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因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60篇论文打起了官司并获赔70多万,引发关注。
目前,中国知网下架了赵德馨教授的所有文章。老教授成功维权带来哪些启示?
论文被擅自收录,自己下载还要钱
89岁教授起诉知网获赔70多万
赵德馨退休前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师,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
他起诉中国知网是因为他的100多篇文章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中国知网收录,读者需要付费下载,但他却从未收到稿费。“我写的文章登在学术期刊上面,学术期刊当年给了我稿费,但是知网既不通知我,也不给我一分钱。”
△退休教授赵德馨,来源:长江日报
赵德馨表示,他在中国知网上下载自己的文章也需要付费。
赵德馨:我主编的书,我用还要给你(知网)钱。我创造的知识,我怎么得不到尊重呢?我有权利要求知网给我报酬,我应该维护权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的前提是尊重知识产权,社会应该有一个维权的意识。
赵德馨告诉记者,自己起诉以后,对方曾多次打来电话寻求和解,但他都拒绝了。目前,他的维权案件全部胜诉,70多万元赔偿款已全部到位。
法院:知网与杂志社之间协议
不足以证明从作者处获得传播授权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知网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学术期刊公司”)的运营方。
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输入关键词“赵德馨著作权”,一共出现158篇判决文书。
△与“赵德馨”相关的判决文书
判决日期为2021年5月26日的一份二审判决文书显示,赵德馨的一篇论文《65年的探索之路》发表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2013年03期,后被中国知网收录,2019年赵德馨取证后向法院起诉。
对此,中国学术期刊公司的答辩意见为,早在2011年他们已取得杂志社授权,其中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但二审法院认为,学术期刊公司与《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之间的协议书不足以证明《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自赵德馨处取得合法授权,亦不足以证明学术期刊公司通过《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取得了赵德馨的合法授权。学术期刊公司通过中国知网网站向不特定公众提供涉案作品的下载阅读服务,侵害了赵德馨对涉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专家:作者授权杂志发表
不等于授权给第三方平台传播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德良告诉记者,论文作者授权杂志发表,并不涉及第三方平台的信息传播授权。“仅仅是由杂志社通过控制作品的复制件或者类似这样的传播权,并没有授权第三方来传播。”
中国知网法务部一工作人员曾对媒体作出回应,“现在期刊也做数字化出版,作者在投稿的时候肯定也会看到期刊的官网里写的投稿须知。稿件被录用后,作者跟编辑部签版权协议,(协议)授权编辑部把文章上传到知网等数据库。”
刘德良教授认为,这种格式合同,并不能成为知网等平台侵权的理由。“它剥夺了作者跟像知网这种第三方签订合同而获利的权利。按照法律,格式合同剥夺了合同相对方的主要权利或者基本权利的时候,合同条款可以视为无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王辉律师表示,赵德馨教授获赔的70多万元,是160篇论文打了很多官司得到的获赔额,而在司法实践中,著作权维权的性价比一般较低。“赔偿的金额非常有限,取证也比较麻烦。”
王辉律师表示,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之一是保护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作品创作。但现实中,一些出版平台出于利益等因素的考量,往往要求作者将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免费向其授权,同时允许其对外转授权,导致依法享有著作权并应获得激励的作者无法得到应有回报,未参与作品创作的平台却获益颇多的“异化”现象。
王辉律师还表示,大多数撰写论文的著作者,发表论文并不是为了获得收益,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好的传播,尤其是年轻的、没有较大知名度的作者一般不会去主张权益。
目前,中国知网已下架赵德馨的所有论文。
有专家认为,“谁维权就下架谁的文献”确实解决了侵权的问题,却也堵住了文献原作者取得影响力的路径。对此,知网还应拿出更大的诚意,在为学术共同体提供文献服务的同时,本着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尽可能让作者获取他们应得的收益。(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