国、比利时、日本、以色列、瑞士设立海外科技创新中心。

对于机制建设方面,目前披露的内容较少。我们知道,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国有企业授权经营体制的改革,路还长。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国资国企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圳将努力打造全国国资国企改革高地,展现改革发展“深圳画像”。其深度与广度,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认识与总结。

编余的话

怎样认识深圳国资改革的经验

最好的国企改革经验在基层,在地方,在民间。

国企在我国经济实践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的国企改革实践,是中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企改革工作,率先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出台全国首部地方国资监管法规,尤其是其经过了大规模的市场退出后,实施大规模的市场“进”,为全国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深圳形成国有资本服务于以公共事业为主体、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领域,构建起有力的城市保障体系。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看深圳,不管是速度、质量与实际成效。深圳国企改革的步伐大,具有弯道超车、后发制人的特点,三年改革的经验,需要好好总结,深圳“混改+重组”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其实,深圳其他地方的国企改革,包括近一阶段我所强调的山西格盟集团、山东水发集团等地国企改革经验是新鲜的、活跃的、水灵灵的,特色鲜明的,也是令人相信的,这些国企改革的经验是以大量事实为基础的,更接近改革的本质。

实事求是地讲,我看到现在如过江之鲫的总结中,不少所谓国企改革的经验,70%以上是水分,挤干,留下的干货很少。这样的总结多了,实际上是一种把活生生的改革套在那一个空洞的框子里,把人们引到空洞的道理上中去,有些甚至违背了改革的本来意义。现在国企改革的经验有些看起来调子很高,实际上很多与国企改革没有关系,只是用改革这个框子套的,70%讲的不是改革的事。不少总结,干干癟癟的,不忍卒读。看了标题,便不想点击。怎样总结国企改革的经验,怎样认识我们这场改革,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到现实中来,不仅是水平,首先是理念问题,一定要通过对比的方法来看。实事求是是基本的思想路径,比较分析是一个基本的方法,讲好改革的故事,也是一种方法。

我发现,地方国企的改革步伐比中央企业要快,也更加符合地方发展的实际,更接地气。很多改革的真经是由地方国企改革创造出来的,也建议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力量,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到地方国企去调研,把他们的真经与规律总结出来,提炼出来。地方国资委也应当好好总结自己的经验,需要从全国的眼光,从中央决策、从历史发展的逻辑、从实际效果来认识自己改革的价值。特别重视独特之点的提炼与概括,当前国企改革的差距,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实际上是一个弱项。

深圳经验,尤其值得各地国资委学习与参考。当然,各地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像深圳实力这么强的还很少,比如说深圳四大股权投资平台,投资界像他们实力这么强的还不大多,但是深圳利用资本的力量迅速进入竞争性领域的成功经验,他们四大股权投资平台的建设过程与做法,还是值得各级国资委参考的。

我觉得,深圳国企改革的经验能激发我们更多地思考,更好地理解党中央的决策的正确,有利于增强改革的信心。

下面,转载一篇文章,里面有我一些观点,基本定位与我想法是一致的。有些内容为我研究所吸收。现转载供大家阅读并参考。

深度丨重整方正、收购荣耀,资产破4.6万亿!

“白衣骑士”深圳国资2022年最新规划来了

深圳国资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经验有两条,一是重回竞争市场,二是市场化的重组。

时值岁末,深圳国资晒出全年成绩单。

1月26日,深圳市国资委在召开的市属企业、区国资部门负责人会议上披露,截至2021年底,深圳市属企业总资产4.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1.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991亿元,增长12.6%;上缴税金1094亿元,增长15.3%。

“经济运行高位有进,区属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集体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深圳国资委相关人士如是说。

事实上,这是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进入增长快速通道的第五年。

深圳国资发展迅速。2016年底,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在全国37个省级监管企业系统中,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排名第14位。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4.11万亿,全国市属企业总资产排名第四(前三为上海、广东、北京),四年时间,深圳国资排名突飞猛进。

不仅如此,因“宝万之争”时出手,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在华为困难之际,参与收购荣耀;作为投资联合体之一参与方正重整,并购方正微电子全部权益等动作,深圳国资被称为商界 “白衣骑士”,更是公认的投资界“扫地僧”。

深圳国资体量为何能快速增长,精准抄底成为超级买家?这样的成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未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深圳国资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经验有两条,一是重回竞争市场,二是市场化的重组。”1月2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李锦表示,“未来,在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之下,深圳国资的增长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 

崛起于市场化改革    

早期,深圳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基本退出了竞争性领域。

时任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建森曾说,2013年深圳的国企收益对GDP增量的贡献不足5%。

而后,新一轮国资改革浪潮到来。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与此同时,深圳市国资委被确定为全国国资系统改革试点单位。

文件发布后,深圳市国资委迅速响应,在2016年的工作思路中,提出了实施“大国资”战略,开展“走出去”并购重组,推动国企并购重组做大做强。

同年底,深圳市属国企总资产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万亿元。

2018年年初,深圳市委巡察组对深圳国资委党委进行巡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国资总体规模小,综合实力不强,与做强做优做大国资的要求有明显差距。”该巡察组在反馈报告中写道,“市属国企总资产仅为北京的57%,上海的16%,与深圳城市地位、经济体量不相匹配”。

随后,2019年7月,国务院批复《深圳市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市场导向是深圳国资国企综改的一个基本原则,要实施“上市公司+”战略。到2022年,深圳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力争达到4.5万亿元,打造1至2家世界500强企业。

“深圳国企改革从脱离市场,到参与市场的周期蜕变,给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带来指导意义。”李锦说。

坚持三原则的“扫地僧” 

在政策的加持下,深圳国资规模迅速增加。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市属国企的资产总额为2.56万亿,比2016年增长了1倍多。

2018年,深圳市属国企的资产总额迈入三万亿元大关。

在资本实力日渐雄厚之时,深圳国资以“白衣骑士”的身份参与了多起商业并购。

“宝万之争”便是深圳国资的经典一役。

当时,姚振华执掌的宝能集团一跃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此后,万科开始反击,华润、安邦、黑石等轮番上阵,最终在2017年深圳地铁集团动用663.72亿元出手,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此后,深圳国资对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等知名企业的投资动作不少。

2018年,由于宏观经济去杠杆,深圳大批民营上市公司陷入资金困境,此时深圳国资成立两只总规模170亿元的上市公司纾困私募基金,化解上市公司因股权质押引起的危机。

2020年,深圳国资委通过深圳资本集团及深圳资本集团全资控股公司受让了中集集团(000039.SZ)29.74%的股权。

同年,深圳国资在危机时刻出手驰援华为。2020年11月,深圳国资牵头接收华为剥离出来的荣耀。荣耀的收购方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与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共同投资设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是国有独资公司,股东为深圳国资委。

诸多投资动作背后,深圳国资其实有一套自己的逻辑。

一次会议上,时任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余钢表示,深圳国资投资遵循“三个原则、两化路径”。

  • “三个原则”指的是,坚持战略上匹配,任何收购必须要匹配深圳的城市发展战略、深圳国资的战略布局;坚持实现国资保值增值的目标;坚持合作共赢。这是深圳国资进行资本运作和收购相关行业头部企业着重考虑的问题。

  • “两化路径”即,在遵循“三个原则”的基础上,遵循市场化、法治化的路径。

余钢强调,“深圳国资尊重被投资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坚决在商言商,遵守契约精神”。 

【李想集锦】㊶丨​深圳国企改革的马鞍形,是十年改革的反映

数据来源:Wind,截至日期:2021年1月27日

四大股权投资平台 

深圳国资不仅在关键时刻作为“白衣骑士”,还凭借综合性投资平台——深创投、国有资本投资——深投控、国有资本运营——深圳资本、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鲲鹏资本这四大股权投资平台,成为投资界公认的“扫地僧”。

官方资料显示,深创投目前管理各类资金总规模约4292亿元,包括150只私募股权基金,13只股权投资母基金,19只专项基金(不动产基金、定增基金等)等。

截至2021年末,深创投累计投资项目1406个,其中206家企业顺利登陆全球17个资本市场,在投资项目数量和IPO数量上稳居国内创投行业第一位。

在创投业务板块,深创投主要投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涵盖信息科技、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域,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相较于深创投,鲲鹏基金更聚焦国企改革,以多渠道融资募资为手段,布局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截至2021年6月底,资产总额达736亿元。

成立于2007年的深圳资本,前身为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是为推进国资管理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推动深圳国资整体资本运作战略,专门成立的国资辅助履职平台和国有资本运营专业平台。

作为全周期投资并购服务平台,深圳资本运作的产业基金涵盖并购基金、新兴产业基金、投贷联动基金、平稳基金等。

与前述三家平台相比,深投控是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前十大股东,其中深投控资产规模高达数千亿,是国有资本投资界的“巨无霸”。

作为深圳最大的国资运作平台,深投控以科技金融、科技园区、科技产业为主业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深投控旗下全资、控股企业41家,包括国信证券、天音控股等13家上市公司。截至2020年底,公司总资产8454亿元、净资产3528亿元。2021年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396位,较2020年上升46位。

值得关注的是,与深投控对标的是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

国家控股、公司化运作、集团化管理的淡马锡公司,在资产运营及管理方面成绩突出。截至2019年,淡马锡45年来的复合年化股东总回报率高达15%。

2020年6月,深圳国资委曾公开表示,深投控对标淡马锡的改革方案主要集中于授权机制、法人治理机制、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投资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等六大机制。

一位接近深圳国资委的人士表示,之所以是深投控,而不是国资对标,一方面是因为深投控本身可运作的资金量比较大,有条件去做纯市场化的运作。另一方面深投控的上市公司较多,而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建设完善,董事会制度方面具备成熟的操作模式,更好对标淡马锡模式的政企分开、高效的董事会制度等。

成长的可持续性 

2021年,对于深圳国资委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年。

1月26日,深圳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勇健在工作报告中表示,全市国资国企提前半年完成国家部署的三年行动任务,在改革中期评估中获评A级。

同时,提前一年完成综改试验主要任务,改革成果被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向全国推广,改革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列入47条“深圳经验”向全国推介。

王勇健要求,2022年要重点抓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支撑城市经济平稳运行上展现新作为;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在先行示范推进战略战役性改革上展现新作为;锻长板补短板优布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等八方面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锻长板、补短板、优布局”的工作要求。具体来说,是坚持市场化方向,以更大力度推动国有资本向主责主业和资本市场集中。围绕全市“20+8”产业集群工作部署,发展壮大一批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深圳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可以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看深圳。”李锦说,深圳国企改革的步伐大,具有弯道超车、后发制人的特点,三年的经验需要好好总结。

“当然,对深圳的国企改革不能一下子说得太满。”李锦认为,在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之下,深圳国资的增长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在未来,如果深圳国企中出现类似华为、腾讯这样的企业,对大湾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这对于全国来讲也有示范作用。(文章转载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想集锦】㊶丨​深圳国企改革的马鞍形,是十年改革的反映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 责任编辑:刘雨弦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