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经 > 正文

【李想集锦】⑱丨学习领悟中央会议精神,为企业预测来年九大政策

来源: 文化视界 2021-12-07 14:23:43
  在流动性大年,财富的流动会更加明显,发展的机遇会更多。

 【李想集锦】⑱丨学习领悟中央会议精神,为企业预测来年九大政策

  每年这个时候,在经济工作会议前高层都会开一次政治局会议。

  大盘子一定下,就开中央经济工作会了。今年开得比往年早了。明年的政策走向,全藏在这场最高层的会议里。明年,我们即将迎来的是什么?

  中央政治局会议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新一轮稳增长和就业更加友好的大年,也是一个财政积极、货币宽松的流动性的扩张大年,更是一个对市场与企业友好的建设大年。

  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要把办法想得更周全有效。两个重要的原因是: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20大召开,是又一因素。

  有专家预测2022年中国经济将重回下行,主要原因就是新冠疫情后,推动中国经济快速恢复的房地产投资和出口这两个增长动能放缓,而基建、制造业投资和消费较难对冲。实际不是这样。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不会设定过低,将可能在5.5%左右。

【李想集锦】⑱丨学习领悟中央会议精神,为企业预测来年九大政策

  我们看看新华社消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注:以下摘录经济方面的内容)

  会议要求,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改革开放政策要增强发展动力,有效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在这场会议的通稿中,我们发现——

  新一轮稳增长要来了。这艘大船,在稳慎地加快速度。诸多措辞,发生了向积极方向的变化。

  我们可以回顾2021年,全球都继续采取了有史以来罕见的大幅度宽松政策、普遍快速加杠杆。

  而在全球贸易需求推动中国出口的背景下,中国抓住窗口,积极去杠杆,稳住房地产、重塑互联网平台、碳排放等监管框架,中外对比鲜明。

  今年,中国的宏观杠杆率已大幅降低10个百分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实际增速已低于零。

  与疫情前的杠杆水平相比,中国的宏观债务率升幅处于全球最温和之列。

  相比之下,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经济体宏观杠杆率同期均上升了25~30个百分点,远高于中国,这为中国政策下一步回归常态、重新聚焦高质量增长,奠定了基础。也是说,我们有条件稳增长。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我国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

  2021年,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政策力度趋于谨慎。尤其专项债发行放缓,对房地产行业和城投债务的限制也更为严格。

  2022年政策的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预计2022年速度将可能在5.5%左右,赤字率水平仍将保持在3%左右,专项债的额度在3.5万亿。当然而这种积极都是加了条件的。消息是这样说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李想集锦】⑱丨学习领悟中央会议精神,为企业预测来年九大政策

  伴随大船的加速,高层在这次会议上所释放出的政策包,也将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从九个方向进行政策预测。企业家们可以由此寻找自己的兴奋点。

  第一,货币政策,开始发力。美联储即将启动Taper,缩减QE,拧紧水龙头,逐步开启货币正常化进程。而在这次会议上,告诉我们中国可能会与其发生背离,降准甚至是降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方向是定向的降息、降准、再贷款,给新基建、新能源和数字经济,还有信息消费等领域。

  第二,财政政策,合理把握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国家对地方转移支付将更多直达基层,省级财政也要加强对县级以下的支持。去年年底和今年4月份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一句话,防范地方债,要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但是,在7月底的会议上,高层对于财政政策的主基调去掉了“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

  第三,对房地产政策口径,是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今年高层不断出台政策,屡次收紧楼市调控。这次会议对于房地产的表述,并没有想象中严厉。今年4月份的会议上,提到房地产的措辞是:防止以学区房名义炒作房价。

  而刚刚会议上,提到房地产的措辞中——

  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从“以圧楼市换稳定”,转入“以保障房换稳定”。去金融化、去土地财政以及存量调整等战略定位决定了与房地产相关的宏观变量将面临趋势性回落。短期逆周期政策难以且也不必要过度进行对冲性操作。恒大事件的出现要求中国短期逆周期调节、宏观审慎监管以及中期结构性改革需要新思路。照现在这个房地产形势下去,如果政策不调整,相当民营房企现金流都要出问题。所以政策要适当调整,避免硬着陆。

  第四、明年主要靠消费,政策要刺激。居民消费支出持续低迷,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实际消费增长几乎停滞。消费增长潜力可能已经出现“长期下滑”。2022年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叠加高基数因素,出口增速将出现明显回落。

  去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是100多万辆,今年可能销售300万辆。将进入快速的爆发期。

  中国新能源,包括光伏、风电,包括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动力电池,我们都有自己的布局,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旗舰企业。

  住宿和餐饮业勉强开始实现正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恢复到疫情前的99.2%;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第五,微观政策的企业减税降费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上亿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韧性、潜力所在,有力托住了就业基本盘,宏观政策要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展开。在延续制度性减税、落实已定缓税政策的同时,研究采取新的组合式、阶段性减税降费措施,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支持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和创新升级。延续中小微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和就业稳岗补贴,扭转中小微企业全面放缓态势。这将有利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

  第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政策。提出民生导向的收入补贴措施。包括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第七,推进关键要素市场化改革。理顺煤电价格关系,支持煤电企业的各项政策要确保落实到位,保证电力稳定供应。做好应对全球能源危机的准备。

  第八、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如何平衡双碳目标与短期经济下行的矛盾?今年出现的限电限产有多方面的原因,“能耗双控”也是原因之一。

  第九,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中国的老龄化正在追日本,但中国的少子化有可能会比日本还要严重,我们真的是要该采取措施了。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要注重在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抓住RCEP实施契机拓展国际合作,更好吸引外资,更深融入和稳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

  在新发展格局的统领下,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和结构调整,通过构建新红利和解决结构性问题来充分释放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空间。中国的政策工具箱,有足够的储备和后手,有很大的空间、很大的弹性、很大的韧性。这些政策措施将更加夯实中国经济的基础,保障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现在,中国的政策工具箱,要陆续打开了。

  中国的企业——不可悲观。

  在流动性大年,财富的流动会更加明显,发展的机遇会更多。

【李想集锦】⑱丨学习领悟中央会议精神,为企业预测来年九大政策

【李想集锦】⑱丨学习领悟中央会议精神,为企业预测来年九大政策

李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新华社高级记者。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等。

重点做企业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研究、经验总结工作。十八大以来,解读70多份党中央、国务院与国资委企业文件与会议精神,去年接受媒体500多次采访。被舆论界称为“中国国企改革舆论旗手”“国企政策新闻第一解读人”。

改革开放来所写“思路型”调查为4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1982年,邓小平听取汇报并称其对改革“有发言权”。

出版专著《资本经营理论的提出》、《深度》等32部。

[ 责任编辑:刘雨弦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