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之于济南,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城市从量的扩张转到了质的增长;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设立,纳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四次直接点名济南,意味着济南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在《纲要》中,山东半岛城市群已然成为黄河流域发展动力格局中的一“极”,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双核”之一、省会城市,济南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当仁不让地担当“主攻手”角色,发挥“龙头中的龙头”作用,目标直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
济南“出圈”,“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起点
“黄河”成为2021年度一大热词,其中一定少不了济南。从GDP万亿城市到继雄安新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获批,济南的新闻曝光度和网络热度有目共睹。《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加快形成“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的‘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把济南从省会经济圈核心城市的地位提升到黄河流域发展新布局中的重要一环。
“一字型”东西大通道示意图
济南的区位优势和城市能级足以匹配这条“一字型”东西大通道的起点身份。济南北连京津冀,南接长三角,西靠中原腹地,向东直达青烟威沿海城市,还是面向东亚日韩等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既能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又能推动沿黄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从城市能级来说,济南是沿黄城市中三个GDP万亿级城市之一,又是全国经济第三大省的省会城市。有了“起点”身份加持,济南在沿黄流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凸显。
《纲要》提出,破除资源要素跨地区跨领域流动障碍,促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高效流动。那么,“一字型”东西大通道就是资源要素、生产要素跨地区跨领域流动和高效流动的有效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条通道不是一条简单的高速、高铁,而是集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复合型通道。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认为,“一字型”东西大通道除了是客流、货物、资源大通道,也是提高东、中、西部之间信息通信互联互通能力的信息大通道,还是服务便捷化的通道,“这五大通道构建了‘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促进沿黄流域内资源要素、生产要素的流动。”
站上C位,山东半岛城市群靠“核心”驱动
站在“一字型”东西大通道的起点上,济南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成为全国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重构的“重要一极”。
山东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总体格局
今年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将纳入国家层面的19个城市群发展分成了3个层级,第一梯队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位列第二梯队5个城市群首位,沿黄流域还有中原、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几”字弯、兰州—西宁城市群则位居第三梯队。在这个19个城市群中,唯独山东半岛城市群以一己之力独立成“极”,同样的,其在《纲要》中位居“五极”之首,是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和黄河流域人口、生产力布局的主要载体之一。
济南、青岛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双核”引擎,地区生产总值双双过万亿元,这在沿黄省区中是独一份,山东的“龙头”作用明显。但和第一梯队城市群相比,9个国家中心城市有7个在上述五大城市群,沿黄各省区只有西安、郑州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虽独立成“极”,却暂无国家中心城市。因此,济南要抓住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所带来的机遇,就要在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征程中继续努力,全力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更加凸显这一“极”的重要性。
就在10月21日,《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布,其中再次提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要靠发展赢取的,是对这座城市辐射带动力、经济影响力的认可。”刘德军认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的进程中,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沿黄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济南是“龙头中的龙头”,在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中已有先机,成为辐射带动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的“重要一核”。
济南加速,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
山东处在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次发展战略节点上,拥有诸多优势和条件,对于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在《纲要》亦有体现,“支持山东深度对接京津冀协调发展,深化科技创新、金融、新兴产业、能源等合作”。以济南为代表,拥有“天时”“地利”优势,对接雄安新区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工作已在加速展开。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处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之间
当下,济南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跃升期、跨越期。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动能转换和自贸试验这两大国家战略又实现了强力赋能,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强省会战略等省级战略同步推进,这都有利于济南集聚要素资源,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持续加快济南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发展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链珠型产业,带动周边区域及黄河流域产业配套、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济南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多,人力资源丰富,创新要素雄厚,创新平台多,近几年围绕建设科创济南,不断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引进以15个“中科系”院所机构为代表的高水平创新资源,聚力打造科创大走廊,创新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规划“米”字型高铁网,谋划“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启用“京沪会客厅”,着力打造国际医养中心和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推动济南城市能级进一步提升。产业、科技、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各方面全面发力,消费水平、内需潜力、市场活力等充分释放,越来越多的“高质量GDP”支撑强省会建设继续向更高目标冲刺。
天时地利兼具,关键还要“人和”发力。专家认为,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知己知彼,深入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才能找到相互合作的切入点,比如跟进雄安新区技术研发,在济南成果转化落地。其次,还要做好对接平台的建设,既有产业平台、园区平台,又有人才引进平台,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发展得好。《纲要》还提出“着力优化沿黄各省区营商环境”,济南全力打造“在泉城·全办成”服务品牌,2021年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45889户,让济南成为资源要素集聚的“强力磁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国家战略之后,联合沿黄城市合力打造‘黄河生命共同体’,筑起黄河流域对外开放桥头堡和带动极,对于济南来说意义重大。”刘德军说,通过建立产业信息平台、建设要素资源交易平台,密切市场主体之间的联系,用要素资源流动来带动产业的分工,促进“生命共同体”的建设。此外,重点考虑济南市域内、省会经济圈内和黄河流域各区域三个层面的产业分工布局和利益分配问题,即形成总部经济、科研中心、销售总部、生产基地、产业链条等之间的科学布局,从而有助于建成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策源地和带动极。
(来源:新黄河 罗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