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副省长凌文等介绍山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凌文表示,“十三五”以来,山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艰巨繁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九大改革攻坚”,着力培育”“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扎实践行“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山东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制造强省建设实现了新跨越,为“十四五”向更高层次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双胜利 制造强省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产业门类维度上,山东省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山东有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山东省有526个,是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基础最为雄厚、结构最为完善、配套最为完备的省份之一。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46种产品居全国首位。在总量、增速和占比维度上,“十三五”期间,山东全部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0%,高于全国2.2个百分点;总量达到23111亿元,居全国第3位;全部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1.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比27.2%,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在效益、质量和排名维度上,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3万亿元、利润4283亿元,总量分别居全国第3位、4位。其中,制造业分别实现7.59万亿元、3907亿元。拥有7个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8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4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今年前10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7.0%,比全国高0.7个百分点,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破旧求新新旧动能 成效更明显
据了解,在“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压减粗钢产能2110万吨,整合转移和淘汰炼油产能4447万吨,推动落实1936万吨粗钢产能转移计划,转移电解铝产能241.4万吨,退出焦化产能2800万吨,压减合成氨产能147万吨,退出轮胎产能折标胎2200余万条;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关闭退出不达标化工生产企业2069家、危化品仓储经营企业168家,化工企业入园率由不足20%提升至34%。累计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万余个,完成技改投资超过4万亿元,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先进钢铁制造基地、世界铝谷、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在存量提升方面,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计划,今年1-10月份,完成投资500万元及以上技改项目10771个,提前完成“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年度目标,预计全年完成1.15万个。在增量培育方面,编制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十强”产业突破行动计划,推动成立11支产业基金,支持546个项目加快发展,基金投资402.3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融资2232.6亿元。在制造业9大产业领域42条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链主”企业牵头主导、产业链联盟合作、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素保障服务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领先数字赋能实力喜人
山东加快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创建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将成为全国首个拥有两个国家级直联点的“双枢纽”省份。
深入开展5G基站建设攻坚行动,已建成开通5G基站10万个,引进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技术,试点建设全国第一张1700公里确定性网络。济南、青岛、日照3市达到“双千兆”城市标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区获得工信部批复,建成全国首个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示范区。持续开展“云行齐鲁”活动,累计发放“云服务券”超过1.4亿元,带动全省上云用云企业超32.5万家。培育了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两家国家级“双跨”平台,1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数量居全国首位。工信部公布的“5G+工业互联网”20个典型应用场景中,山东在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采矿、电力等4个行业入围,居全国首位。在青岛港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码头;在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建成全国里程最长智慧高速公路。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21)》,山东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4.2,居全国第二位。
倾力小巨人中小企业“最强生长”
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24家、瞪羚企业1140家、独角兽企业20家。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57家,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5家(示范企业109家、产品36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位。拥有362家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居全国第3位。
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157家,数量居全国首位。同时,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驰而不息抓好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全面实现了台账无分歧欠款、非涉诉有分歧欠款“双清零”,为5.6万余户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清偿比例始终保持全国前列。(来源: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