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发布《中国改革热度第三方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济南市改革热度指数为75.99,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
改革热度“省会第一”充分说明,在这片1万多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改革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符。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根本遵循,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济南最新的战略定位、战略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从发展战略、规划体系、发展格局等事关济南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入手,从营商环境、医疗教育、乡村振兴等老百姓关心关注的身边小事着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串点成线,积厚成势。
随着一项项政策相继出台,一次次探索付诸实践,一波波红利与民分享,人民群众对改革的信心更足、信念更坚、期盼更甚,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强劲动力正不断凝聚。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位次提升到全国城市第19位;城区常住人口接近1000万,迈入特大城市行列,勇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三连冠”。
改革推动济南城市能级加速跃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第一次将济南放在国家发展大局、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区域协调发展布局上来谋划,明确济南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并寄予厚望,极大提升了济南城市极核功能。
济南市着眼担当国之重任,深刻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大势,紧紧围绕国家要求济南干什么、济南能干什么、必须干什么,以历史的眼光、国际的视野和变革的勇气,更加注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明确了济南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的发展定位,明确了“五个济南”“五个中心”“七个新跨越”“十个新突破”的目标体系和实现路径,推动济南从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跨越,枢纽辐射力、要素集聚力、产业引领力显著跃升,汇聚起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强大合力。
现在的济南,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扛起时代担当,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济南的城市经济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综合承载力越来越强。
改革推动济南城市格局更加宏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落实“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任务为牵引,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抓纲带目。
济南市深入谋划落实黄河战略《规划纲要》,高水平谋划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打造节水型典范城市、黄河流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等重大举措,高层次编制黄河战略《实施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等重大规划,高标准策划陆海枢纽港、“碳中和”现代绿色智慧城市、黄河生态风貌带等重大项目,不断积聚济南发展新优势。
深入谋划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主动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积极推动省会经济圈与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融合发展,与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协同发展;依托经十路东延西扩和京沪高铁走廊,打造“德济泰”“聊济淄”十字形发展框架,推动省会经济圈联动发展。
深入谋划城市发展新格局,在原有“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十字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对城市规划进行丰富完善、调整提升,提出加快形成“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引领城市发展由空间拓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现在的济南,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战略支点,既面向大海,也拥抱黄河,全力以赴做好陆海统筹文章,努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中的龙头”。
改革推动济南综合实力再攀新高
产业兴、则经济强;经济强、则济南兴。
济南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奋力蹚出高质量发展路子。
深化产业赋能改革,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全面起势,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一批过千亿的重大项目落地见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列全省和全国主要城市第1位,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3%。
深化开放赋能改革,新开通国际货运航线10条,欧亚班列开行数量全省第1,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保税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体系加快形成。
深化园区赋能改革,将全市13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实施整合为11家,开发区内设机构数量压缩比例达51.4%,人员压缩34%。
深化企业赋能改革,全力推进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将39家市属国企整合重组压减二分之一,80%的作为竞争类企业全部推向市场,完成25项市属国企混改项目。新增上市企业8家,总数达到4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全省第1。
现在的济南,一个个新产业、新企业,就如同奔涌不息的趵突泉,推动着济南经济加快实现从跟跑向并行、领跑的战略性转变。
改革推动济南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要素驱动”曾经是济南经济发展的最大动能,随着其边际效应逐步达到临界,济南发展的动能日益减弱。
济南市着眼所造未来竞争优势,创新运用市场化手段,全方位激活科技、人才、金融等资源,全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让“创新驱动”再次激活城市发展引擎。
深化科技改革攻坚,强力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山东产研院、高等院等27家“四不像”机构相继组建。中科院、山东省、济南市共建济南科创城,落地15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和“电磁驱动高速测试装置”等战略科技力量,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综合创新水平指数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首次进入全球科技集群百强名单,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迈出坚实步伐。
深化人才改革攻坚,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第1个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跃居全国第8、稳居全省第1。济南“人才赋能”制度系统性改革入选“中国改革2020年度十佳案例”。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全市市场主体突破138万户,荣获“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在2020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9,取得历史性突破。
现在的济南,热带雨林般的创新生态、人才生态加速成型,群众的创新创业热情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城市合伙人”找到了事业舞台、成就了人生价值。
改革推动济南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增进民生福祉是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
济南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取向,“改什么、群众提”“怎么改、群众议”“改得如何、群众评”,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力争每年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2020年全市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9.5%。
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着力抓好疫情防控,全市核酸检测机构、日检测能力均居全省第1,建立覆盖343家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系统和发热症候群监测网,市疾控中心迁建、省市共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加快建设,在副省级城市中首个实现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
深化民生事业改革,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44所,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一体医保大健康平台,首创癌症早诊早治入医保,发放全国第一张医保电子凭证,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
深化生态环境改革,强力推进雪野湖风景名胜区、佛慧山风景区、千佛山北入口、大明湖周边等专项整治提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3%,自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实现全年无严重污染,以全国最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深化社会治理改革,平安济南、法治济南建设成效明显,全国城市安全综合排名列副省级以上城市第3,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入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市民幸福指数排名全国第3。
现在的济南,民心顺、人心齐,温暖成为城市的底色,济南的老百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这个城市感到自豪。
改革推动济南干部士气更加提振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打造专业化的服务群体,是进一步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根本保障。
为了让广大干部积极参与改革、放手发动改革,济南市牢固树立“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的导向,不断建立健全科学选人用人机制,打造“选育用管”全链条工作闭环,制定出台“出彩型”干部提拔使用办法,持续选树535个“出彩型”好干部、好团队,选派400多名干部到重大改革、重大专班、重点项目进行实打实、硬碰硬培养。
建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坚持率先在全国出台正向激励实施办法和关心关爱干部文件,以立法形式出台绩效管理条例,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
建立健全澄清保护机制,构建澄清保护、容错纠错、关爱回访监督执纪工作体系,两年来为33名遭受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查处诬告陷害案件10多起,为干部心无旁骛干事业“兜住底、守好门”。
现在的济南,改革的氛围浓了,想干事的念头强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上来了,曾经的“钝感之城”已经被创新、速度、效率、激情重新定义。
济南蝶变的背后,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路子——
深化思想观念的变革,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越来越成为济南解决前进中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深化组织方式的变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正越来越成为济南推动改革创新的首要遵循;
深化方法路径的变革,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越来越成为济南推动改革的根本原则;
深化内生动力的变革,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正越来越成为推动济南创新发展的新优势;
深化境界标准的变革,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正越来越成为济南干部群众的改革共识。
展望未来,济南面临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省市合力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对新挑战、新任务,必须以落实主体责任凝聚强大合力,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改革攻坚,坚持人民至上的改革价值取向,以系统观念统筹改革顶层设计,以有力措施促进改革有效落实。
改革永远在路上。迈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激发新发展活力、增强新发展动能,一往无前的济南改革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不凡业绩。(来源:济南日报 王端鹏 范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