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房地产的直接表述近年来最为精简:“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短短34个字背后,却是政府对楼市调控逻辑的三大变化和六大积极信号。
政策逻辑:楼市松绑的想象空间
信号1:政策预期向好,楼市全面复苏回暖。
统计显示,进入5月,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一二线城市加快土地供应,多地出台“延长预售许可证期限”等措施,各城供应量与成交量出现明显的回暖。政策面整体向好,对购房者而言,以往因政策而摇摆的预期被消除,购房预期有了显著的提高,有利于未来置业和投资决策。
信号2:因城施策,总体趋松,各区域探索楼市松绑之路。
降杠杆阶段性结束,正在开启加杠杆的周期中。因此,在接下来的因城施策过程中,地产政策的调节空间将更为灵活,这也为限购限贷限价限离的松绑带来了可能性。
近期湖南省的衡阳、怀化,湖北省武汉、孝感等地先后出台购房契税补贴、降低土地资金使用成本等稳定楼市措施,就是“因城施策”推进房地产平稳发展的具体表现。未来,各省市仍将继续探索各自的楼市松绑之路。
信号3:房地产税暂不会立法、不会开征。
中国楼市是典型的政策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提“房地产税”、“长效机制”等利空楼市的表述,只保留了“房住不炒”的基本表述。
可以预见的是,上述种种的政策性利好,都将为未来楼市的结构性机会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城市逻辑:核心资产的马太效应
信号4:房产投资要向核心城市靠拢,一线城市中心资产价值突显。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相关表述中就可以看出,随着城市群战略的推进,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分化格局更加明显。
因此,对于购房者而言,下一步的地产投资要坚定地向一线核心城市、大都市圈靠拢。其中,特别要重点关注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等核心都市圈的优质资产。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在接下来的楼市发展过程中,也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金融逻辑:优质资产对冲贬值风险
信号5:货币政策宽松,央行持续放水,未来十年最好抄底买房时机到来。
房地产市场向来对金融货币政策敏感,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等表述。
对行业而言,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两大阀门的放松,意味着开发商和购房者贷款融资会更容易,利息也会相应更低。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介绍:“货币政策闸门的相对宽松,已经在市场中引发了正向的反应,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近期出现明显升温趋势。”
信号6:核心城市优质资产成财富人群资产保值首选。
此外近期房地产市场的回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风向与趋势,豪宅产品持续受到热捧。
对此,有专家也从货币财政角度给出了相关阐释:“从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特别是美联储释放的信号来看,接下来全球大放水,进而引发货币贬值,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人们迫切地希望在很短的时间窗口内,找到优质的投资标的,甚至是核心的稀缺资产,进而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家庭资产缩水。”
而豪宅从商品属性角度来说,一些核心城市的顶级高端项目,新盘的实际供应量本就稀少,且一般都是位于城市的近核心板块。所以,当一种产品有稀缺属性的时候,这类产品势必会受到市场的追捧。“好房子天然具备超舒适的居住属性,同时也有金融产品的保值、甚至增值的功能。”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虽未过多论述房地产内容,但从政策逻辑、城市逻辑以及金融逻辑等方面释放的六大积极信号来看,无疑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提供了宽松化的预期。(界面新闻)