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改革热度位于全国前列,“省会第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济南在85个参评城市位列第1名;营商环境评价中,济南在80个参评城市中居第9位;成立全国省会城市首个市级企业服务中心……
今年以来,“全国首个”“全国第一”“领跑全省”“全省首位”等荣誉,屡次让济南登上热搜、头条。这些荣誉交织,描画出这样一座城市——
生态良好、环境优越,新时代新济南的独特魅力令人神往;基础雄厚、产业发达,新时代新济南的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创新涌动、要素富集,新时代新济南的澎湃活力催人奋进;高点起步、未来可期,新时代新济南的发展机遇期待与大家共享。
“头戴”国字号“金字招牌”,静待开花结果
11月30日,喜讯传来: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山东省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济南市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济南,以得天独厚的优势获得又一个国字号“金字招牌”。一个更大的舞台等待济南在“蹚路子、当引领、作示范”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开出绚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是以科创金融为主题的金融改革试验区,目的是在现有政策框架内,积极探索更加合理高效的科技创新与金融融合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在深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一试点试验的实施,对于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新机制,充分发挥科创金融对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方案,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以“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生态链”为目标,主要从“机构、服务、市场、要素、开放、载体、生态”等七个维度发力,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体系健全、结构合理、配套完善、保障有力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运行质量和服务效率大幅提升,科技创新支持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深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成色足、分量重、含金量高是不言而喻的,国家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也有着更高的期待。济南按照国务院部署和人民银行等八部委批复方案的要求,认真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发挥金融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推动和支撑保障作用,切实解决当前金融在支持科技创新实践中的“堵点”“痛点”问题,加快构建由人才、政策、平台、机制等共同作用的科创金融生态系统,闯出一条科创金融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子。
方案已定,未来可期。
改革热度走在全国前列,让这片热土有着无穷发展机遇
日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发布《中国改革热度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济南市改革热度指数75.99,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名位于全国前列;在东部地区排名上升,31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稳居山东省内首位。
济南改革热度位居“省会第一”!这样的成绩并不令人意外。在此之前,无论是GDP突破万亿元大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还是营商环境、综合科创水平,“领跑全省”“全省首位”“第一”等“走在前列”的济南位次频频发布,千年古城让人们看到了她活力澎湃的一面。
改革热度指数越高,说明一个地方或者某个领域的改革氛围越好。
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济南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精准高效打出改革“组合拳”,啃下了一批阻碍改革创新的“硬骨头”——济南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百强民营企业培育行动,加强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化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和专班推进机制,在全省率先制定根据链主企业产业链群带动能力和成效给予分档奖励政策;积极出台支持中欧班列发展落实方案,制定21项具体落实措施,实现中欧班列快速通关;面对日趋白热化的人才竞争态势,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在副省级城市中第一个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为人才进入破障,形成了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工业强市的实施意见》,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推出19条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举措,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195.4亿元;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在全国首创“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项目审批改革,首创“独任审批师”制度,233项许可事项压缩了523个环节……
改革的旗帜,越举越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济南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达195家,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9家,金融业增加值居全省首位;深入推进土地要素配置改革,实施土地指标市级统筹,开展“亩产效益”评价,处置闲置土地4774亩,批而未供土地处置比例和总量均居全省第1位;建立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成立山东碳市场服务中心,济南“十三五”能耗双控考核居全省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35家,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6家、省级瞪羚企业25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50家,均居全省首位;成立全国省会城市首个市级企业服务中心,打造企业版“12345”,为企业提供“一口办理”、全链条、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获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为敢闯,这块激情燃烧的热土上,迸发出闯关夺隘的洪荒伟力;因为改革,这座城市,魅力、活力、动力和创新力迸发。
信用,成为无形资本、特殊资源、金字招牌
10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正式公布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名单,济南在85个参评城市(包括广州、深圳、宁波等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1名。
这块“国字号”招牌,“含金量”很高。相关数据显示,在国家信用监测的261个地级市中,共有40个地级市获评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称号,占比仅为15.3%。根据最新的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济南市在36个直辖市、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已连续5期稳居前10名,创历史最好成绩。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和强支撑。
近年来,济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明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支撑地位和重要保障作用,以制度为引领,以平台为支撑,以应用为核心,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嵌入全市各项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点工作中。
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显著。2019年9月,成功举办2019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2020年7月,建成了全国首个衔接审批制度改革的信用监管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信用监管,获评济南市改革攻坚优秀案例。202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专刊通报推广济南市“信易贷”工作经验,并于当年10月在全国“信易贷”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20年12月,济南市以全国第7名,省会、副省级城市第4名的成绩获评“2020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标准化平台网站”荣誉称号。
人以信而立,城以信而兴。济南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让新时代诚信融入城市血脉,真正让信用成为推动济南市发展的无形资本、特殊资源、金字招牌。
推开窗户,让企业畅快呼吸“清新空气”
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哪里的营商环境优、服务质量好、办事效率高、投资成本低,企业就会到哪里发展,资金就会往哪里聚集。
好的营商环境是什么样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曾将投资环境比作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
7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济南在80个参评城市中居第9位,是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这份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评价“含金量极高”,反映了企业和群众对所在城市营商环境的“真实印象分”。
优化营商环境是政治、是大局、是民心。近年来,济南市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坚持以最大程度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流服务为核心,持续深化“一次办成”改革,全力打造“在泉城·全办成”服务品牌,一座独具魅力的活力之城正加速崛起。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的新济南,取得了一项项骄人的成绩:济南被评为2020“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第1名,在2020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中居全国第5位,在2019、2020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1名……
立足良好的“硬环境”、着力打造更优的“软环境”,济南大胆创新,主动谋划推出一批具有首创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成果,提高制度供给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马上办”,涉企事项实现100%容缺办理。先后出台《深化“一次办成”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推进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实现“在泉城·全办成”的实施意见》,推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和改善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全面推进涉企服务“一口办理”、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打造“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宜居便捷高效的“类海外”环境,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积极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021年5月,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各指标领域标杆城市名单公布,济南在政府采购、办理建筑许可等14个指标领域成为全国标杆。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以群众企业满意为检验标准,从市场主体所需、所忧、所盼出发,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这座城市正在用脚踏实地的行动证明:选择济南就是选择未来、选择成功。
踏上新征程,这座万亿城市发展有着更大的底气和信心,发展机遇无限、发展动能无限、发展希望无限。未来,济南必将以中心城市、龙头城市、核心城市的担当,在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彰显更大作为。(来源:济南报业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