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6月27日
扫码加入「跳上龙舟」小游戏
排行榜前3名
即可赢得融创济南定制“粽礼”
专属邮寄到家
端午,好似从时间深处走来,裹挟着古老的记忆,在年复一年的时光里,唤醒我们对节日最饱满的热情。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正因为暑气上升、虫毒滋生,端午习俗都指向了驱病辟邪、祈祷安康。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栓五色线……在齐鲁大地上,因为民情民风的丰富各异,过节的方式也有所差异。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聊聊那些不得不说的端午文化。
粽,即“粽籺(hé)”,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一般认为,端午节食粽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钟馗,是中国传统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挂钟馗画被寄寓祈福纳财、驱妖伏鬼、驱疾祛疫、护佑家宅。
端午悬挂钟馗图像是相沿积久的民风习俗。农历五月天气湿热多病毒疫疾,一直被古人认为是“恶月”。因此,端午时节悬挂钟馗图像是有深刻寓意的。一方面,辟邪,通过悬挂钟馗图起到驱妖斩鬼的效用;另一方面,避瘟,钟馗一直被当作驱除疠疾的神祇受到民间的广泛信仰。端午节挂钟馗画像,除了辟邪避瘟,还被寄寓了迎福祯祥之意。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纪念型的龙舟竞渡,形成于汉魏六朝,延续至今。自唐朝起,端午竞渡这一民俗统一在“纪念屈原”这个具有凝聚力的主题上。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以艾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菖蒲叶片呈剑型,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辟邪,后来引申为可以斩千邪的“蒲剑”。
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以其天气炎蒸,疾病易于流行。因而,以彩色丝线系于臂,谓可保平安健康,又谓能避刀兵之灾。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丝编成,分别是青、白、红、黑、黄,从阴阳五行学说来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
端午是夏季初起,也是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端午佩香囊既是一种民俗,又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雄黄、冰片、樟脑等。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千舸尽,归心时。端午前后,万物焕发生机。节日庆典与欢愉气氛,挂上香囊,系上龙船花恰好将不轻易表达的心意透过一份香糯的粽子去传递或是家人、或是伴侣,齐鲁深埋的文化肌理就此激活,祈愿端午安康的同时,让民谣里的“香包挂在襟头上”生动再现。
祝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